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当前中学语文课标的修订提出并突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课标修订及有关表述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甚至可以说是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其特别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因此具有无法取代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训,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是否遵从教学规律,是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标准。要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一、何为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二、何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用当今学科教学的术语来表述,核心素养就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这几个方面在人心灵里融汇内化而形成的综合素质。那么语文的核心素养具体指什么呢?三、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语文教育专家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有人又认为语文素养是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前面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第一种只是知识素养,第二种只是能力素养.语文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除了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专家们的观点的理解。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把语文核心素养细分为四个方面三个层次核心素养内涵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和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造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这个划分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大的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发展提升。这一个划分,让我们明白,核心素养中的初级阶段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字、词、句、语、修、逻、文”七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一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培养起语感。在此基础上,进步到培养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语理(语言逻辑思路),进而再上升到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如令尊、呈送、恳望)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重点是读,即通过阅读广泛涉猎,积累语言知识,学会整合信息,学会分析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语理,进而培养起阅读者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语理,再进一步学会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语文素养的第一阶段要特别重视阅读。有专家认为,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在阅读方面,不同学段要求不一样,初级学段阅读量少一些,要求浅一些,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在语言学习上,可以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级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人成为文化盲、思想盲、精神盲。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要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字、词、句、语、修、逻、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思)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们重视稳定性、基础性的同时,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核心素养的第二个阶段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阶段首先是学会利用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进而发展到实证与推理,再提升到批判与发现的层次。这一阶段是利用第一阶段知识积累运用培养起来的直觉和灵感、联想和想象,通过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从记叙、描写、抒情到议论(实证与推理)、评述(批判与发现)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表达的训练,重点是书面表达即写作训练。核心素养的第三阶段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有第一层次的体验与感悟,再上升到欣赏与评价层次,进而发展到表现与创新的层次。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体验、感悟作品内容、思想、情感及技巧,学会欣赏和和评价,进而达到表现甚至创新。这一阶段的阅读比第一阶段的阅读层次上已有较大的提升,已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和运用,而是在体验感悟基础上欣赏和评价,进而学会表现,甚至达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这一个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是通过现代诗文阅读鉴赏、古诗文阅读鉴赏、外国文学的阅读鉴赏及各类文体的创作来实现,要求的层次是很高的,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第四阶段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阶段的第一层次是对文化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进而发展到学会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最终发展到自觉关注与参与的境界。这一阶段,要求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具有辨别精华、糟粕的能力,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选择与继承,包容和借鉴,从而自觉地关注与参与。这一个阶段的素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如“五四”时期的复古、全盘西化、拿来主义,当今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重新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语文教育专家朱慕菊先生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他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三方面。这个说法也可资借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反映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综合体现。从专家们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通过语文教和学的活动积累起语文基础知识,建立起语文知识体系,有了知识基础,就能形成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初步的能力——语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表达交流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进而朝着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迈进,并逐步发展到具备基本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态度,能够把握对古今中外文化的继承与选择,甚至步入自觉关注参与的思想意识境界,并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要注意的是,重视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不是改变教学内容,也不是抛弃以前我们使用的所有教学方式方法,更不是放弃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是改变教学观念,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变为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三教+”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与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十分吻合,这种教育理念与模式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且操作方便,容易把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理念和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思考,重在培养思辨能力;教体验,重在积淀核心素养;教表达,重在培养交际能力。1教思考(1)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教思考,就是教学生把握文本思路和思想方法。思想方法的把握包括两个方面:把握并学习文本在哲学层面的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把握宏观的思想方法(整体)及微观的思想方法(局部).(2)教学生思考的要求教学生思考什么,首先教师要思考:A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可以理解为文本思想内容及表现方法)B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如《荷塘月色》中的文眼、荷塘景物特征的描写、江南采莲的联想对表现主题的作用)C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如《荷塘月色》与《纪念刘和珍君》思想之比较;日本中学生学历史老师让讨论《旧金山条约》《安保条约》签订的利与弊。美国小学生讨论并写论文《二战时,假若你是美国总统,你会不会在广岛长崎放原子弹》)——就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章思想方法,拟定核心问题。然后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思考、探究,学会思考,培养思考能力。2、教体验体验与经验不同,要注意区别。经验: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可见,体验的特征:具有实践、探究的过程性;强调亲身经历;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个体内化的经验。关于学习体验的理解学习体验,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是学生在活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领悟与升华,是学生个体内化的经验;学习体验,是以学科学习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载体,并通过学生个体的思考、领悟获得的思维积淀。换句话说,学习体验,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教学生体验的要求教学生体验什么?体验知识的内涵与逻辑脉络;体验知识呈现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阅读、观察、调查、讨论、辩论、表达等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其中也包括对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乐趣的体验。如何教学生获得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内涵与逻辑脉络的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解题、实验、实践的反思中体验有关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中获得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体验。——这一环节的核心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中体验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主、自觉的意识,培养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以及以主人的身份平等的地位参与学习的快乐。3、教表达这一环节特别重视“表达、倾听、交际”能力的训练(其中,表达能力是核心)这一环节具体做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阅读、总结、解题表述、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口头、书面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思想认识及能力进步,训练学生简洁的表达能力;二是在课外活动的交流、游戏、社会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口头、书面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思想认识及能力进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生表达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解题、实验、实践的反思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述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讨论辩论中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指导、鼓励学生撰写“学习日记”、“学习心得”、“小论文”等,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课前三分钟的讲话、小作文大作文训练、大小班会活动主持等等都是教表达的很好的方法和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五、课时(或单元)三“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把握课时(或单元)三“核心”。1、课时核心知识:课时基本知识、方法或知识运用的基本技能等重点内容。这里要特别强调,核心素养教学中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转移,并不是放弃知识教学,而是不以知识积累为终极目标,而是以能力乃至核心素养培养为终极目标。但是,知识积累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中绝不能忽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8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