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编导
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编导一、关于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的说法由来已久,有“专题节目”、“专题片”、“专题文艺”、“专题晚会”,但何谓专题?专题一词的广义:一切为某一主题创作得节目都可以称为专题。特别重要得是,它们能够较多地表达导演得主观思想与艺术上得主观创造,能够对现实中得事件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如专题节目,专题文艺中得专题就是为某一专门主题而创作得节目,同时内容形式为主题表达服务,因此其构架往往是“夹叙夹议”的,专题既可以是一个单独得节目,也可以是栏目,还可以是综艺晚会,例如专题文艺,一般呈现出三种形态:1、以文艺为题材得推介、评价艺术人物或作品事件得节目;2、因某个主题将文艺与纪实手法结合,或较多地运用文艺样式抒发情感,纪实与文艺形成夹叙夹议关系得节目,如《西藏得诱惑》、抗非典晚会等。3、非常纯粹得“电视文艺专题”,即与电视手段相适应的“电视化”文艺节目形态,如《杨丽萍得舞蹈艺术》、《善舞丹青》等。就形态来说,电视理论界关于专题片概念得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专题片是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得一个怪胎,有人说它与纪录片是一回事,有人认为它是纪录片得一个分支,也有人人认为纪录片包括专题片在内……电视专题片是一个约定俗成了并被业界广泛使用的概念,但它与其他形态的电视节目的交叉融合十分突出,使它很宽泛,当纪实型的节目进一步发展并呈现一定规模时,“专题片”与纪录片的重要区别便逐渐显现出来。电视专题片这个概念可以从题材、观点与主题三个维度上来把握:1、专题得题材经常来自现实生活,表现真人、真事、真景、真情、是非虚构得,观点、思想必须由事实生发,必须建立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之上。大量采用纪实手法拍摄,也是常与纪录片混淆得原因所在。但它可以跨越时空,挑选有利于表达主题的事件,而纪录片必须尽量遵循客观得时空发展顺序。2、允许作者表明观点,这是与纪录片的最大区别。纪录片的观点是隐藏得,靠观众自己体悟。专题片更注重表达思想性,专题片得结构是史实与观点交融,夹叙夹议,更可以直陈观点,在反映社会生活得时候可以渗透较强得主体意识喝主观色彩,大胆述评。3、主体集中。专题节目与综合节目相对,必须有专门的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形式。从文体上讲,专题片与纪录片最为接近,其区别主要在于编导主观色彩的多少。二、电视专题片的策划1、前期的框架策划就一般而言,编导的节目框架策划根据节目的选题的性质,首先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我的节目主题或节目要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我的节目是关于什么的?节目要谈什么问题?主题是什么?《欧洲之旅》讲的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次出访欧洲演出,反映的是国家的兴旺、交响乐水平的提高,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交响乐。主题是展示交响乐之风采,振奋民族之精神。《皮硬皮影你别走,是一部关于皮影艺术的片子。谈什么呢?它从一个皮影老艺人的视角谈了皮影的历史、现状和对今后的企盼。主题是呼唤一种声音:关注皮影艺术,救救皮影艺术。概括性地讲,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前期最主要的工作是选题和主题的确立,选题主要来自编导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观众的反馈,来自其他媒体的信息,来自上级精神。主题的确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主题先行,意在笔先”,即在创作之初已有了一个大体的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去选材和组织片子的结构及表现的方法。这是一种以不变为基础来创作文艺专题的思路,在现实的创作中经常会用到。另一种是在创作中不断挖掘、深化主题,有的片子到粗剪之后才最后形成。这是一个主题由虚到实不断深化的创作过程。这种创作的理念在文艺专题片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然,在实际的拍摄中,运用和综合上述两种思路的创作也是有的。2)要思考的是我的节目的选题或主题是否新颖、与众有什么不同,与以前制作的节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可取之处和可看之处。3)我的节目风格与形式是什么?纪实的、访谈的、编辑性是抒情的还是思考的?等等。这一切直接关系到拍摄过程中对摄像的要求和后期编辑。4)我的节目定位的主要传播对象是什么,主要是给什么人看的?即节目的收视市场在哪儿?(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男性、女性、家庭还是为评奖的、为交流用的)对象的不同,目的也不同,策划、编导、拍摄与编辑等的思路也会有大的区别。5)在实施创作的过程中,我准备运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是带单机拍摄还是带双机拍摄;声音,是后期配音还是同期声等问题。6)我的节目是几个人得摄制组?2、3、4-6还是更多?是否需要灯光和录音。7)为我的节目大体的创作拍摄制作时间表。总结性的讲,创作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大体过程是:在确定选题基础上,编导在大脑中分析、整理,逐渐酝酿片子的主题、形成形象,思考结构和表现的手法,进入策划拍摄方案和实施创作。一旦发现新问题,纠正原创作的失误(主题表层不明,内容失真,思想错误,结构混乱),主要的失误是①偏离主题,表现在主题不正确或不明确;②偏离生活真实,表现在采访的材料不典型或虚夸;③偏离艺术法则,表现在结构不当、思路不清或缺乏完整性;④表现手法失当,改变和调整构思,完成作品。这些只是立意和如何表现节目构思的一般思路,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最后确立表现主题既可以是事先确立的主题,也可以在拍摄中通过分析与理性的认识,在拍摄中自然显露而形成的主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编导去认识和分析。2、电视文艺专题片拍摄前的案头策划编导是节目质量的核心,是文艺节目综合艺术的组织者。节目质量的好与次是编导拍摄与编辑理念的直接反映。编导不仅要把握好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还要综合考虑声音(音乐、同期声、画外音、配音)、构图、用光等因素。编导在进行节目构图时,既要把自己的构图想法清楚明了地告诉相关的艺术工种,特别是摄像,同时又要听取和吸收各艺术工种的意见。在现实的拍摄中,许多编导都忽视这项与各工种沟通的工作,不是模糊不清的要求就是对摄像等工种人员大甩手,这是很糟糕的。编导在文艺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不同于新闻节目,必须充分调动电视的综合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和反映节目内容,对摄像等提出具体的想法和要求。在具体的拍摄中要考虑以下三点:1)考虑拍摄方式的确定:目前我们在制作文艺节目时,和主题确立相联系的有三种形式:①先有拍摄脚本。编导在出发拍摄之前已经准备就绪了较为完整的拍摄脚本或分镜头本。编导、摄像在拍摄过程中根据脚本去拍摄,回来后再进行合成。这种方式由于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编导和摄像在拍摄的过程中心中都比较有底,后期也比较从容。像电视散文、音乐电视和有准备的文艺专题都是这样拍摄的。这样拍摄的问题是前期花费的准备时间和人的精力多,同时有许多节目的选题和内容是很难用脚本去规划和人为把握的。在拍摄中由于有了一个先人为主的想法,在拍摄中一些能反映和改变拍摄方案的有价值的细节被忽视,由于前期太费时,事实上也很难应付日常的播出的要求。②只有一个构思,而没有具体的脚本。编导在拍摄中根据构思和具体的情况,沿着事态的发展或编导的构想一边拍摄一边采取所要的图像资料,到粗编时再组织片子的结构。这样拍摄前期比较轻松,拍摄中编导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后期要费一定的时间。③有一个基本的脚本,但在拍摄中按拍摄的具体情况调整和完善脚本,策划、撰稿和编导一起去拍摄完成。这样拍摄的脚本与拍摄的过程比较好地融合在一起。2)思考片子的内容与主题如何表现。①片子的内容和主题与画面的选择。比如,曾有一度,中国电视专题片创作出现了都市悲情作品热,《十字街头》、《毛毛告状》等,这些悲惨的故事赚了观众不少的眼泪,也乱了观众的思维。由于效仿者很多,大讲南北悲情片占了专题片、纪录片的主流。一时间,观众错以为纪录片真的与欢乐的故事、与主旋律无缘。如何拓宽编导和观众对专题片、纪录片认识的视野,成为有关专家和专题片、纪录片编导研究的重点。在这样一个命题的背景下,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兼编导王惠1994年完成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策划书——系列片《京城百姓家》,同时进行了一个月的策划可行性和选题的调查,确定了纪录性的专题这一节目定位,以轻松、开朗、向上的情绪,平和地讲述一个个真实的老百姓的故事,以此为节目的宗旨和风格。同年4月,北京地区23位编导在事先策划好的选题下分别敲开了京城23户人家得门,一个月时间,23集专题纪录片《京城百姓家》拍摄完毕。②思考一下画面与声音(同期声、话外音、音乐等)的选择和两者的融合。从构思节目开始,就要考虑到声音问题。比如是否采用同期声,选配什么样风格的音乐,解说员的语气、语调、语音特色等等。在组建摄制队伍时要认真考虑配备录音师的问题,并在拍摄之前把整个节目的构思、内容及对声音的设想与录音师交流,共同完善音响的设计。电视片《望长城》的播出,以其鲜明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人们在对《望长城》一片交口称赞的同时,似乎也重新发现和找回了同期声赋予电视艺术的巨大魅力。一时间以同期记录声音和画面为主要特征的电视片骤然兴起,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纪实浪潮。同期声给人以再现时空的真实感。真实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也是电视文艺专题片赖以生存的美学基础。形声一体化的结构,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赋予了形象以运动的意义。它使被拍摄的事物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同期声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就是它的生动性。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绝大多数都是有形有声的。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通常情况下,二者缺一都是不完整的,听觉是视觉的重要补充。让被采访者直接陈述给观众,使观众不但见其人,而且闻其声。这样,人物的性格特点、学识水平、道德修养等诸多信息就会通过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语气、举止等因素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对被采访者的印象也更深、更立体化。《歌魂》描述的是山西左权地区的民歌与人,在前期采访中,编导对当地淳朴的、流传广泛的左权民歌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在开始时无法确定节目的最终形式,但明确了一条:一定要把当地多年传唱、至今不衰、声情并茂的左权民歌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即按照纪实手法来拍。因此,编导在准备阶段就及时和录音师谈了构思与想法,使其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创作角色,对拍摄内容、对象、设备等做好了准备。3)思考一下节目的片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过程内容如何叙述。电视文艺专题片与其他类的专题片、纪录片一样,它的开头和结尾各种各样,可以讲无定式可循,它主要是根据作品的表现内容和编导的叙述的思路。片子的开头既是内容的开始,又是编导声画结合创作思路的入口。有的人讲过这样一句话:“专题片如果前10个镜头不能把观众吸引住,那你将意味着失去一半的观众。”在实际的创作拍摄与编辑中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开头的方式:①“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这是一种比较平实和比较普遍的方法。开篇就直接引入内容,马上把观众带入节目。像《雕塑家刘焕章》的开头:再看专题片《方荣翔》画面是空剧场,镜头慢慢推进到舞台戏桌;画外音是一句精彩的裘派花脸唱腔“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掌声,叫好声,舞台深处推出字幕《方荣翔》。这一开头简明点题,把方荣翔作为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受观众欢迎的艺术风采作了最鲜明的展示。这种入题的方式对于一些以表现人们的生活内容为题材的片子,对于那些以时间顺序发展为线索的片子,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方法既简练、朴实,而且真实、自然,是许多片子和编导们经常采用的开头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编导在用这种方式开头时,又总愿望加上几个寓意性的镜头以显示其片子的深刻,使画面拉拉杂杂半天还没入题,其实是观众不知你要表现什么的感觉。②“由远及近,间接入题”这是一种新鲜活泼的开头方式。它从一件与时事有联系的远处娓娓动听的说来,但这只是入题的由头,到一定的时候,火候一到,笔锋与画面一转,引入新意,进入正题。看一下《北京运动服装一瞥》的开头:这种开头很新鲜、富有吸引力,能引人入胜,很适合于漫淡式结构的片子。值得一提的是笔锋和画面转换的火候一定要把握好,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转换的契机要想好要掌握好,既要异军突起又要自然而然,切忌牵强附会,牵强硬转。③“寓意式”电视编导在专题片的创作中,也借鉴了文学创作的某些手法,在电视中用比兴的手法和隐喻的手法造成一定的寓意效果,直接揭示片子的主题。对于那些思想性较强的作品,常常是较好的开头方式。
本文标题: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编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