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可能性》教学设计刘彦兵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一)教室的外面有人敲门,会是什么人呢?质疑可能的情况,引出不确定性。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3、纸盒里放入一颗红色的小球,把它拿出来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出确定性。(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3.教师揭示结果。(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例1情境)教师拿出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武术”(告知学生),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纸条,把每个节目撕下来团成纸团,每人那一次,分四次拿完,分析事件发生的性,在确定和不确定下面的节目后面打“√”,逐步完成研究报告。1.桌上有四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1)让学生分析: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四种可能发生的结果)(2)让第一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跳舞)2.桌上剩下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1)让学生分析:第二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2)进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确定吗?(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学抽走,因此能确定第二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3)让第二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朗诵)3.桌上剩下二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1)让学生分析:第三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由于舞蹈和朗诵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武术,因此能确定第三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诵,可能抽到唱歌、武术。)4.。桌上剩下一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1)让学生分析:第四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由于舞蹈、朗诵和唱歌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武术,因此能确定第四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朗诵和唱歌,一定抽到武术。)剩下卡片张数确定不确定4321(2)让第四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抽到唱歌)4.对照研究报告分析、总结。(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抽签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得出事件发生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如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如果不确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剩下的卡片有关等。(三)游戏巩固,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教师拿出抽奖盒(事先准备好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中的抽奖盒),规定:抽到绿色棋子为中奖。1.抽奖比赛,大胆猜测。(1)教师选两组学生依次在左边和右边抽奖盒抽奖,中奖人数多的为获胜。(2)猜一猜:左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通过学生在左边盒子里摸出的均为红色,可以猜到左边盒子里都是红棋子;学生在右边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蓝、绿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棋子。)2.教师展示抽奖盒中的棋子,验证猜想。3.分析提升。(1)小组讨论:为什么左边盒子没人中奖而右边盒子有人中奖?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左边盒子里面均为红棋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因此不可能中奖;右边盒子里有绿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绿棋子,就有可能中奖。(2)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回答问题并分析下述问题。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为什么?分析: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剩下卡片张数确定不确定4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3不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2不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一定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1不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一定抽到唱歌()、跳舞()、朗诵()、武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②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绿旗子?为什么?分析: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③如果在右边盒子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分析:右边的盒子里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颜色有红、黄、蓝、绿这四种可能的结果。(四)联系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数学”,了解身边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2.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创设“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让学生亲自参与“抽节目”的活动,逐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学会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来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最后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理解,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一)基础练习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1)三天后下雨。()(2)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4)地球绕着太阳转。()2.以学生说一说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题。(二)综合练习1.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3题,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为什么。2.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题,学生展示不同答案。【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其中基础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能列举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综合练习则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一)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二)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们还将进行深入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自主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归纳本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总结则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对全课进行总结。板书:可能性确定不确定一定不可能可能(肯定)(否定)(不一定)《可能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杨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定性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试验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数量有关。三、教学准备纸盒,红色棋子,蓝色棋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感知,导入新课1.回顾感知。(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1)演示提问:教师出示一个空纸盒,放入5个红色棋子。如果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2)演示提问:教师在纸盒中再放入一个蓝色棋子。如果再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这次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3)猜一猜,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会不会是一样大的?2.揭示课题。(1)揭示: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大呢?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节课就用试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继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2)板书课题——可能性。【设计意图】此回顾感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既紧密联系上节课学习过的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自然过渡的问题情境。(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1.准备材料,明确要求。(1)介绍试验材料。①教师出示试验材料学具。(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②教师介绍试验材料: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纸盒,纸盒里装有数量不等的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纸盒里面的棋子是4红1蓝,或5红1蓝,或6红1蓝,或7红1蓝,或7红2蓝。)(2)明确试验要求。(PPT课件演示。)①每次从纸盒里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②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进行20次。(3)商定试验方案。①指导学生分组商定试验活动方案,明确试验过程和记录方法。(PPT课件演示。)②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进行小组成员分工。(4)领取试验材料。①学生分组领取试验材料。②组织学生做好试验准备工作。【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帮助学生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试验数据的随机性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明确试验要求,并根据试验要求自主商定试验方案,有序开展试验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1)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活动。①学生按预定方案,分小组进行试验活动。②教师巡视了解每个小组的试验情况,并及时进行活动过程和活动记录的指导。(2)学生组内分析交流。(PPT课件演示。)①观察分析:观察本小组的摸棋子活动记录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②讨论交流:从统计结果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设计意图】通过摸棋子的试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个棋子都可能被摸到,并且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通过分析、交流试验活动的统计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3.集体交流,推理归纳。(1)全班集体展示交流。①展示全班各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结果。②集体交流:观察全班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质疑思考。(PPT课件演示。)①每个盒子里都装有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为什么摸出红色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多呢?②打开盒子看一看,联系试验结果,你明白了什么?③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PPT课件演示
本文标题:可能性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1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