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行:在山上行走。唐代唐朝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他长期在江南求职,对江南美景独有钟情,写下了许多诗篇。径斜枫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径:小路。斜:弯弯曲曲。生:生出、产生。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生处:“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深:生: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句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浓厚,浓郁生出,存在“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更为高远、更为飘渺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句意:深秋季节,这充满凉意的山林里,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因为。于:比……还。爱:喜爱、留恋。霜叶:经风霜打过的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句意: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景色,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2、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或“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句式说话。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句?其它各句与这句诗构成怎样的关系?4、“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它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5、古人云:“诗言志。”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6、你能给这首重新拟一个标题吗?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在写作上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明确】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行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行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行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远景后两行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行,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行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近景4、“霜叶红于二月花”精妙之所在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枫叶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品格。在“霜叶”与“二月花”的比照中表明,美不美,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住后天的磨练。,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4、古人云:“诗言志。”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秋色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诗文赏析】“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练习•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是()。•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所看到的()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之情。•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是:(因为)•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山林秋色的(喜爱)之情。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秋-------杜牧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本文标题:古诗两首《山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6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