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语言学概论课件——7语言发展(1)
7.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分化7.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7.1.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人类重要的思维的工具,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适应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主义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比如不说“聊天”说“侃大山”,不说“真棒”说“盖了”“巨震撼”等等。发音省力则是引发语音变化的重要动因,比如总是连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或异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语音上会弱化等等。总之,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社会组成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现金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同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7.1.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语言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一其中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收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古汉语是单音词占优势的语言。朋、友、道、理后来浊音清化,辅音韵尾消失,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不断出现。由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语言的变化时一环扣一环的,随着双音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两个位置上的语素有了语音、语义、语法轻重主次上的差别:第-、老-、-子、-儿、-头7.1.3语言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和渐变性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不平衡性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语言系统内表现为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不同:a.词汇部分:词汇具体成员的更迭变化最快。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新的事物、新观念不断出现和旧事物、旧观念的不断淘汰,构成词汇的语词也在不断的更替。微博、秒杀、裸婚、房奴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这表现两个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如“天、山、水、日、人、手……”;第二,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照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词汇演变即灵敏又稳固的连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演变不平衡的表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b.语音的变化比较缓慢,在同一地区同一社团中生活的人们一般觉察不出上一代下一代的语音有什么变化。但是语音的确在缓慢的变化。对比《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和现代儿歌押韵上的差异可见一斑。c.语言中属于规则或模式化的部分变化也比较慢。如语法上有无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范畴,有无成句必须主谓一致的要求,有无量词词类,宾语在动词前还是在动词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还是在中心语后等;词法上,一个词尾表示的语法范畴义是一个还是多个,词尾与词根间是否有比较明晰的界线,常用派生构词法还是复合构词法等;都是变化较慢的部分。语音上音位的聚合系统格局、音节结构模式也比具体音值的变化慢。这些规则或模式的变化往往要经过较长时期若干具体变化的积累才能实现。d.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同样的语言现象条件不同、地区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普通话和粤语的比较,如声调:4个VS9个入声:无VS有2.渐变性所谓“渐变”是指语言是逐渐发生变化的,而不是突然改变。否则,人们无法交际。在一定时期内,语言的四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变化是细微的,不显著的,但是仍会有变化,因为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历很久的时间后语言的变化才看上去比较显著。这一点尤其是体现在词汇上。语法规则是最稳定的,如”主语+谓语+宾语”的语法规则古今都有:触龙说赵太后VS我们去学校。3、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渐变性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这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决定了语言必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也决定了语言不能突变,否则不能为交际的各方共同理解。而语言内部各要素演变速度的不平衡性适应了语言渐变性的需要。7.2语言的分化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变化。如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是相对均匀的,语言的新变化就会在社会中均匀地传播开去,所有人的语言就会发生相同的更新,结果就是语言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不会分化。实际的情况是,同一社会总会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社会的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状况,相应的,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官腔、学生腔、干部腔、娃娃腔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自有一些特殊的词语。音节、元音、辅音、语素、词汇——语言学有机、催化、稀土——化学术语女国音主要出现在北京地区青春期女性人群,尤其是女中学生,是北京话的一种口音,也是一种社会方言。它的特点是,将一部分在标准北京话里应读团音(北京话里表现为腭化音,拼音:jqx,国际音标tɕtɕ’ɕ)的字的发音位置前移,读成尖音(北京话里表现为齿龈音,拼音:zcs,国际音标tsts’s)。由于这种读音现象最早在北京辟才胡同师大女附中发现,因而又叫做辟才派读音。在分布人群方面,女国音较常见于受过一定教育,操普通话或北京话的青年女性,在男性、青春期以前儿童以及中年以上女性中女国音的出现比例较低。有的学者根据女国音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发音特征提出,女国音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和青春期女性爱美心理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审美观点认为女子说话开口应小,语音应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有追求美的意识,因而在发音过程中下意识或者有意尽量使开口幅度减小,发音趋细,从而迫使j、q、x等发音位置前移,形成女国音。大多数女性在结婚之后,对美的追求减弱,因而在婚后女性中女国音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而传统审美观点对于男性的标准与女性完全不同,小嘴和细音被认为是娘娘腔没有男子气概,因而在男性中女国音的发生比率也很低。拉波夫(1966)对纽约市居民发音的调查carcartfour元音后卷舌音/r/的出现与讲话人的社会阶层的归属和语体风格有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阶层,讲话中卷舌音的比例就越高。黑话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它们的有些词语也可以被全民语言所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林海雪原:杨子荣土匪:蘑菇,你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里去?)杨子荣:哈!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找同行)杨子荣:拜见三爷!土匪: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杨子荣: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土匪: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杨子荣:地上有的是米,喂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地域方言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同,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一般简称为“方言”,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如“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汉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苏州话北京话里走出弄堂门口,叫啥道天浪向落起雨来哉。啊呀,格爿天末实头讨厌,吃中饭格辰光,还是蛮蛮好格口宛,那咾会得落雨格介?又弗是黄梅天,现在是年夜快呀!他走出胡同口儿,谁知道天上下起雨来了。咳,这个天实在讨厌,吃午饭的时候,还是很好很好的嘛,怎么会下雨的呢?又不是梅雨天,现在是快年三十儿啦!这里的“,语法差异比较小,苏州话的“蛮”相当于普通话的“很”,“蛮”可以重叠,而“很”不能,所以“蛮蛮好”只能译为“很好很好”;苏州话的“……快”,北京话说“快……”词序不同。词汇的差别比语法大,比如“弄堂”——“胡同儿”,“落雨”——“下雨”等语音上的差异最大,让北京人去听苏州人说上面那段话,恐怕只能听懂两三成。总之,地域方言的差别,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差别相对比较小。因此,学界划分汉语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方言和语言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语言外的标准。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者,相互可以通话,但这些却是不同的语言。汉语各方言有的虽然相互听不懂,但却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确定是方言还是语言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在各个地域分支之上是不是还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称呼相同的事物。向日葵——日头转(唐山),朝阳转(承德),朝阳花(济南),盘头瓜子(湖南邵阳)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之间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汉语、藏语——原始汉藏语(后代语、子语)(祖语、母语、原始语)直接来源于同一母语的几个后代语称为“姊妹语言”。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所有由同一个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语系下可以进一步地划分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原始基础语分化为不同的语族,一个语族又分化为不同的语支乃至语群,一个语支或语群再分为不同的语言。同一个语群或语支中的语言其亲属关系最近,不同语支乃至不同语族之间的语言亲属关系就比较疏远。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图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等。我国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缅、侗台、苗瑶四个语族。这些语族在结构类型上又许多共同的特点: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有一类专门的类别词——量词。我国境内的语言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印欧语系朝鲜语、京语等系属不明的语系。7.3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一个地方割据的、不很统一的社会可以完全统一起来;原来几个独立的社会也可以统一为一个社会。这时候,原来的地域方言的分歧就会妨碍人们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交际,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的巩固,于是语言也适应社会统一的要求而逐渐走向统一。1.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实现其交际,这种共同的工具称之为的“国语”。因此:国语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交际使用的共同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工具是汉语,因此汉语是一种“国语”。同时,汉语多方言,不同方言区的人们需要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这种“通用语”称之为“共同语什么是共同语?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什么?2.共同语: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因此语言的统一不同于语言的分化,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共同语再向方言渗透。
本文标题:语言学概论课件——7语言发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9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