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同济大学建筑认知实习论文
到上海实习的这一周里,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我还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了不少有助于以后学习的知识,同时开阔了我对建筑的认识,对以后的设计必然会有很大的影响。到上海学到的东西很多,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我对建筑功能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在同济大学参观的这一天中,我最喜欢同济大学的逸夫楼,它的外形上的设计及其内部空间与功能关系的处理,都让我深受启发。现在介绍一下最让我欣赏的它的两个方面:逸夫楼一圆和弧的母题运用在逸夫楼中,建筑师采用了不同于周围建筑的新元素——圆弧,这也是建筑师在外观造型、空间布局、细部装饰等处运用的母题。外观造型上,墙角及大面积玻璃窗转角都采用了圆弧,使厚实的大块体量柔和了许多。主入口处突出的圆弧形体强调了入口的位置,相对应的二层内部是接待室,西面圆形窗上嵌着用青铜制作的同济校徽图案,这在外观造型上是点睛之笔;在室内,光线透过蓝色玻璃和纱帘洒下,在半圆形的室内空间中营造出独特的气氛。另一个半圆体形突出于内院中,底层是酒吧,二层是小会议室。可酒吧相对于整体来说,空间小了些,显得有些封闭。狭长的中庭上空是圆弧拱顶,开侧窗采光。圆弧拱顶的南端是1/4球形天窗,北端是圆拱形大玻璃窗,为室内引进阳光和自然景色。而对中央大道上来往的行人而言,可由此看到中庭室内,在视觉和心理上达到交流。室内的主要楼梯也都带着圆弧转折,如大中庭里的南北两个楼梯、教学部分的主入口楼梯及东端楼梯等。这几个楼梯从周围体量中相对独立出来,在空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西立面上,透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可看到阶梯教室和小报告厅端头的单跑楼梯,它们都成为立面上重要的视觉元素。可见,楼梯这个在很多建筑中普普通通的构件,通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在逸夫楼中除满足基本建筑功能外,更成为重要的表现因素了。在建筑顶部,圆形母题在几个局部经过不同的变形处理,成为外观上独特、新颖的表现元素,如教学中心南立面及东立面的楼梯间顶部。还有耳窗、立面线脚、室内的细部装饰等都体现着这一母题。虽然很多小地方并不引人注意,但在形成建筑整体感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二中庭空间的塑造逸夫楼的室内中庭给来到这里的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与许多常见的方形、环绕形的集中式中庭不同,逸夫楼采用了两个长向中庭,丁字相交,既分又合。南北方向是带有两层回廊的中庭:它联结了教学中心与会议中心,结合了交通、陈列、集散、休息、交往等功能。室内总体是浅色基调:白色的拱顶、墙壁,银灰色柱子,浅灰色水磨石地面。透过蓝玻璃洒下的柔和的光线,为室内抹上一层淡淡的蓝色调。试想,若是无色透明玻璃,该不会这么有感染力!在长向空间中,纵向的两个端点在视觉和心理上自然显得重要:中庭南端是一幅花岗石拼贴画,黑白灰色调,图案简洁而富有动感;在中庭北端,路边的绿树、大道上的来往行人透过大片玻璃窗映入室内。这两个“端点”不仅为整体浅淡的室内点缀上浓重、活泼的色彩,且使狭长的中庭空间有了生机和活力。南北向中庭的回廊现用作展览美术作品;中庭内也曾举办过宝马公司的汽车展览等,效果都不错。可见,一个好的多功能空间的确能为人们的使用提供种种可能性和便利。大礼堂是一个经过改动的老建筑,不管是改造前还是改造后,它都是一个空间与功能处理得相当不错的建筑。外观上就让人感觉到一种很美的感觉,进去之后更让人感受到它的设计之美。包括建筑内部的建筑设计和对礼堂的室内布置,让人耳目一新。大礼堂建筑南、北立面的屋顶侧窗,它既是建筑的鲜明特征之一,同时有利于自然通风,降低能耗。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的是,利用南北的侧向加固横板,围合成玻璃侧廊,原侧墙改为内部的实体墙,杜绝了外界环境对内部的干扰,也让视觉和光线自由穿越进入门厅。屋顶的“拱形网架薄壳结构”则是同济大礼堂的主要价值所在。改造强化了这一特征。首先,屋面分割尺度真实表现结构网格单元,以暴露其肌理;室内屋顶采用结构露明的做法,无论建筑内外都表现了纯粹的结构形态,展示了结构的韵律美。其次,屋面材料选择油毡板,其质感和色彩与礼堂保持整体上的一致。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据说这次对大礼堂的重建修复了许多以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应用了许多节能技术,比如,在礼堂地下人工挖出一条十几米长的地道,用于礼堂的通风与代替空调的作用,由于地下温度在15度左右,因此,礼堂内部冬暖夏凉,大大节约了能源。而且没有对其作为大礼堂的功能有影响的地方,因此,这项改造我十分欣赏,同时也加深了对建造大礼堂的技术认识。大礼堂内部大礼堂内部没有用到一根柱子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联方网架。建成之时,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无柱中空大礼堂。这样提高了礼堂的功能上的应用,使坐在台下的人不受到一点阻隔就能看到台上的表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礼堂的音响系统改建,据有关专家评说,改建后大礼堂的音响效果与上海大剧院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相比毫不逊色。而同济大礼堂3000人的座位数较大剧院多出约40%。因此,可以说同济大学的大礼堂设计可谓完美!同济大学北大道的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座淡灰色的老建筑,简洁典雅,平整无奇,其风格跟周围的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有名的文远楼,而在建筑界内,同济大学文远楼更是被奉为经典之作!入选《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经典建筑。文远楼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据了解,文远楼当时是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而设计建造的,现在作为土木学院办公楼。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走在文远楼,我们发觉不论从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的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这种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听一些老教授说,文远楼好就好在里面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可见设计者的苦心和周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建筑,无关乎什么宏大主题,它的主要内在诉求就是解决问题,并体现出实用与高效。对流线与分布确立了如下原则:不同使用空间的相对独立;交通空间与交往空间的复合;休闲空间中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创造。核心是居中贯穿东西的连廊系统。作为主体部分的研究工作单元布满连廊南侧三至七层的所有楼面,是一个静态均质系统。连廊北侧由导师工作/机动工作单元、楼梯服务单元和他们之间的三个流动的叠加虚空间(地下室和三层的室内中庭,以及室外的屋顶花园)构成一个动态穿插的复杂系统,在北侧拥有一面共同的玻璃外皮。这种南北分野也是对于外部环境关系的积极回应。地下室提供了展厅、绿化中庭和设备用房;南侧架空部分引入叠水及阶梯式花圃,为地下层提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休闲所。空间被理解成一种流动的连续体,试图突破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的静态关系,使交往空间成为空间构成的主干,而功能空间与它之间呈现一种动态的“即插式”关系。多孔的核心连廊中包含了一部贯穿所有工作楼面的直跑楼梯,以及一系列上下贯通的光井,充足得有些肆意的天光和连续弥漫的空间使它成为所有师生的交往场所—一个充满不连续情节的随机空间,它容纳了所有的可能。南北进深方向的大尺度公共空间的叠加使得空间尺度与方向产生剧烈的变异,如同洞穴中的探险,不经意间有新的发现。同时南北向虚空的套叠使视野扁平化,这种对于透视的反动使得内部与外部纠缠在一起,而建筑成为整个环境的过滤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内部为了与环境互动并清晰地表达其内部的组织机制,刻意回避了外在立面形式的统一性及基于其上的形体操作姿态,转而寻求内在空间的可视性及表皮材质的表现力。不同的空间类型在立面的形式、质感上得到清晰的区分,并回应建筑对于基地环境的影响。在这里立面被作为内部和外部的中介,使内部和外部的组织在逻辑上是一体的。材料选择策略同样体现基本的理念,为了达到空间从不透明到透明的不同变化,支撑结构部分主要为清水素混凝土面,而各单元的外皮分别使用了透明平板玻璃、半透明U型玻璃、抛光不锈钢板等工业化材料。构造策略以各种材料的最本质的使用和最直接的连接为原则,以简洁理性的构造方法达到物质形式的差异化和轻盈化。同时这种不表现节点的克制作法使建造工艺的简陋不至于暴露无遗。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处理空间与功能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一些,而其具体的环节,具体的设计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著名建筑物,它们的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设计能力。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五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本文标题:同济大学建筑认知实习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