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文科知识点整理十九世纪法国文学概述一、历史背景与文学主流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19世纪三十年代,劳资矛盾日益加深,浪漫主义的空洞呼唤和抽象抗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作家从理想的天空回到坚实的陆地,深入揭示和批判社会的种种矛盾,批判现存秩序,这股文学思潮被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其次是戏剧和小说。批判现实主义最主要的文学体裁是长篇小说。二、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区别(一)浪漫主义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作品思想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2.热情讴歌大自然,在作品中寄情山水,通过对大自然美和崇歌的歌颂、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3.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4.浪漫主义作家往往在作品中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为主人公设置奇异或富有异国情调的环境。(二)批判现实主义1.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2.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对现实予以相当深刻的揭露。3.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英国:拜伦、雪莱*鲜明的对比是浪漫主义显著的艺术特色。)4.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广阔的时代画面、并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追求深入细致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三、代表作家作品(一)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人道主义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和《悲惨世界》等。(二)司汤达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善于从政治角度把握社会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1830年)、《巴马修道院》(1839年)。(三)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俄罗斯小说家,被称为现代俄国小说之父,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四)梅里美大文科知识点整理普罗斯佩·梅里美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剧作家,历史学家。他是著名歌剧《卡门》的作者。(五)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拜福楼拜为师。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六)福楼拜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巴黎圣母院》主题:抨击封建神权统治对人民的迫害,宣扬人道主义。人物形象:心灵美的化身,外表丑陋。——卡西莫多美和善的化身,纯洁善良,酷爱自由、富有同情心。——艾斯米拉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1.奇异曲折的故事情节2.夸张的描写人物美丑对照福比斯——虚情假意——外美内丑艾斯米拉达:真挚爱情——爱憎分明——表里如一劳苦大众——美好——光明克洛德:过去虔诚善良——后来虚伪邪恶外表道貌岸然——丑陋淫欲自然人的正常欲求——神甫的扭曲压抑封建教会——邪恶——黑暗格兰古瓦:文人外表——庸人的灵魂——懦弱无能写作手法1.美丑对照、悲喜对照、情节场景对照2.人物形象对照3.史诗气质——场景宏阔,事件重大,人物众多,画面丰富4.情节传奇5.心理描写6.景物叙事《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爱斯梅拉达是个纯洁善良、宽厚正直的吉卜赛姑娘,她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宁死不屈,敢于给烈日下遭受皮鞭抽打的加西莫多送去一坛解渴的泉水。然而,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却惨死在中世纪教会的暴虐之下,作家对她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加西莫多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又一个人物。他虽然貌丑,但却内心善良。雨果认为,“仁慈”和“爱情”可以出现奇迹,爱斯梅拉达的一口清凉泉水,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人间温暖,从而唤醒了内心深处判别美丑的本能,激起了善行的激情。从此,他大文科知识点整理不仅能识别爱斯梅拉达的美,也能判别克洛德的恶,并作出种种非凡的举动。作者借此来歌颂真、善、美。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副主教,他虚伪、阴险、歹毒,企图占有爱斯梅拉达,而当目的不能达到时,便煽动宗教狂热,诬陷她是女巫,最后把她送上绞架。他是恶的代表。然而,作者没有对他作简单处理。克洛德并不是天生的恶人。早年也是一个聪明可爱、充满幻想的孩子,但在宗教统治一切的年代里,他只得在“弥撒书和辞典中长大”。他也有过爱心,收养过弟弟和被遗弃的加西莫多,但教规逐渐使他的人性异化。吉卜赛女郎的出现,使他的“信仰生存”出现了危机。尽管他认为这是魔鬼作怪,会将他带入地狱,但他仍然无法抗拒这一诱惑。这说明,人文主义的春风不仅唤醒了广大市民争取爱情幸福的意识,同时也动摇了宗教圣职人员禁欲主义的“铜墙铁壁”,“人性”开始冲击“神性”。但是,在宗教毒汁里浸泡太久的克洛德,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爱一个女子,一旦目的不能达到,妒忌便有可能变为可怕的迫害,加上副主教的地位和权力,惨剧更加无法避免。雨果是通过这个性格矛盾的形象更深刻地表达了主题。小说的背景虽然是15世纪的法国,但富于现实意义。作者热情歌颂“奇迹王朝”游民攻打巴黎圣母院,并指出,流浪汉的暴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古往今来,暴政能持续多久?黑夜就要过去,光明必将来临,善终能战胜恶!小说中的这些描写进一步体现了作家的民主思想。这部作品情节离奇,人物形象怪诞,充满巧合和夸张,尤其是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气氛。如16年前爱斯梅拉达被拐走,而母女重逢之日又是诀别之时;加西莫多独自在圣母院顶楼抵挡众人的进攻;公墓里紧抱在一起的爱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尸骨分开时,立即风化等。又如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审判法庭的对照,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斥着残暴、昏庸、伪善;爱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的善,跟副主教和法比的恶的对照,以及人物自身的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下的对照等。作者对中世纪绚丽多姿风光的展现,对巴黎圣母院这座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赞美等,也使作品更具浪漫主义色彩。《人间喜剧》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一、《高老头》1.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拉斯蒂涅)2.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形象:高老头3.邪恶的化身,是反面人物的代表:伏脱冷4.主题:通过高老头的悲剧,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抨击了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高老头临终前的长篇独白,有力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父女之间那种“金钱=感情”的罪恶关系,揭露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1819年底至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实际上反映的是1830年后法国社会的面貌。作品通过退休面条商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抛弃的故事,展现了法国金融资产阶级当政时期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金钱对人心的腐蚀。高老头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尤其是关于他的“父爱”的描写。在高老头的“父爱”及其悲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高老头原是个面条商,大革命时期发了横财,“红”过一阵,王政复辟时期,因为角色转换不快,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但是,他并没有甘心彻底退出权力的角逐,只是深知自己年迈体衰,无力参与抗争,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他对女儿的宠爱和耗资培养,很大程度上出于这一动机。可是,他又是一个有着很强的传统的大文科知识点整理宗法观念的人,尤其是对待女儿的情感上,他有着比平常人更多的痴心。他疼爱她们,满足她们的奢侈欲望,还把大半的财产分给她们作为陪嫁,自己却住进了伏盖公寓。但是,两个女儿信奉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攀附权贵和获取金钱是她们的人生哲学。所以,一旦高老头的钱像“柠檬被榨干了”抛在街上,她们对自己的父亲也是连瞧都不愿瞧一眼。虽然高老头在临死前意识到:“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但已悔之太晚。高老头的悲剧,乃是一个精通资产阶级业务而未曾学会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他是19世纪最初30年间,旧有宗法观念在日益得势的金融势力无情冲击下出现的一个悲剧人物。拉斯蒂涅是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从外省初来巴黎时,他尚有青年人的良心和纯朴观念。但是,“人生三课”:鲍赛昂子爵夫人“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的告诫,逃犯伏脱冷“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的指点,以及目睹的高老头的悲惨遭遇,使他懂得了金钱的重要性,并且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学会了豺狼哲学。他在埋葬了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用更加利己主义的手段,向社会发起挑战。巴尔扎克曾指出:“把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邪路,如何装成伪君子而达到目的,曲曲折折描写下来,说不定一样美,一样的动人心魄。”在这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这个“野心家”初出茅庐时的行径,生动地刻画了他的堕落过程。鲍赛昂子爵夫人是“王室贵胄”,巴黎社交界的王后。在巴黎,哪一位妇女能在她的金碧辉煌客厅里露面,就等于得到一纸“阔绰世家的证明书”。这位夫人过去态度高傲,目中无人。但是在金钱世界里,门第的荣耀已成了一张废纸,出身高贵的贵族夫人成了满身铜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手下败将。她的情夫阿霍达为了每年“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竟将她无情抛弃,而去追求一个他并不喜欢的洛希特小姐。她不得不泪眼晶莹地离开巴黎,隐退乡间。对于这个人物,作者虽然把她的退隐写成犹如“英雄”下台,但同时也无情地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高老头》体现了《人间喜剧》的艺术风格。巴尔扎克注意逼真的环境描绘。作品一开头就详尽地描写了伏盖公寓内外的环境:街道、建筑、阴沟、墙壁、客厅、地板等,无不细致入微。但作者描写环境的目的,不在于再现自然环境,而是展现当时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如果说闭塞、霉烂,散发着酸腐气味的伏盖公寓是巴黎下层社会缩影的话,那么富丽堂皇的鲍赛昂府邸,有着暴发户排场的雷斯多伯爵家和像咖啡馆那样布置的银行家纽沁根的住宅,便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典型场所。奔走于塞纳河两岸,出入下层伏盖公寓和巴黎上流沙龙的青年拉斯蒂涅,就是在这两座熔炉铸造出来的野心家。下层的穷酸使他深恶痛绝,上层的豪华富贵不断激起他向上爬的野心。巴尔扎克善于塑造特定阶层的典型,并使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如伏脱冷形象。这个人物的信口雌黄中时有高明见解,他的强盗逻辑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作家把这个精力旺盛的苦役犯饱经风霜的生活道路,以及内心积郁的愤怒和野心,表现得十分真实和生动。巴尔扎克也是心理描写的巨匠,他不仅细致地描写了拉斯蒂涅在接受“人生三课”过程中的思想波动和斗争,还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成功地刻画出了高老头弥留之际的复杂心情:咒骂女儿,咒骂人生和社会,但不断呼号女儿,还担心别人错怪她们。作者把人生的痛苦,通过这个资产者之口倾泻了出来。一部小说往往只能表现人生的某一阶段或一个侧面,为了写出重要人物不同阶段的生活状况,巴尔扎克采用了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手法,即人物再现的手法。这一手法的成功运用,加强了《人间喜剧》的整体感和连贯性。《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第一部运用这一手法的作品,因此也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作品中的拉
本文标题:法国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7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