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
浅谈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摘要波普尔、拉卡托斯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理论,拉卡托斯在发展他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二者异同点的比较,分析了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对于以后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科学知识的增长前言波普尔处在一个自然科学革命的时代,也是自然科学期待重大发现的时代,需要建立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波普尔顺应了这种需要。他考察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认为批判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流派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批判精神打破了教条,人类僵化的思维,以及不可证实的科学。波普尔秉承爱因斯坦批判精神和康德唯理主义哲学思想,独创地把他们糅合在一起,于20世纪20年代开创“批判理性主义”学派。他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提出了以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证伪主义思想。拉卡托斯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他承认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赞同康德所说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1]拉卡托斯认为,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如果严格恪守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科学理论就无法发展,因为理论早在萌芽时期就被扼杀了,而且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始终处在动态的跌宕之中,与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不符。因此,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是不恰当的,从而发展出了精致证伪主义,这是对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的批判性继承。一、证伪主义和精致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证伪主义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他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从数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相比,所得概率只能是零。因此,他认为,归纳法2不是科学的方法,它既不能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或然性的知识,人们应该把它拒斥到科学研究领域之外。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原则。按照波普尔的观点,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线不在于它们是否被经验证实,而在于能否被经验所证伪。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包含猜想和反驳两大环节。科学家根据问题,大胆的进行猜想,努力按照可证伪度高的要求提出假说,这样的假说具有较多的真性内容,无需经验参与。尝试性的理论即假说提出后,即进入反驳,这时要根据经验,按照确认度高的要求排除错误,从而保证所接受的理论假性内容减少或不增加。这样,通过猜想——反驳,科学发现便获致逼真度高的理论。大胆猜想和严格否证构成了科学的进步。(二)精致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拉卡托斯的哲学思想是在波普尔和库恩两种哲学思想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作为波普尔的学生他原属于证伪主义学派,后来受库恩影响并吸取其合理因素创立了精致证伪主义。他依然用了证伪的方法,与波普尔不同的是,拉卡托斯认为客观中立的经验事实是不存在的,经验不能证伪理论,经验和理论之间的矛盾变成了理论和理论的矛盾,而且理论不会一经反常就立刻被证伪,这不符合科学史的事实,科学史中人们总是有办法对付反常或反例的,并不会马上被证伪。另外,拉卡托斯认为,理论是结构性的,任何理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系统中的成员通常被明显的连续性联系在一起,这一连续性拉卡托斯把它们结合成为科学研究纲领(包括硬核、保护带、正面启发法和反面启发法)。他指出只有以科学理论系列或科学研究纲领为对象,才能正确地理解和阐明科学的韧性和科学发展的继承性。二、证伪主义和精致证伪主义的异同(一)相同点证伪主义和精致证伪主义都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和经验证实原则。波普尔和拉卡托斯都认为经验证实原则和归纳主义是错误的。古典经验论把归纳法视为从有限的经验事实向普遍的理性知识扩展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休谟对这个途径提出了怀疑,从而出现了“归纳问题”,即归纳的有效性问题。波普尔赞成休谟从经验角度对归纳原理的批判,他认为休谟指出归3纳问题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是完全正确的,即“理论决不能从观察陈述推演出来,也不能靠观察陈述为理论寻找理性论证”。[2]但波普尔对他用习俗或习惯给归纳作心理学的解释却十分不满。因为,休谟的心理学包含着无穷的倒退。他把休谟的这种解释翻了一个身,正如波普尔所说“我不把我们指望规则性的倾向解释为重复的结果,而建议把我们认为的重复解释为我们指望和寻找规则性倾向的结果”,[2]“我们不是被动地等待重复把规则性印在或强加在我们头脑里,而是主动地企图把规则性强加给世界,我们企图在世界中发现相似性,并用我们发明的规律来解释世界”。[2]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为自然立法”。因此,波普尔得出“科学不是观察的汇总,而是我们的发明——大胆提出来准备加以试探的猜想”,[2]“虽然可以把甲壳虫很有效地收集起来,但观察是收集不起来的”,[2]“企图靠经验为归纳法找根据,必然导致无穷倒退”。[2]科学知识的进步不依照于经验——归纳的模式,而取决于大胆的猜测,诚实性标准不过是乌托邦。波普尔认为,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问题。传统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要求归纳法的支撑,现在反归纳法的提出必然导致对证实原则的批判,在这点上,波普尔认为经验不能证实理论,不论现代经验主义如何改进,都不能改变这一点。拉卡托斯作为波普尔的学生,深受波普尔的影响,他跟波普尔一样对归纳法和证实原则进行了批判。但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与非科学的不同的划界标准。(二)不同点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同(1)证伪主义:“可证伪性标准”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可证实性标准”,并把它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波普尔认为这种分界标准没有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问题。因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述为全称判断,而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经验事实的知识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可证实性这个标准太窄了(又太宽了):它几乎把所事实上典型地属于科学的东西都排除掉(然而实际上并没有排除掉占星术)。任何科学陈述都从来不能从观察陈述中演绎出来,也不能描述为观察陈述的真值函项”。[2]但正如休谟指出的“一个理论不可能从观察陈述中推出,但这不影响用观察陈述反驳一个理论的可能性”。[2]波普4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可证伪性标准”,“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反驳性或可检验性”。[2](2)精致证伪主义:“能否预测新颖事实”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没有解决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因为波普尔的标准忽视了科学理论明显的坚韧性。科学家不会因为事实与理论相矛盾就放弃理论。他们通常发明某种挽救假说以说明他们届时称为只是一种反常的东西。如果不能说明这一反常,他们便不会理会它,而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问题,因此,科学家谈论的是反常、顽例,而不是反驳或证伪。鉴于此,拉卡托斯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即描述重大科学成就的单位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包括硬核(科学理论系统的基础或核心)、保护带(由辅助性假设构成,保卫硬核免遭经验事实反驳)、正面启发法(积极完善辅助性假设发展研究纲领)和反面启发法(禁止把经验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这是精致证伪主义的关键特点之一,“它以理论系列的概念取代理论的概念作为发现逻辑的基本概念,只有理论系列而非一个给定的理论才能被评价为科学的或伪科学的”。[1]因此,“并不是我们提出一个理论,大自然就喊:‘否’,而是我们提出一堆理论,大自然可能大喊‘矛盾’”。[1]关于如何区分科学的研究纲领与非科学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与波普尔的观点相反,他认为,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有的研究纲领尚未遭到反驳,而其他的纲领已经遭到反驳,而在于它们能否预测新颖的事实。只有当一个理论比它的先行理论有更丰富的经验内容,能预见更多的新颖事实,它才是科学的。正如拉卡托斯所说“在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导致发现迄今不为人们所知的新颖事实。相反,在退化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只是为了适应已知的事实才构造出来的”,[1]如“牛顿的纲领导致新颖的事实,而马克思的纲领落后于事实,并正在迅速奔跑以赶上事实”。[1]显然,拉卡托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有失公允,但拉卡托斯比起波普尔那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不变的划界标准来,具有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科学与非科学这个问题的优点。2.证伪规则和条件的不同(1)证伪的规则波普尔认为,观察不能归纳理论。但是,观察或经验事实能够证伪理论。观5察或实验事实一旦与旧理论不符,旧理论就会遭到拒斥。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认为经验不能证伪理论。拉卡托斯认为经验不能证伪理论并且经验的破坏性也不能淘汰一个理论,因为:①经验的主观性,拉卡托斯指出,由于经验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观察结果,所谓的经验的证伪也会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②经验中渗透着理论,观察不是纯粹经验性的,观察也要受到理论的影响,观察的客观性被消解。然而理论是可错的,所以经验也是可错的,当经验与理论不一致时,是理论错误还是周围条件变化所致,这无法确定。因为,错误的经验不能证伪理论。③从整体主义出发,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其他理论构成该理论的背景知识,在证伪时无法断定是该理论错还是背景知识错误。(2)证伪的条件朴素证伪主义者认为,由于一个“观察”陈述同一个理论相冲突,该理论便被证伪了。其中判决性实验正是反驳环节中的原理之一,它是判定我们是否接受一个理论的依据。具体的说,对于一个理论,如果事先定一些事实或准备设计出一项实验,那么这个理论可以被接受,就是科学的;而如果这一事实一旦被发现或这一项实验一旦被做出,就应该坚决拒斥这一理论。因此,“证伪”和“拒斥”在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那里是合并的。理论科学的自主性受到了压制。拉卡托斯认为,“智慧女神的猫头鹰黄昏的时候才出来”。[1]判决性实验是不存在的,即时合理性不可能实现。冲突可能表明了或大或小的问题,但绝不是“胜利”,“无论逻辑学家证明存在着矛盾,还是实验科学家判决存在着反常,都不能一举击败一个研究纲领”,[1]人只能事后聪明。自然界或许会大喊否,但人类的智慧(与波普尔的想法相反)永远都能喊得更响。任何理论,即使是错误的理论,也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以“进步的”辩护。拉卡托斯把波普尔的“证伪”和“拒斥”分开了,理论科学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精致证伪主义者认为,当且仅当另一个具有下述特点的理论T′已被提出,科学理论T才被证伪。其特点是:T′有超出T的多余的经验内容,能预测新事实;T′说明了T以前所获得的成功,即T的所有未受反驳的内容都包含在T′的内容中;T′的有些多余的内容得到确证。这样,波普尔的“猜测”与“反驳”的模式,即先有假说尝试,继以实验证谬的模式便崩溃了。理论不能被经验所证伪,一个理论只能被一个更好的6理论所淘汰。“进步的标志是证实超余内容的证据,而不是证伪的证据,‘证伪’和‘拒斥’在逻辑上就相互独立了”。[1]3.科学发展模式的不同波普尔根据证伪主义原则和科学发现的猜想与反驳的两大环节,将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1)科学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无止无境。可用公式表示为:P1→TT→EE→P2。里“P1”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四段式”动态模式。并且,从逻辑上讲,越是好的理论,其可证伪的程度就越高。这是因为,理论表述的内容越普遍,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或表述的内容越精确,应该认为这样的理论就
本文标题: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6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