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①两种原子论②相同相异③相同相异在哪里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创始人;泰勒斯—水是本原。“科学之祖”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科学抽象论”——”科学抽象之父”阿那克西·米尼:“气”是万物本原,量变——质变。赫拉克里特:“火”为万物本原、“活火说”“⼀切皆变,⼀切皆流、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辩证法的重要奠基人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L-D原子论1、原子和虚空。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虚空≠虚无,虚空也是⼀种实存,是原子的存在场所。2、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3、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原子直线运动发生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则事物消失。强调运动的必然性。伊氏原子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对前人的发展。要点:1.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2.原子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L-D的发展)3.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略(此处可以参考下面一个问题下划线的答案)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般的概念。3.猜测性:用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数学:毕达哥拉斯:分类、归纳、数形结合。苏格拉底:演绎方法:助产法、佯谬法欧几里得:使用演绎推理构建公理化体系阿基米德:实验方法引入数学力学: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其他方面:亚里士多德:四元素与四因说、生物学成就、方法论成就——三段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五大农书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思考题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3.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4.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5.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在意大利兴起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Comperhiens(1473-1543)1543年5⽉23日,《天体运行论》2.日心说的内容: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②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天6小时24分转⼀周。地球也自转,24小时转⼀周;③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7.3天;④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3.日心说的意义:①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书,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用。”②“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①布鲁诺宣传捍卫日⼼说:Bruno,1584年,发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是由众多像太阳系的星系组成)1600年2⽉17日遭火刑。②伽利略宣传发展日⼼说:Galelie(1562-1642),1632年发表《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三.《⼈体构造论》从医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维萨里(比利时)Vesarlius,1543《人体构造论》2.赛尔维特(西班牙)Servet,154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提出血液心肺小循环理论。当年遭火刑。3.哈维《心血运动论》。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绝对时空观”时间: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自身流逝的,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总是均匀不变的空间:绝对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句话,时间,空间绝对不变。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评价将时空提升到哲学高度来分析,体现了很高的哲学水平和能力但由于科学发展和哲学思维的局限,绝对时空观暴露了很多弊端:①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②否认了时空表现形式的相对性,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随物质的存在及其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③否认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时间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牛顿硬性将绝对时空概念强加于不同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使物质运动形式与它的时空概念相⼀致——本末倒置。3.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1.特性:①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切,甚至把人也比作机器。②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③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①科学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其它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②方法局限: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③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过程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恩格斯的总结和概括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定的度量关系,由⼀种形式转化为另⼀种,因此当⼀种形式的⼀定量消失必然有另⼀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种形式向另⼀种形式的无限转化”。意义①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②更深刻、全⾯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5.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康德—1735年《宇宙发展史概论》: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解释了宇宙天体形成与演化,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个缺口,为辨证唯物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块基石。2.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书论述了用无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有机物——尿素,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内在联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根据。3.赖尔的地质渐变论: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书运用地球内力(火山、地震等)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合理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思想,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增添新的基石。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过程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恩格斯的总结和概括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定的度量关系,由⼀种形式转化为另⼀种,因此当⼀种形式的⼀定量消失必然有另⼀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种形式向另⼀种形式的无限转化”。意义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②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5.细胞学说两位德国生物学家先后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和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实现了生物界的统⼀,揭示了不同生物间的内在联系,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次给予了重大打击。1839年,施莱登发表《关于植物起源的资料》,1840年,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与生长类似性的显微镜研究》。说明细胞是⼀切生物构造的基础,⼀切生物是细胞生长发育的结果。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3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