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自学)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重点)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重点)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新闻真实性所衡量的,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基本要求:据实报道(确有其事),如实报道•杜绝虚构,慎用夸张(叙说记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报道新闻人物的带有夸张色彩的语言)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一)新闻真实性与主观倾向•记者在报道生活中的事实(事件)的时候,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为个人成见、偏见和私利所左右。•记者在报道新闻事实(事件)的时候,必然要进行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选择和表现。但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应当符合实际,与客观实际尽可能统一。CNN被指对西藏的报道有倾向性德国RTL电视台网站承认对西藏暴力事件报道失实•新华网柏林3月23日电(记者王勍)德国RTL电视台网站23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承认对中国西藏发生的暴力事件的报道存在失实问题。•RTL电视台网站的新闻栏目日前曾登出一幅表现4名挥舞棍棒的警察追打游行者的照片,并将其注解为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者。德国RTL电视台网站23日承认对这幅照片做出了错误的文字说明,说这一照片事实上反映的是3月17日尼泊尔警察在首都加德满都驱散游行者。•RTL电视台网站在其声明中承认了这一错误,并对此表示遗憾。•近日,中国媒体以事实揭露西藏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真相后,一些德国媒体开始核查其有关报道。23日除RTL电视台网站明确承认报道失实外,德国电视新闻频道N-TV也表示正在对相关报道进行核查。•二)新闻真实性与细节描写•为了使报道更为精确,更具有可读性,需要对某些细节进行叙述和描写。•记者所描写的细节必须就有采访的依据(本人亲眼所见,或由采访对象提供并经过核实),不能合理想象。例•苏联记者波列沃依是世界闻名的军事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转入和平建设的报道。有一次,他到工厂采访,写了一篇以一位老工人为中心人物的报道。采访时这位老工人头上戴着帽子。回到编辑部写稿时,波列沃依为了生动,加了这样一段细节描写:“他早早地起来了,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刮了刮脸,仔仔细细地梳了梳头发。”稿件登出两天,老工人找到编辑部来了,他当场摘下帽子,波列沃依尴尬地看到:老人的头上连一根头发也没有。•三、新闻真实性与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真实性要求:•1、由有关当事人提供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2、由其他人提供的真实情况作为采访依据;•3、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则应由与之亲近的人实事求是地提供当事人当时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4、因为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内容难以核对,因此写作时更应强调采访依据,不允许进行主观臆断。例:《九米拼搏》(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落选)•报道大客车司机毛计三为救乘客而牺牲的通讯。•“当特别快车从土坡和茂林背后风驰电掣般窜出来时,他惊呆了……他绝没有想到,开车10年,铁轨不止越过万千次的他,竟会面对面与一列车遭遇……焦灼、紧张、懊丧似钢针刺着他的心,要是有一米的宽余,或者再有一秒的延拓就好了,他可以避开撞击,可以将客车倒出来。可是,环境对他是那么苛刻和险恶。他一跃而起,大把大把地朝左猛打方向盘……他知道,只有将车头顺着火车前进方向,偏转过来,避免垂直方向相撞,才能将撞击烈度减到最小……”比较:《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描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向议会宣布对阿根廷宣战那一刻的心理活动:•她扫视全场。事后她回忆那一刻的情况时说:“忽然,一个念头攫住了我,我想见到丹尼斯。这个念头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我几乎控制不住自己。”三、新闻真实性对写作实践的要求•一)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WhenWhereWhoWhatWhy)•“原因”的概括尤其要注意,避免单向思维、直线思维所造成的片面性与绝对性。•2、对现场描写务求真实•(美)斯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亲自到现场采访,设法获得第一手材料,是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基础;稿子写成后送给被访者或知情者核对事实,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有效措施。•3、追求细节的真实•例:西方媒体对细节的挑剔(p174)•1982年6月25日《陕西日报》:商县一位67岁的老妇,在山上挖药时打死一只豹。——美国记者质疑,核实细节•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数据来源:一是由有关部门或机构提供,二是由有关个人提供,三是由记者亲自调查统计得出。——确保真实可靠,不随意估算,不道听途说。•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新闻报道所引用的人物语言应当是真实的、准确的:•1)人物确有此言(并非报道者根据写作需要杜撰而成);•2)间接引语符合人物语言的原意;•3)直接引语与人物的原话高度一致(关键性的词语一致,表达的意思一致,语气、语调一致)严禁记者按己之需杜撰或改变人物语言。二)杜绝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1、虚假新闻:“造假”——报道子虚乌有之事1997年,北京某大报刊刊登了《一个小保姆和她的一部大书》,报道一个叫陈玉荣的女子,从陕西来北京打工,在当小保姆时写出了一部18万字的经济学著作。——多家报纸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天连续播出,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派人摄像采访《南方周末》驻京记者方进玉从核对这篇报道的一些常识性疑点入手,前往陕西深入采访,实地调查,结果证实这是一篇假新闻。其学历、经历甚至年龄都是捏造的。——《一个小保姆和她编造的谎言》•2、失实新闻:“失真”——与事实的原貌不相吻合•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这写作中引用。——“三角定位法”•3、隐性失实•以一两个个案支撑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结论(以偏概全)•对新闻事实所呈现的结果的报道是真实的,但是对造成结果的原因的追寻和归结却并不准确(简单归因、错误归因)•这个记者节.doc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即说话)——“用事实说话”•西方新闻学形容“用事实说话”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头的”。因此,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又被他们称为“藏舌头的艺术”。一、“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一、精选新闻事实•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用典型事实说话就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例:《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山西省委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查》p178例1本报讯3月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在国际俱乐部举行情况介绍会,向驻华使馆馆员,外国记者等介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中外人士所关注。各国驻华使馆新闻、经济官员和驻华记者等90多人,出席了情况介绍会。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丁维峻主持,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宣祥鎏、首都规划办公室主任赵知敬、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分别就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制定和主要内容、实施总体规划、投资环境等作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例2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北京市在严格控制老市区建筑高度以维护古都风貌的同时,准备网开一面,在东北角的望京小区内,兴建一批超高层建筑,其中包括一座88层、300米高的巨厦。北京市规划部门的主要官员,今天向外国驻华使馆经济、新闻官员以及驻京记者介绍国务院新批复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透露了上述信息。望京小区是……按照新修订的北京城市规划,在未来的20年里,北京市将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改变过去“有城无市”的不方便状况。……据主管北京市规划这些官员们介绍,望京小区里还预留了第四使馆区的建设用地。现在北京已建成了第一、第二使馆区,正在建设第三使馆区。他们在回答外国记者提出的申办奥运未果,总体规划是否做了调整的问题时,明确地表示:对奥运会的体育设施在规划用地上仍然给予了充分的保留。如果说有调整的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体育设施的建设将推后进行,而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的规划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将加快实施。据悉,在今后的七年里,北京市以平均每年100个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大型骨干工程,包括电力基地、南水北调、陕北天然气进京、地铁和高速路、立交桥等。这些工程将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方式,鼓励外商参与。分析:两家不同传媒在同一个情况介绍会上分别采写的消息•例1:所选择的事实主要是会议的程序、会议的主办者与参加者,尤其是突出了主办者的身份,即他们的政府头衔。——比较典型的官本位的会议新闻。•例2:透过若干个新闻事实,回答了北京城市建设前景的问题。没有一句议论或记者自己出面所做的结论,但阐述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用典型事实说话•1、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北京城市规划历来严格限制建筑高度,以保护古城风貌。但新修订的北京城市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打破了这个禁区,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允许郊区突破对建筑高度的限制。例2把这个典型事实提炼出来,并放在导语中加以强调,还用了“网开一面”这个词来加强力度。•2、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重要:突破建筑限高、重点发展望京这个新的卫星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每年斥巨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具体:数据(88层、300米高,平均每年100个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列举要建设的重大工程(电力基地、南水北调、陕北天然气进京、地铁和高速路等)•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介绍会主要面对外国驻华官员和记者,中国新闻社主要从事对外报道的,例2所选用的几个新闻事实,注意了满足境外读者权的需要,寻找他们的心理接近点。•使馆用地(第5自然段)、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商投资参与(最后一自然段)•4、有的放矢地选择典型事实•1993年9月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落败。国外舆论有一种说法认为北京因争办失利,所许诺的有关工程将不再建设,国内老百姓也有这个担心。•选择外国记者“申办奥运未果,总体规划是否做了调整”这个问题给予回答,有针对性,用事实解惑,“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的规划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将加快实施”。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画面感)•(美)记者威尔·柯里姆斯:“最好的写稿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物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的报道就会变成过眼烟云。读者也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现场目击式新闻京城公款钓鱼暗访记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最近到京城一些垂钓园暗访,发现不少地方有公款钓鱼现象。10月18日是星期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房山区的某垂钓园。这里有20多个露天垂钓池和近千平方米的垂钓宫。垂钓部一位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垂钓园开放几年来一直很‘火’,每天来的不是‘公款’,就是‘大款’。”记者问:“怎样才能知道钓鱼的是‘公款’?”她说:“自己花钱来的人少,一般是二三个人,只钓十几斤就走了;公款钓鱼常常成帮结伙,一钓就是几十斤、数百斤。在鲤鱼、草鱼池边,记者与一位带着小孩垂钓的女士攀谈。她说:“我是和丈夫一起来的,他们机关一共来了14个人。”垂钓宫厅堂的墙上贴着12种鱼的价格表,每斤8元至30元不等。在收款台,记者与工作人员聊天,他说:“垂钓宫有12个钓池,这里能容纳上千人,最多时一天钓走上万斤鱼。”记者问:“结账时开什么票?”他说:“写餐费、食品、礼品都可以。写鱼的少,回去报销的都不让写鱼。”一位戴休闲帽的中年人拎着鱼前来结账,记者看到他从工作人员手中取回的发票上写着“礼品”二字。9月5日下午4时许,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看到,收获甚丰的垂钓者们正拎着鱼过秤结账。有一个一行十余人的团体,共钓200多斤鱼,交了3000多元钱。记者问其中一位中年女士:“花这么多钱钓鱼,承受得了吗?”她回答说:“反正回去报销。”10月18日下午1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亚运村的一家垂钓俱乐部。记者问收银台的一个工作人员:“钓鱼给发票吗?”她回答:“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会议费也可以。您能报销,可以多写点。”赏析:穆青
本文标题: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6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