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原始社会、战国时期建筑
第一章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住所山洞的特点:1,地点近水2,洞口标高较高3,洞口干燥4,洞口背寒风一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1,穴居与巢居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岩洞。穴居:地势高亢,土质均匀,且含有石灰质(黄河流域)巢居: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蛇地区(长江流域)2,真正建筑的诞生穴居——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巢居——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穴居——木骨泥墙建筑巢居——干阑式建筑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7000年前)二,主要遗址榫卯(sǔnmǎo)凸出部分——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二,主要遗址2,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发掘,1958年建成我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鹿纹彩陶盆尖底瓶人面鱼纹彩陶盆陶甑石凿石斧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阑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阑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干阑式建筑,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现代日语成为高床。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的建筑模式——木骨泥墙建筑房屋筑墙使用手腕粗的木柱作为骨架,扎结枝条编造篱笆,然后在表面敷上几层厚厚的湿泥并将其烤干,使之陶化,以避潮湿。以此打造出的墙面坚固美观的房屋,被称为木骨泥墙建筑。二奴隶社会——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一、建筑发展状况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青铜器开始出现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夯土技术成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形连珠纹斝夏代晚期高23.5厘米,重1.140千克。空锥足与腹部相通,颈部饰弦纹、乳钉纹,造型与花纹均质朴而单纯,为青铜萌生时期的特有风貌。夯土技术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面阔/开间——木结构建筑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进深——木结构建筑两檐柱间的垂直距离,各进深之和为“通进深”。夏中国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号宫殿二奴隶社会——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一、建筑发展状况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夯土技术成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形2,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代在夏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青铜器(司母戊鼎)、甲骨文相继出现建筑成就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殿、陵墓通体高133厘米,重达832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高:58.6厘米用途:盛酒器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出土地点:湖南省宁乡市四羊方尊商商代晚期高17.9厘米,重1.9千克。敞口,长流,流口处有伞形柱,长尾,卵形腹。旅爵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平面商二奴隶社会——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一、建筑发展状况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夯土技术成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形2,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代在夏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青铜器、甲骨文相继出现建筑成就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殿、陵墓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开始出现等级制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中国已知的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陕西歧山凤雏村建筑遗址平面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1,二进院落组成,坐北朝南2,中轴线:影壁—大门—前堂—后室3,建筑基址:排水陶管、卵石暗沟4,瓦的发明与使用西周时期西周孝王鼎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潘达于捐赠大克鼎为西周中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册命以及土地等赏赐,为研究西周制度的重要史料。春秋晚期高45厘米口径73厘米重54千克此器为盛水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处各有小虎攀缘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吴王夫差鉴子仲姜盘春秋早期器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盘壁两侧为高耸的立耳,其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曲角形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盘中心为一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性水鸟。盘内底还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盘内的水生动物皆可360度的原地转动,三代青铜器收藏中仅见。春秋晚期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千克牺尊用以温酒。整体造型是一敦实水牛,器身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小锅用来盛酒;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灌注热水。牺尊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齐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楚都城郢yǐng(今湖北荆州)燕都城蓟(今北京西南)韩都城郑(今河南新郑)赵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秦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一,建筑状况1,城市建设高潮(各诸侯国都城)2,高台建筑:七国竞筑长城(因险为塞)3,大型工程:西门豹引漳水灌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4,木构技术:榫卯结构,瓦当二,建筑特征:防御性强三,建筑理论:《考工记》第一部反映建筑、城市建设的书。四,人物:公输般(鲁班,祖师爷)“瓦当”——瓦的端头,一般为陶制品,具有装饰、排水的作用。三,中国奴隶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1,中国建筑结构体系:中国奴隶社会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成为世界三种主要建筑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的方法。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已见端倪。3,建筑材料和技术:中国奴隶社会木工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准4,礼制的萌芽、形成,对中国以后三千年的建筑,从城市、宫殿到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建筑装饰在涂饰、彩绘、雕刻、壁画等方面都有所进步。
本文标题:原始社会、战国时期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