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第1课1、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会使用火。1、北京人生活在70-20万年前,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使用打制石器采集果实、打猎过着群居的生活。还会保存火种。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3、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第2课1、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半坡村,距今6000年,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种植粟。2、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村,距今7000年,居住干栏式房屋,使用耒耜(骨耜)耕作,种植水稻。3、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第3课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时期.2、经过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经过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炎黄部落经过发展成为华夏族,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黄帝的妻子嫘祖会养蚕缫丝)5、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位置传位给贤德(有才、有德)之人的制度就叫禅让制)6、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治理解除了黄河水患。第4课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有第一个国家。2、禹的儿子启即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叫桀,由于统治残暴,残酷对待百姓最后夏朝灭亡。4、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后迁都到殷,又叫殷商。5、商朝最后一位国君叫商纣,他在位时,滥用武力、修建宫室、残酷对待百姓最后商朝灭亡。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定都镐京。7、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的制度就叫分封制。8、分封制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9、分封制的作用:分封制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的范围。10、分封制的影响:形成了周朝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11、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第5课1、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进一步发展。2、著名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3、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4、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第6课1、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3、春秋时期的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4、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5、先后出现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王夫差和越国勾践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6、争霸战争影响: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积极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第7课1、战国七雄形成:经过三家分晋(晋国被赵、魏、韩三家大夫瓜分)和田氏代齐最终形成战国七雄。2、七雄(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4、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上(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实现国富)(3)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商鞅变法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由于触犯旧贵族利益,商鞅被污蔑而处死,商鞅虽死但变法目的实现,作用明显,变法是成功的)5、公元前256年,秦国李冰在成都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它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都江堰的兴修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第8课春秋时期: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无为而治。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以德治国、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战国时期:1、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2、孟子:儒家代表人之一,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3、荀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实行礼治。4、庄子:道家代表人之一,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5、韩非:法家代表人之一,主张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思想被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各学派精彩纷呈,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观点,这一文化繁荣的景象叫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9课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货币用圆形方孔钱);(3)文化上:统一文字(用小篆);(4)思想上:焚书坑儒(5)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灵渠;(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第10课1、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②根本原因:秦朝实行暴政。3、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4、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同年刘邦攻入咸阳灭掉秦朝。5、楚汉之争指项羽和刘邦的帝位争夺。第11课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2、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经过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3、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以德化民”提倡节俭。文帝、景帝时期国家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安定。史称文景之治。第12课、1、汉武帝时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国家。他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削弱地方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加强思想控制);经济上实行盐铁国家专卖,统一使用五铢钱(加强经济控制)。2、经过汉武帝的治理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第13课1、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光武帝时期: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使得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4、东汉后期184年由于朝政腐败,灾荒连年,农民发动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东汉一蹶不振。第14课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4、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5)陆上丝路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5、为了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一官职)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汉朝的土地。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73年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97年班超派派甘英出使大秦。第15课1、造纸术发明:西汉发明,东汉改进(蔡伦改进)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出“蔡侯纸”)(1)蔡侯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2)蔡侯纸的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更好。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4、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张仲景被称为医圣)5、华佗:发明麻沸散、编制出五禽戏。(华佗被称为神医)6、史学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评价《史记》: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7、宗教: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2)、佛教:西汉末年经过丝绸之路从古印度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第16课1、官渡之战(1)目的:为了称雄北方(2)时间:公元200年(3)作战双方:曹操与袁绍(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军。(2)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1)原因:曹操想要统一全国。(2)时间:公元208年(3)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3)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4、三国鼎立的形成(1)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定都成都;(3)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三国的发展: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派卫温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第17课1、(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西晋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3、西晋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4、西晋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6、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叫五胡。(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路线:氐族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1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