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八章臺灣佛教建築的未來西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四年後當時中國的國民黨中央政府「轉進」臺灣,一批精英學者也避居福爾摩沙﹙Formosa﹚。因為偏安了五十多年,由於大家的勤奮及時勢造成,近二十多年來,臺灣的經濟突飛,就學、就業容易,而創造出華人歷史上最富裕的世代。由於中國的長期戰亂、世事無常讓知識份子憂心,而有入佛避世的決心,俗言:「將軍老來都學佛。」戰場的殺伐、苦痛深植內心,於是有許多人於安定後出家,祈求救贖與懺悔。接著修學密宗之大德也廣弘密法,因此顯密佛教共融於臺灣。有機會出家者出家,不然就成家立業,但都為了佛法的追求力行不懈,而付出大半生的心力。(但是「都早年來積學問,更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多年枉作風塵客。」──浪費青春)教內流行一句話:「禪貧、密富、淨土方便」,時勢的轉變,需求的不同,讓顯密佛教各宗在臺灣有了發展的機會,密宗有章嘉大師、甘珠活佛、格賴達吉、明珠活佛等仁波切﹙Rimpoche﹚,屈映光、吳潤江、申書文、韓同、劉銳之、陳引舟等等“藏密”系統的中國上師﹙ChineseGuru﹚都在1970年以前就在台弘法授徒。後來“唐密”﹙T,ang—Chineseesotericschool﹚普力、普方上師,“東密”﹙Japaneseesotericschool﹚悟光、惟勵法師,提倡安祥禪的耕雲導師等等居士也積極弘法,旅居美國的陳健民上師也曾到臺灣弘法多次。1982年以後,又有西藏密宗“喇嘛教”﹙Lamaism﹚來臺弘揚,因此修學顯密﹙exotericandesoteric﹚佛教者大增。台灣於1975至1996年間,因經濟與政治的開放,短短二十年間,創造出政治與經濟的奇蹟。因此難免產生暴發戶的心態,造成凡事追求速成。在宗教信仰上,由大量之徵、助、附印中國與日本的佛經、善書,不論好壞對錯或門派,照單全收,大多是印刷廠留版,並強調印經有超拔祖先、嬰靈的不可思議功德,便整合、融合中國各教(含外道)各宗派的思想所註釋經典,或將各種經典斷章取義,模糊各宗派思想,開始大量吸收、累積社會資源,從而大量擴建龐大華麗的寺廟。在擁有富裕的財力下,雖然印行了許多種中文《大藏經》﹙PreservedandconcealedSutra─DahTzanqJing─Tripitaka﹚,但信徒始終很少了解經典,更談不上利用經典作為鑽研佛法的工具,反視經典為膜拜的對象,而供奉在藏經閣成為﹙DahTsarngJing﹚法寶,尊崇之仍如同古代是帝王御賜般,故而神聖化後供起來拜。日本和中國的一般民眾被教育相信,只要誦讀和抄寫佛經,或者供養出家人等等種種善行,都會產生不可思議的魔力,從而使國家得到保護,人民的生活會變得更為安樂。因此,到現在一般學佛的人,也只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學如何拜懺,如何唱梵唄而已?何不想一想?在沒有編成《梁皇寶懺》以前的人要如何被超度?或許不想去翻一翻經典,去了解佛法,可能深怕弄壞了法寶。就有一對寺廟的楹聯:「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2錢財能贖命,分明菩薩是貪官。」就值得大家好好深思。○佛法首重智信,建寺應為次要。西方宗教的共同特色,亦即「信我者上天堂,違我者下地獄」,有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因為原始人對於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秘性不可知,便有了越來越強烈的對之感到必須「尊敬」、「愛慕」、「臣服」、「畏懼」、「恐怖」、「震懾」的情懷,從而表現出「祈求」、「崇拜」、「祭祀」、「供養」,比較聰明的祭司們便進行了「操控」、「利用」,古來的宗教就是如此演變而成的。普陀山千步沙外的蓮花洋上,寄生有一種帶磷質的浮游生物,到了盛夏季節,因為海中生物腐爛提供了大量的養分,而繁殖為一大片的海面奇景,白天陽光燦爛不易見到,晚上則會發出耀眼的螢光。抗日期間,日軍曾短暫侵占普陀山,有一天夜晚日兵突見海上燈光閃爍,又隨著潮水洶湧擺蕩,嚇得跪伏在地,以為得罪觀世音菩薩,連忙迅速撤離普陀山。所謂惡人無膽,當然會有如此驚嚇情形。但是以為這是佛光神奇顯現,來驅退日軍,未免令人搖頭嘆息。類似事件在迷信與智信之間,通常未能確認取捨它,造成外人認為佛教徒都是迷信的一群。東方社會的「大家父長」制度、「偉人崇拜」文化,使宗教師不得不也依樣扮演起受崇拜的對象來。宗教老師嚴格的階級姿態,容易助長了老師與他人的虛偽,如果信徒仍然事事依賴堅固,以習慣性追求標準答案的心態,而非從法(真理)的覺悟上信賴感恩,這樣的信仰將是師徒皆輸。尤其從來不敢懷疑經典,而不想去徹底研究佛法真理的。雖然許多國家的憲法規定人人享有宗教自由,但是學校裡除了哲學系外,很少有學生能接觸到人生哲學的課程。好比倡言「全方位思考」,等於全無方位思考一樣,號稱「宗教自由」卻造成大學生沒有了宗教信仰,最後大多信了金錢教。還有很多年輕學子學佛之後,竟然與社會格格不入,想腳踏出家修行又不敢剃度的兩條船,就業、結婚都猶豫不決,如此浪費青春,有誰去做心理輔導?這也是強調出家才能成就的反效果。甚至產生龐大的人力,陷入在錯綜複雜的故紙堆中,小有心得者,大部份是用不同的語句,重複描述相同的理念,都是各自研究尚未統一制定完整之佛經的緣故,加上各宗立義不同、矛盾百出、牽強解說,造成人力財力的龐大浪費。社會上一會兒吹起禪宗的修禪風潮,一會兒流行密宗的瑜伽時尚,甚至有標榜「生活佛法」、「環保佛法」、「商業佛法」、「企管佛法」,甚至連股票族也發展出所謂的「禪學或佛學股票分析術」,連地下錢莊也辦理「佛慈貸款」,銀行辦理「佛教認同卡」的信用卡,替人辦理離婚與情報的徵信社,也標榜「佛慈徵信」,壽險與健康食品的直銷企業,也掛以弘揚佛法自居。佛教文物流通處挖空心思大量出售昂貴的「聚財彌勒佛」,把中國式的胖彌勒造像,3降格為財神之類,以號稱「限量發行」的手段引起搶購;印刷業天天在各報張、雜誌大量徵助印宣稱能種「福田福報」的佛經;金飾禮品業大量出售「佛法加持」或「上師加持」的佛像、金飾、金幣、水晶、玉器、唸珠與法器;辦理「淨土」移民者,或星相術士也以禪門居士自居。還有房地產仲介的「朝聖」遊覽,學校或其他任何一種行業,也無不競相加入「佛法」行列,依附佛教成為一種生意興盛的現象。而任何正統宗教(含合法的其他宗教)均與政府強爭世間法的慈善福利事業,忘了實證的修行,卻也受到群眾的擁戴,並面臨信眾優渥的供養。部份傳教者養尊處優,忘記了教義主張清淨無我、淡泊離欲之旨,如此也提供了有心人士的模仿,造成宗教界的混亂,也是值得再細細品味與探討的課題。尤其處於目前快速競爭的社會下,人們常有不知如何安身立命的困惑和恐慌心態,其情緒的不安,古今皆然。為了求得如何留住個人的幸福,和保持個人的宗教善行,自然很難產生對真理執著的追求和創造人生的熱望。所以離佛日遠,假佛子便利用眾生急欲贖罪的心理,大作法會以為可造人天福德,而用來籌款聚財。尤其信眾無法循正軌深入正法,而天天找大師安心,如今到處佈滿著大師加持的香符、法器、佛神像。看來要去除人類自私貪婪的無明本質,似乎是很艱難的。近數十年來,佛教在台灣崛起,除了受到台灣經濟與政治選舉起飛,致「台灣錢淹腳目」,讓信眾企圖以金錢買得福報,與求取迴向功德的快速精神安慰之心理因素影響外,再加上少林寺的武俠小說與李小龍和成龍的武俠電影興盛,及第四台有線電視上的大量經典研讀節目之鼓吹,致激起人人嚮往民主公平正義的「代償心理」,及「遠來的和尚會念經」、「近廟欺神」、「崇尚舶來品」的心理,而創造出一股研讀佛經,修習佛法,或親身參與證悟佛性的全民運動風潮。可是對台灣佛教的未來,仍有許多要思考的方向,如台灣佛教建築的將來,也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從前幾章的介紹,在比較過各國佛教的興衰,確實影響到佛教建築的不同變化。為了讓佛法長住,應該由全體智信的佛教徒提出共識,如何讓佛法存續下去,而不是由各方幾位大師憑自己的看法,漠視佛教的危機而不顧。尤其在台灣的「中國佛教會」應大公無私,呼籲各山摒棄宗派私見,提出今後對佛教正確的方針,不該讓佛教如此自生自滅下去。因為,如果傳教師的知識不足,只是學了儀軌模樣,就扮演起來,並且用很權威的口吻,強逼信眾相信:「時值末法,眾生根性低劣,智慧不高,只要虔誠誦經、唸佛號,必得佛菩薩加持。」那是徹底的迷信。要是不知道世上居然有一些類似政治教化等等的佛經,若不加明辨,也一律拿來敲打唸唱一輩子,豈不冤枉?這幾十年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是七千年的總和。請大師們不要再用農業、遊牧時代的死記、死背的方式來教育信徒了。應該以現代的認知來教化信眾,提昇大眾對佛法的信服與適應。4因為佛教精神不是尋求消極的心理平靜,而是教導民眾積極地拋棄苦惱,從心底湧出真正的生命充實感,然後去活躍地顯示生命的創造價值。也就是《法華經SadharmapundarikaSutra》強調的「常、樂、我、淨」的重要理念。這樣才能超越無常的層次,才能把關注的視點轉移到如何發掘人的意志和能力,去改變錯誤命運的生命原則,才能擺脫「宿命論」的糾纏與認知。佛法本來就著重在教育,是不講「信者得救」的,佛菩薩絕對不是貪官污吏,你不供養祂,你不會倒楣,佛陀一直是寬宏大量,得罪祂也不要緊。最怕的只是得罪偶像化了的俗人。因此禪宗六祖強調要皈依自性三寶「覺、正、淨」,而不說皈依相上的「佛、法、僧」,就是要人人自己救度。要人人知道若是抱著功利主義學佛,必得幻滅之果。目前許多宗教師只想看到乖順盲從的信徒,特別注重虔誠的膜拜,看來若有其事的忙著修行,卻疏忽智慧的教化,用一句「念佛就好」搪塞一切,是讓迷信滲透到骨子裡去了。或者強加不適合時宜的律條於信徒的心上,增加了信徒的負擔,製造一批批死板的團體。日本的學者也曾很感慨的認為:日本佛教除了葬禮和超度亡靈兩種最重要的活動外,寺院的功能還剩下什麼?對於癌症末期的病患是要特別關懷的,應該明白告訴他症狀,而不該一味的隱瞞。台灣的宗教還不到癌症末期,是要放任或適時與藥?宗教師與政府都要深思。○佛法是可以探討的佛陀深知人性,預言佛教的傳播,在任何一個國度,都會經過“正法”、“像法”、“末法”的三個過程。但是台灣的佛教並沒有依序由此三種過程傳入,目前見到許多對佛教歷史很清楚的人,為何都喊出要「回歸佛陀時代」。因為在受到戰後中國傳統佛教薰習下的台灣佛教,似乎僧眾們尚難擺脫腦裡傳統的約束,尤其戰亂直接帶來悲觀、強調唸佛往生的末法思想。可是,近年來因為有高級知識分子的加入,台灣佛教的生命力將會有所改觀。所謂「無中生有」「空中妙有」,世間諸事變化多端,莫非如是。因此《金剛經》說:「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故,文殊師利菩薩讚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能入不二法門,則得無生法忍。《楞伽經》也說:「依文字者,自壞第一義,不能自覺,亦不能覺他。」又說如今勉強能以《心經》註釋,也只談一「無」字真經。看起來佛法似乎摸不著邊際。不過,這只是在表明文字弘法的有限性,深廣的佛理的確無法只靠文字寫清楚的。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能夠對佛理進行探討,讓大眾能對佛理信服,讓正確的佛法深植人心,佛法才能常留人世間。有說佛教屬西方金,到西元2003年止,顯教的運勢都與「兌」卦運相呼應而興盛。西元2004年將走入「艮」卦運,「兌」上缺、「艮」覆碗,將會是顯教的大變革期,禪宗也勢必大興,從那以後會深入探討內心的世界,可能才會有革新的「佛教」出現,筆者先如此預言,請讀者大德拭目以待。5○除非自度,沒有人可救度!「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人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的救主。修行首要消除心中眾生,心的負擔是以貪、嗔、癡、慢、疑五毒為主,五毒能衍生無數無量的妄想,這些妄想就醞釀出心中的眾生。可是大師們、法師們都喜歡把外在有情眾生當作「心中眾生」來解釋,讓初學佛者都搞糊塗了,看來只想以擁有忠實不離的信眾為目的而已。可歎!佛不迷眾生,如今卻仍見大師帶著眾生迷佛,大師們也只想扮演受信徒崇拜的偶像。萬一這樣的偶像一去世,信徒的失落感,將是非常的嚴重。所以,教育信徒要自信自救,才是佛法的真諦。以前台北市善導寺左側的法事堂有一付「作空中佛事,度如幻眾生!」的對聯,給參加度亡的親屬有正確的警惕。因為「眾生、非眾生,二俱無真實。」「眾生無有生,亦復無有壞,若得如是解,當成無上道
本文标题:台湾佛教建筑的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