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一、虚实结合)实与虚•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虚实结合的作用:1.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2.虚与实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中心。例: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3.虚与实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例: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析】上阙实写,通过初春景象表现“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设想“行人”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相辅相成,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试着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手法示例•前两句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之景,后两句设想家人围灯夜谈远行的自己。•虚实相生,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学案习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问题: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情感?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醒来时天已破晓;实写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二、色彩映衬)色彩渲染(映衬)1、概念:•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或烘托心情。•色彩渲染指诗歌中集中在色彩上对景物进行描写。2、作用:通过对景色层层渲染、细致描绘,构成一幅色彩绚丽鲜明/黯然凄冷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更好抒发作者情感,或愉快,或感伤等。色彩渲染(映衬)例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析】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例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划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例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析】刚抽新芽的嫩绿色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互相映衬,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例题《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对诗歌前两句进行赏析。答:前两句诗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学案习题(2012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问题: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一:①颔联运用了色彩渲染(映衬)的手法。②绿树上挂着樱桃,红颜欲滴;青豆配着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③用朱、青、绿、白等丰富的色彩互相映衬,渲染出四月乡间明丽喜人、生机勃发的独特风貌。④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答案二:①颔联运用了意象罗列(列锦)的手法。②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的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③烘托出了清新、静谧、祥和的气氛。④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三、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或诗歌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分类1.动静结合2.以动衬静3.以静衬动4.化静为动5.化动为静1.动静结合: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作用: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例:“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江间作四首(其三)》宋·潘大临)析:上句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是静景;下句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鸿雁正在振翅高飞,越飞越远,是动景。一“拳”一“退”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2.以动衬静:虽然画面中有静景,有动景,但是静动景色有主次之分,通过描写动态来反衬静态,突出静态。作用:以动衬静,更显其静。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析:上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下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清幽明净。3.以静衬动: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作用:以静衬动,静中蕴动。例:“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歌》唐·李颀)析: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声的心灵穿透力。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辛酸,忘记了漫长的黑夜。此刻的场面看似是静态的,但在这静态之下,听者的内心却无法平静,涌动着千般万般的思绪。4.化静为动: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该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作用:以动写静,使原本静止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动态美,给人全新的美感。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王安石)析:院落附近的青山,不仅深翠欲滴,而且竟似推开小门,扑向庭院而来,兴奋又热烈。一个“送”字,把静止的青山给写活了。这种化静为动的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和生动。5.化动为静:把运动着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作用:化动为静,以静写动,表现出事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形象。例:“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析:这句诗写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写。“挂字很妙,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例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问题:上阕运用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答:①以静衬动。②暮春之时,夜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以静衬动。③表现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学案习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半山春晚即事①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③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③陂(bēi):池塘。14、下列内容对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写红花凋谢,表现作者的惋惜之情。B.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C.颔联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D.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无所事事的形象。E.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AD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表达作者乐观。表现了主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6分)答案:①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②用飞过此地的小鸟的清脆悦耳的叫声,突出了周围环境的清幽宁静。③表达了诗人退居江宁生活的安舒、闲适和喜悦,同时也透露了世罕知音的淡淡哀愁。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四、远近高低)•从观察的角度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仰视、俯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写景的角度:远近高低作用:从不同角度描写,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例分析: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学案习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问: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案: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③全曲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苍茫、寂静、高远而又富于动感的浔阳江秋景图。④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所见的浔阳深秋之景赞美之情。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五、意象罗
本文标题:描写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0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