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业三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060057课程名称生活中的经济学评阅教师第三次任务共三次任务任务内容:【(98分)参考】期末综合作业作业要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各单元内容之后,我们初步具备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下面要求学生用合适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下列情境中提出的问题。一、古人曰:“人多好种地,人少好过年”。试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判断“人多好种地”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并再写出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例子。(30分)提示:(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判断和理由(3)生活中的例子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人多好种地”说法违反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以是不正确的。因为边际产量是有一个产量最大化的峰值,当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连续等量的追加一种要素时在没有达到峰值最大化时产量是增加的,但当某种要素追加到超过产量最大化峰值时造成了过剩浪费,那么它的边际产量肯定是下降的。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面粉加工厂,最高的产量是可以让8个人去生产面粉,当你只有1个人时面粉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当你增加到2个人,那后面1个人的面粉产量就可以当作他的边际产量,当你增加到3个人时,产量是不断的增加的,一直到你有8个人生产时,你的面粉产量即为最大化了,你的生产效率是达到了最高水平。但当你增加到9个人时,可能就因为你的工厂空间不够大,多余的员工偷懒等情况的出现劳动力资源过剩浪费,造成了边际产量的减少。二、我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收入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你周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富裕了,而你还相对贫穷。试根据分配理论回答:你能坦然接受这种现实吗?为什么?(30分)提示:(1)市场经济制度分配原则:“效率优先”的含义(2)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3)结论和理由答:“你周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富裕了,而你还相对贫穷。试根据分配理论回答:你能坦然接受这种现实吗?为什么?”我能理解也能接受。因为周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富裕了,说明我还没有条件达到致使周边人富裕了的种种条件因素。而我相对贫穷不是彻底的贫穷起码能够维持正常的家底生活。但人是不能满足于现状的,在没有达到富裕之前,我可以为了富裕而积极去创造可以使自己富裕的更多条件因素。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效率优先含义:是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领域,由企业效率来决定职工的利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好、效率高职工收入就多,反之收入就少。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及结论和理由:一、分配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基本适应:广大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但居民分配份额进一步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11元增长到2382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各年份的实际增长率几乎都高于本年度GDP的增长率。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在2011—2015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实际增速不仅连续5年高于当年GDP增速,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二是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中的占比稳步上升。就已有数据可见,2010—2014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都在稳步提升。其中,劳动者报酬占GDP之比由2010年的47.8%提高到2014年的50.7%,4年间上升近3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GDP之比由2010年的57.8%提高到2014年的60.6%,4年间也上升近3个百分点。实践表明,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推动分配体制改革和出台的分配调节政策等一系列努力是卓有成效的。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做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目标。三是劳动生产率偏低,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受到客观制约。2010—2016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逐年走低。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却持续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二、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财富分配的差距在快速扩大。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出现扭转,并逐步缩小。长期以来,无论是以基尼系数还是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来衡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一直处于高位,一度引发各方面关注甚至担忧,但2008/2009年开始转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以来,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91,下降到2015年的0.462,实现“六连降”(2016年则微升至0.465)。在引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诸因素中,城乡差别因素高居首位,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三大差别的论述。在我国,城乡差别以居民收入之比的倍差表示,由2009年的最高3.33下降至2016年的2.72,基本上与同期基尼系数的下降趋势一致。这说明近年来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施社会政策托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采取一系列再分配措施发挥了明显的成效,未来应继续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二是居民财富分配差距在短期内快速扩大,影响了收入均等化政策的效应。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贫富差距中,财富分配差距大于收入分配差距。有研究表明,近10年来,财富差距快速扩大,使得很多旨在均等化收入的政策效果被抵消,对此必须引起警惕。2002年我国居民财产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55,2013年则接近0.73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理论上,财富来自收入的长期积累,发达国家居民经过二三百年积累所形成的财富差距,我国则以十多年就形成。其中在现行城乡土地制度下城乡居民因置产兴业机会不同,近年来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飙升,成为影响居民财富分配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居民之间财富差距扩大,伴随着来自财产性收入的比例提高,造成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重新拉大。2002—2007年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在2%多一点。但2012年以来,这一比例达到8%—10%,若计入自有住房折算的租金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达30%左右。过去几年中收入差距扩大之势扭转,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一系列均等化政策的再分配效应。但未来几年中,这些政策有效性会因财富分配差距的急剧扩大而被抵消:即政府再分配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但缩小幅度赶不上财产分配差距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幅度。三、没有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最低收入阶层的福利也得到大幅提高,但收入流动性降低,须警惕收入阶层固化局面出现。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由贫穷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快速推进,经济体制也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此期间我国并未产生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即使收入最低层的社会成员,通过政府社会政策托底的再分配政策,通过持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通过不懈的精准扶贫开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福利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2010年以来,我国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大幅度减少。为此,在讨论“贫富差距扩大”问题时,一定要避免将其与“贫富分化”混用。在经济发展中,我国社会成员之间财富和收入差距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的确呈扩大之势,但毕竟没有出现一部分人财富积累是以另一部分人的贫困为代价,而且在财富快速积累过程中,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提高,最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仅就这个意义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的。否则,如果我国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模式是“失败的”。三、从2015年起,不少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大城市,房价相继出现了巨大的涨幅,这也成为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问题。试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说明房价上涨的原因,房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并说明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提示:(1)这一轮房价上涨的背景(2)这一轮房价上涨的原因(3)房价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4)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答:这一轮房价上涨的背景:2014年下半年对房地产调控的放松是在经济持续下行、政府债务问题和房地产企业资金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出台的。1、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第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14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1%和7.2%,经济增速面临跌破7%大关。而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也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9.8%下降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1.3%。2、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峻;第二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峻。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整体的负债率(债务/GDP)从2008年的41%上升到2014年的57.8%,为1997—2017年间最高值。地方政府负债(含隐性负债)从2008年的15.7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0.2万亿元。3、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风险增大;第三,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风险增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低俗的72.3%上升至2014年的77%,达到199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的0.47%上升到2016年的1.04%。这一轮房价上涨的原因:从2015年下半年起,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上就多次提及房地产去库存,而随着当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结束,房地产支库存成为供给侧改革措施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随后,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房地产去库存也逐步在各地得到落实。总的来说,其主要手段可以归纳为六大类:1、宽松的财税政策;2、促进公积金贷款发放;3、鼓励支持农民进城购房;4、推进棚户区改造;5、商品房回购;6、控制土地供给等。是造成这一轮房价上涨的原因。房价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201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这一轮上涨行情可谓乱象丛生、一筹莫展,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1、高房价问题进一步加剧。我国房地产业1998年市场化以来,房地产的投资、产出、价格持续上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业增加值季度累计同比自1998年以来持续为正值;房地产开发投资每月同比涨幅自1999年2月有记录以来,未出现负值;房价呈现持续上行的趋势,房价短期波动没有改变其上行趋势。可见,房地产业一直处于上行阶段,还没有经历过衰退、萧条的阶段,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因此,这一轮房价上涨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升了房价。2、高房价使居民的购房负担加重,房地产的短期拉动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形成了对立关系。高房价使居民的购房负担加重,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房地产业的高回报率使资金向房地产业集中,实体企业融资困难,对实体企业产生挤出效应。本轮全国性房价普遍上涨,使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从个别大城市向全国扩散,对经济影响深远。3、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加剧风险积累。房地产市场升温会吸引新一轮的房地产投资,使“去库存”变成“补库存”,但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住房供给过剩风险增加。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使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带动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房价上涨带动地价上涨,使企业的土地使用成本上升。这此使三四线城市低成本优势减弱,阻碍了三四线城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甚至造成城市的“空心化”。“补库存”占用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使耕地闲置,危害国家耕地安全。4、公众行为模式的转变增加调控难度。一方面,房价大幅上涨加深了居民的看涨预期。1998年住房市场化以来,房价持续20年上涨,房价只涨不跌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而本轮房价高位上涨和调控政策对市场预期管理的缺失加剧了这一问题。强烈的看涨预期会导致对住宅的投资需求旺盛,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形成房价上涨的自我实现。而且市场主体会与调控政策进行博弈,增加调控难度。另一方面,对于有房群体,其利益与房价上涨直接挂钩。这部分居民乐于见到房价上涨而抵触房价下跌,造成了房价上涨的棘轮效应,增加了房地产调控的阻力。国家应采取的几下措施来抑制房价上涨:1、把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反弹危险与合理调控房屋需求结合起来;2、严格控制被动需求;3、严格限制投机需求;4、引导各方面的理性预期;5、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6、改变制度混乱的局面;7
本文标题: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业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7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