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五章2剖析
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主讲人:宋红2012.10.21•内容要点:1.调查访问法的特征和类型;2.问卷的设计方法与问卷法的实施技术;3.访谈调查的概念和类型;4.调查访问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5.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的评价。重点难点:•调查访问法的设计与实施;•问卷法的设计和实施。第一节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什么是调查访问法?•访谈调查与日常交谈不同:1.访谈比日常交谈更有目的性。从目的的广度和范围上看,日常交谈的目的更加宽泛;2.交谈双方在关系上不同。依据在调查访问时的控制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结构型访问法(封闭型);半结构访问法(半封闭型);无结构型访问法(开放型)。•又称标准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结构型访问法将要问的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半标准(半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自由的交谈,适合于探索性研究。分为:(1)引导式访问;(2)谈话式;(3)非引导式访问法。非结构型访问法•(一)调查访问的步骤:1.取样;被试取样、调查工具取样、问题取样2.设计调查表与试查;3.计划、调查访问程序。•(二)访问的技巧:1.访问前的准备工作;2.如何进行访问。1.访问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2)对调查访问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取得被访问者的合作。2.进行访问:①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有关被访者的领导或邻居或其他可信赖的人作引荐;②详细说明访问的目的,并设法造成友好的气氛;③把握住方向及主题,能避免的题外话尽量避免。(一)可以运用访谈调查的情况访谈的对象:社会上的名人、专家学者、企业领导等,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研究的目的:为了研究和了解比较具体细致的情况、特别是探究深层原因。★教师在教育与科研中对访谈调查的具体运用(二)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准备1.根据目的设计访谈提纲;2.联系商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对访谈对象的材料搜集和特点分析。•(三)访谈的实施与访谈技巧访谈的开始;提问;追问;听与回应;记录;访谈的结束;团体访谈的有关问题;访问结果的整理与分析。•1.访谈的开始阶段:主要是事情:打招呼、问好;自我介绍;说明访谈的目的和话题;安排就座与作好设备方面(摄像机、录音机等)的准备工作。•2.提问是访谈中主要的活动,提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问,决定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和访谈的质量。•3.追问访谈者就受访者交谈中出现的某些概念、事实、观点、疑问等进一步进行询问,以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4.听与回应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有三种:第一种,主观判断式的听;第二种,客观接受式的听;第三种,意义建构式的听。•回应的方式主要有:第一,呼应;第二,重复、重组和总结;第三,自诉;第四,适度的积极性评价。5.记录根据访谈的类型可以分两种:•结构型访谈,只需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在问卷的相应位置做相应的标记即可。•半结构型和无结构型访谈,要求访谈者做较多的记录(笔或录音机、采访机)。现场记录的内容可以分四个方面:•内容性记录;•观察性记录;•方法性记录;•内省性记录。6.访谈的结束第一,注意提问的方式;第二,直接说明访谈的结束;第三,结束中最重要的是表示感谢;第四,就后续的联系作好交代。7.团体访谈(1)受访者的选取要有一定的代表性;(2)受访者的人数要适当(一般在5-10人);(3)访谈开始,互相介绍,说明调查的目的和主要话题;(4)对那些没有发言的人,鼓励他们发言;(5)尽可能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6)在结束访谈时,表示感谢和发小纪念品。8.访问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注意资料是否按照原先的规定和要求收集的,有无遗漏;•注意所收集到资料是否能说明问题,有无所答非所问的现象。优点:1.研究者和被访者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2.具有较好的灵活性;3.对于那些不适于用书面语言的对象来说,更为恰当和容易被接受。•不足:做较多的准备工作,联系时间,确定地点等;访谈的内容,除非进行录音,很难完整地记录下来;对访谈人的访谈素质要求较高。第二节问卷法•“问卷”(Questionnaire),是指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事项,制成问题或表式,而以邮寄的方式寄给有关的人们,请其照式填答寄回的一种形式。什么是问卷?运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便是问卷法。问卷是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技术,它的性质重在对个人意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优点:(1)抽样范围较广,时间、经费较为经济;(2)只需印刷费、邮费,所费不多,且易行;(3)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结果更为可靠;(4)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问卷法的评价缺点:(1)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3)问题太多会生厌,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问题设计的不理想,会散漫零乱,难以进行科学解释;(5)当填答者不合作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以题目及答案是否有固定(统一)格式或称结构形式为标准划分:结构型问卷无结构型问卷问卷的类型1.无结构型问卷:这种问卷回答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2.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是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致的题目,对回答有一定结构限制的问卷类型。问卷还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1)选择式;(2)排列式;(3)尺度式。(一)编制问卷的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2.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研究特质,是指所欲研究问题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研究问题的结构或架构。问卷的编制3.确定行为样本;行为样本指对代表研究问题特质的具体行为的取样,也称问题样本。4.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被试样本;一般情况下400个左右的被试,无论对信度分析、区分度分析等都可满足要求。5.选择并决定问卷形式;a)研究的目的;b)被测对象的特征;c)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6.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7.预试;8.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9.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二)问卷题目的编写规则1.问卷内容一般包括如下两个部分:事实问题;态度问题。(1)事实问题问卷的开头或结尾请受测者填明一些基本资料,也叫做静态资料。(住所,性别,年龄)另一类事实问题是询问受测者的某些实际行为(不论过去或现在),或实际行为的制度化一类问题。(2)态度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信仰、情感、动机之类;一种是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如道德观念,进取性格之类。(3)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a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b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c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d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或者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e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f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g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2.用语方面(1)语文方面:a应浅显、易懂;b用语应求简单;c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d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e要用标准的语文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2)用字造句方面a一般或特殊;b直接或间接;c个人或集体。(3)情绪方面a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句;b避免不受欢迎或涉及隐私的问题;c避免难于回答的问题。(4)理解a在能懂得的范围内提出问题;b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c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d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3.问卷的编辑(1)问卷的顺序a时间顺序;b内容顺序;c类别顺序。(基本资料、行为资料态度资料)(2)问卷的施测时间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到30-40分钟。(3)问卷的开头谢语及施测说明开头通常有一小段客套话,包含说明研究目的与重要性,不泄露隐私、如何勾选等项。邮寄问卷的好处:(1)邮寄问卷可以节省经费;(2)容易做大地区的抽样;(3)样本大,效度增加;(4)受测者可以自由填写,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旁人干扰;(5)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6)个人隐私不致为人知道,说假话的程度可以减少。发放分发问卷邮寄问卷的不足:(1)最大的弱点是收回率的问题;(2)问卷寄还后,不论发现什么地方错了,或误解了原意,均无法补充;(3)受测者填问卷时,可能通篇看过后再答,也可能受了亲友的影响;(4)受测者对问卷有疑问时,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只有乱填,造成问卷的失真或报废;(5)收回的某些问卷有时候是别人代填的。•问卷结果的整理分析与解释1.问卷的整理(1)挑出不合乎要求的问卷;(2)按所选统计方法的要求登录分数或次数;(3)对于无结构型问卷,则按回答者的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4)对于“事实”性的问卷,一般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登记次数(是、否或其他类别);(5)对于尺度式则登记分数,对于态度量表可登记总分。2.问卷结果的解释主要是看这些结果是否验证了某些假设,如果没有,可能还要提出一些新的假设或新的研究课题。思考题:•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五章2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1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