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3.第二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资料
课题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所谓环境是指园林植物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在环境因子中对园林植物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和人为因子。•正确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是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的前提。课题二: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关系一、光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二、温度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三、水分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四、土壤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五、其它环境因子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课题二: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关系一、光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光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课题二: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关系(一)光质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起着重要作用的部分主要是可见光部分。•一般而言植物在全光范围,即在白光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白光中的不同波长段对园林植物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紫外线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高山上的花卉色彩更加浓艳,果色更加艳丽。(二)光照强度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1.园林植物的需光量和对光照的适应性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通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光补偿点:又叫收支平衡点,就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光饱和点。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及适应性的不同,可将园林植物划分为:1)阳性植物2)阴性植物3)中性植物(耐荫植物)1)阳性植物•这类植物生长时,要求较强的光照,光补偿点高,约在全部太阳光照强度的3%~5%时达到光补偿点,通常不能在林下正常生长和完成其更新。•如多数露地一二年生植物及宿根花卉、仙人掌科等多浆植物以及桃、杏、松树、刺槐、杨树、悬铃木等。2)、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例如许多生长在潮湿、阴暗密林中的草本植物,如人参、三七、秋海棠属的多种植物。严格的说木本植物中很少有典型的阴性植物而多为耐荫植物。3)、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在高温干旱时在全光照下生长受抑制。如:桃叶珊瑚、枸骨、海桐、八角金盘、常春藤、八仙花、棣棠等,主要配置于林下立交桥下等处。1)光照强度和树木营养生长的关系•地上部分:强光削弱顶芽向上生长,增强侧芽生长;光照不足,枝长且直立生长势强,表现为徒长和黄化。•地下部分:光照不足,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的伸长量减少,新根发生数少,甚至停止生长。•此外,光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病菌活动。•光照过强会引起日灼。2.光照强度与树木的生长发育2)光照强度与树木生殖生长的关系•光照不足,不利于花芽分化,座果率低,果实发育中途停止,造成落果。•光对果实的品质影响也较为明显。(三)光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每日的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交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要求,将植物分为以下三种:•1、长日照植物:植物在开花以前需要有一段时期,每日的光照时数大于14小时的临界时数称为长日照植物。(原产南温带、北温带的植物)•2、短日照植物:在开花前需要一段时期每日的光照时数少于12小时的临界时数的称为短日照植物。(原产热带、亚热带的植物)•3、中日照植物:对光照与黑暗的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发育成熟,无论长日照条件或短日照条件下均能开花。正确了解和掌握日照长度对植物生长与开花或花芽分化的影响对花期调控和栽培具在重要意义。•对营养生长和休眠作用:延长光照时数促进生长或缩短生长期;缩短光照时数促进进入休眠或延长生长期。二、温度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温度三基点,是指某一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温度。•对园林植物起限制作用的温度指标主要是年平均温度、积温和极端最高、最低温度。•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与适应范围将园林植物分为3类:耐寒性植物、不耐寒性植物和半耐寒性植物。课题二: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关系(一)温度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温度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对园林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表现出来的:⑴影响种子的发芽。⑵影响光合作用。⑶影响呼吸作用⑷影响蒸腾作用⑸影响园林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6)温度对发育也是重要的。一般温度高,发育快,果实成熟早。(7)温度还能影响果实种子的品质(二)积温1.生物学零度在综合外界条件影响下,能使园林植物萌芽的日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在此温度以下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在温带地区,一般用5℃作为生物学零度。亚热带生物学零度:10℃热带生物学零度:18℃2.生物学有效积温•生长季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为生物学有效积温,简称“有效积温”或“积温”。•生长季是指不同地区能保证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时期,其长短决定于所在地全年内有效温度的日数。•各种园林植物在其生长期内,从萌芽到开花直至果实成熟,都要求一定的积温。(三)温度对花芽分化和发育的影响•根据花芽分化和发育所要求的最适温度,大体上分为2种类型:•1、高温条件下的花芽分化:如梅、桃、樱花等均于6-8月气温升至25度以上时进行曲花芽分化入秋后进入休眠,经过一定的低温期后结束或打破休眠而开花。•2、低温条件下的花芽分化:有些植物在开花之前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刺激,即春化阶段,如秋播的二年生花卉需0-10度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如金鱼草、金盏菊、三色堇等。原产温带的中北部地区以及高山地区的花卉,花芽分化多在20度以下的较凉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四)极端温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低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不同树种耐寒力大小不同;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抗寒力也不同。逐渐降温,园林植物不易受害;突然的降温会使园林植物新陈代谢失常。•南树北移常受冬季最低温度的限制,不能露地自然生长。2.高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破坏园林植物新陈代谢的平衡。•破坏水分平衡,促使植物枯萎。•使蛋白质凝固,树皮灼伤和开裂,引起病虫害的感染。•当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常常引起幼苗日灼。•北树南移时,由于花芽所受的低温不够,花芽分化受阻,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温度与园林植物的分布表1温度与园林植物的水平分布气候带年均温℃最冷月℃最热月℃≥10℃的生物学零度生态类型植被区域寒温带-2.2~-5.5-28~-3816~20积温5最耐寒树种针叶林温带2-8-10~-2821~241100~17005耐寒树种针阔混交林暖温带9-14-2~-13.824~281600~320010中温树种落叶阔叶林亚热带14-222.2~-1328~293200~450015喜温树种常绿阔叶林热带22-26.516~2126~294500~800018喜高温树种雨林和季雨林(五)园林植物对温度的影响•盛夏,通常树冠下温度比周围裸地低2~5℃,如果把园林植物配置成较大面积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降温效果则更佳。•冬季,由于园林植物枝干受热面积比无树地区受热面积大,并且能降低风速,所以园林植物群落内部的气温比空旷地高。三、水分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它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份,树体内含水约有50%。•只有在水的参与下,园林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而水分不足,会加速园林植物的衰老。•水是通过不同质态(固态、液态、气态)、数量(降水量、空气相对温度)、持续时间(干旱、降水、水淹持续的日数)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对园林植物起作用的。课题二: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关系(一)水分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是园林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园林植物用水来维持细胞的膨胀压。•园林植物主要是通过根系来吸收水分,不断供应叶子的蒸腾。•土壤水分过多时,影响根系的吸收。(二)园林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1.园林植物对水分的需要和要求•园林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是指园林植物在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吸收和消耗的水分。•园林植物的需水量常常可用蒸腾强度来表示。蒸腾强度因树种、生育时期和环境条件而不同。•在自然界不同的水分条件下,适生着不同的园林植物。•按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可区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2.旱生植物及其对干旱的适应•指可忍受长期的天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并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的树种。•形态的生理适应特征:1)根系发达2)高渗透压3)具有控制蒸腾作用的结构或机能3.湿生植物及其对水分过多的适应•指在土壤含水量过多、甚至在土壤表面积水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树种。•形态的生理适应特征:•根系不发达根细胞渗透压低叶大而薄,栅栏组织不发达角质层薄或缺,气孔多而常开放(三)园林植物在年周期生长中的需水特点萌芽期树体需有一定水分才能萌芽新梢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水分要适宜,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开花期此期需一定水分。果实发育期果实发育期也需要一定的水分。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期此期需一定水分。相对休眠期此期需水相对较少,但不能缺水。需水量多,此期对缺水敏感,因此称此期为需水临界期。(四)园林植物对水的影响•净水作用:有毒物质进入园林植物体内蓄积,对园林植物有害,而有些园林植物还可以降解毒物,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大面积的森林群落,能增加降雨量,能提高林内及周围环境内的空气湿度,能增加土壤水分,能调节河水流量,能防止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能降低沼泽地的地下水位。四、土壤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由土壤的多种因素如母岩、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以及土壤微生物等的综合作用所决定。课题二: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关系(一)土壤物理性状与园林植物的生长1.土壤温度土温直接影响园林植物根系的活动,同时制约各种盐类的溶解速度、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有机物分解和养分的转化。2.土壤通气•土壤通气不良,会造成根系生长不良而使园林植物早衰和老树死亡。3.土壤水分•一般园林植物根系在田间持水量为60%~80%时活动最旺盛。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4.土层厚度•对园林植物根系分布的深浅有很大关系。(二)土壤化学性状与园林园林植物的生长•主要指土壤的酸碱度及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等。•1、土壤的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土壤的酸碱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动有关,因而也就影响到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分解和利用。)•土壤反应有酸性、中性、碱性三种。大多数树种要求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仅有少数适应强酸性和碱性土壤。根据园林植物对酸碱度的反应,划分为:•酸性土树种(pH6.5):如杜鹃、桂花、香樟等。茉莉、含笑。•碱性土树种(pH7.5):如文冠果、丁香、黄刺玫、柽柳、杠柳。•中性土树种(pH6.5~7.5):多数树种。2、土壤的含盐量•在一些地区由于盐碱化而影响园林植物的生存。盐土是指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的土壤,pH值一般呈中性反应;碱土是以含碳酸钠和重碳酸钠为主,pH值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既要注意土壤的改造,更要选择一些抗盐碱性强的园林植物,如柽柳、刺槐、白蜡、无花果、海桐等。(三)土壤肥力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反映。•城市园林配置园林植物除了考虑栽植点的诸气候因子外,还要考虑诸土壤因子,视其肥力状况选择适当的树种。如喜肥树种(如梧桐、胡桃等)、耐瘠薄树种(构树、牡荆、小檗、豆科的植物等),一般要选择较耐瘠薄的树种栽植,否则要进行土壤改良。(四)土壤污染与园林植物栽培•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土壤污染。•土壤中有毒物质能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和发育,或在园林植物体内积累。•土壤污染后,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系统的自然生态平衡,还会引起病菌大量繁衍和传播,造成疾病蔓延。•土壤污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持续性,而且往往难以采取大
本文标题:3.第二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6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