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
—1—楠木中学高中2016级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试卷说明:试卷考察范围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至专题四的相关内容,题型为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选题35道,每题2分,共70分;材料解析题3道,共30分。(满分:100分)(此卷保存,只交答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弱智)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聪慧)妾二(侧室)D.二哥(22岁,残疾)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6、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称为“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B.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C.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D.秦始皇实行暴政7、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度②差额选举法③郡县制度④三省六部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先生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唐代宰相数量增加B、唐代宰相人数减少C、汉代宰相位高权重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9.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出现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11.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学校班级姓名密封线班级—2—12、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1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室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室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不断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物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6、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汉代“内朝”的形成②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C.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8、2008年10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导致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多年的罪魁祸首是()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日本军队D、八国联军19、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20、《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21、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2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孙中山的活动()①筹划黄花岗起义②建立兴中会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④颁布《临时约法》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④③23、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24、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A.三权分立B.民族独立C.主权在民D.民生主义2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3—26、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27、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28、如果你想了解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你最好去参观A.百团大战纪念馆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C.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9、物产富饶、地理位置重要的浙江在近代史上较早遭受到列强侵略。在下列那些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在浙江省开放通商口岸()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③30、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31、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清朝黄龙旗1912-1915.10中华民国五色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A.国家领土变化B.国家性质变化C.思想文化变化D.国际地位变化32、“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3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失败B.日军大规模侵华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4、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5、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颁行《民族区域自治法》④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楠木中学高中2016级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答.题.卷.学校:姓名:班级:密封线学校班级姓名密封线班级—4—班级:姓名: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答案题号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36题10分,37题10分,38题1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四: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张澜在政协上的讲话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特点:君权至上(2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2分)(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进步表现:由专制集权向民主政治发展;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从“人治”到“法治”发展。(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中国战场(不包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中国美国英国伤残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0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分配情况?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2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集中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5—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全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8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