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1/12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3.下图漫画反映了()A.当时农业高产丰收B.当时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C.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2/124.观察下图,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发行的纪念金币。该金币应发行于()A.1999年B.2000年C.2004年D.2008年5.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3/12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7.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70年代末8.李老师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文献,看到这样两篇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文章最可能发表于()A.1978年B.1985年C.1992年D.2001年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0.“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4/12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12.下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的一幅宣传画。根据画面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有()①图画反映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突出特点②图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③图画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④图画反映出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环保意识淡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下列漫画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5/12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14.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5.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加速点,其理由有()①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6/12D.①②④1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17.“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18.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9.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A.行政主权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C.经济基础不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7/12D.与中央的关系不同20.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材料二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8/12(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9/12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92年,并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而B、C、D三项在改革开放后就已经出现。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变化。经过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经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答案】C【解析】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情景,“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在经济建设中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4.【答案】D【解析】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5.【答案】C【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6.【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C项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图片的主题一致。C项是“大跃进”时期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鲜明的时代标语。7.【答案】D【解析】阅读材料,“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事情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旧的思想做法依然存在,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变化。根据以上推论,此事应该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10/128.【答案】C【解析】根据《东方风来满眼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出现于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期,故为1992年。9.【答案】B【解析】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意味着两者都面临着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选B。10.【答案】D【解析】题干的时间是196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1.【答案】C【解析】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和辐射作用。12.【答案】D【解析】从图中主画面“汽车和工厂”,可以推出“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①正确;从远处农民集体劳作,反映出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的生产状况,②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并非实现了工业化,故③错误;“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难免会对中国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故④正确。13.【答案】A【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14.【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混淆的是B、D选项,从材料信息“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可知,这场运动是农业合作化运动。15.【答案】A【解析】④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不属于20世纪90年代初,故排除。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11/1216.【答案】D【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17.【答案】D【解析】“文革”期间经济破坏严重,期间有周恩来、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项出现于60年代初,“文革”(1966~1976年)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排除B、C两项。18.【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90年代初”,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1992年,符合题意。而B项在21世纪初。D项在2001年,均排除。C项与题意无直接联系。19.【答案】B【解析】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实行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而实行的,是“一国两制”的产物,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20.【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图中的内容和文字内容来看,反映的是是一种“浮夸”之风,这正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想一致。故应选A。21.【答案】(1)问题: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变化: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变化: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解析】第(1)问,材料一数据说明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第(2)问,1958~196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12/12社会主义时期,粮食产量先是下降,1960年后粮食产量开始恢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左”倾错误导致的,恢复的原因主要在于纠正“左”倾错误。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7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