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病从脾胃生董明国讲者简介董明国:东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科教科主任,1993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生,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副主委,东莞市中医肝病及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莞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学科带头人。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共获政府科技进步奖六项。太极图体现中华民族的科学智慧太极运行图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黄帝内经》女子一生运行图《黄帝内经》男子一生运行图男子阳气动态图女子阳气动态图阳气决定生老病死人以阳气为本,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阳气盛则健,阳气衰则病。固护阳气是一切养生防病的基础。《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夫运当以日光明。阳气的产生太阳的恩赐肾精的先天化生(受之于父母)脾胃运化不断补充体温是阳气的的晴雨表,低体温是阳气不足的表现体寒侵蚀了我们的健康!很多常见疾病的发生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正常体温底下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50年前,孩子们的平均体温都在37℃左右,成人的平均体温在36.5℃-36.8℃之间。而现在请你测量一下你的体温,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体温大概已经不足36.5℃了!是的!现代人的正常体温下降了1℃。科学研究表明,人正常体温下降1℃,免疫力至少下降30%。正常人体温度变化曲线低体温是疾病的根源当温度在35.5℃癌细胞大肆繁殖而温度在39.6℃癌细胞全部死去!体温上升到比正常体温高1℃时,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大量实例证明:体温升高,癌症、抑郁、心脏病症状都得到明显减轻,瘦身成功率显著提高!石原结实医学博士(日本最著名的健康养生专家)30多年前,日本患癌症死亡的人数,总共也只有13~14万人,而现在平均每年却增加到30万人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另外,我们现在每年患高血压的人数约有6000万,患高血脂的人数约有3200万,有糖尿病、或有糖尿病隐患的人数约有1600万,患痛风的人数约有50万。体温的降低,防碍了体内脂肪糖、尿酸等废弃物的燃烧及排泄,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高尿酸血(痛风)等疾病,造成血管收缩,进而成为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原因。体温下降,免疫力降低,为自身免疫疾病、哮喘还有特异反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人体理想的体温是“36.5~36.8度”。特别是36.5度,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低于这个温度,身体不适将会伴随你一生;高于这个温度,你的一生将丝毫不用担心健康问题,必将能够生龙活虎地活下去。你若想要随心所欲地活着,一定要保持36.5度的基本体温;想要谱写出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的你,请把36.5度的体温作为你的努力目标。低体温是诸多疾病的根源运动不足,过度饮用果汁、雪糕、冰咖啡、冰啤酒等冷饮,过食凉性食物,饮水过多,饮牛奶。环境因素是主因!不正常生活方式如空调隔断了人体体温调节机制.不要以为水就是好东西水是寒性。成年人应该少喝牛奶煮开了的牛奶,也是寒性的;牛奶是给孩子喝的。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看,世间没有哪个动物长大了以后还要去喝奶的气温变化影响人体体温变化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八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由于太阳发出的光和热,加之地球在太阳中独特的位置,更得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规律,造就了地球恒定温度范围,为地球上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中国历史上传染病大流行时期东汉建安纪年(公元260年张仲景《伤寒论》云死亡三分之二)。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程度最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金史·哀宗纪》)。《宋史·五行志》载,明末1641年(吴又可《温疫论》。清代各时期。1900年全球大流感。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每次疫病大流行均在气温最低时发生!全球气温变化非人力所为,只有适应自然,无法改造自然.《黄帝内经》精华之一五运六气理论的产生五运六气理论,简称运气理论,运气学说,是通过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来标记60年、10年、12年、6年、1年、73天、61天等七个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并把它们相互重叠起来,用以推算某年某月气候、动植物和人类身心状态(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及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之所以称为五运六气理论,是因为按照这种理论,“地气”每年分为五步,每步73天,依木(春风温)、火(夏暑热)、土(长夏雨湿)、金(秋凉燥)、水(冬寒)五行性质顺序相生,称谓“五运”;“天气”分为六步,每气61天,按照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的顺序,反映温、暖、暑、湿、燥、寒六种气象的推移,称为“六气”。甲子纪年为什么是60年中国农历的甲子纪年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交错轮番组合分别对应十二生肖,从甲子年开始,第一轮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第二轮为“丙子、丁丑、戊寅、己卯……”以此类推,经60年回到甲子,故老人经历60岁时称为花甲之年;按五行说法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间——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故农历庚寅(2010)年是金虎年,己丑是土牛年甲子纪年60年名称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戍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戍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戍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戍60.癸亥甲子纪年的太极运行图甲子乙丑壬辰丁丑丁未癸亥甲午甲子主客气公元纪年气候特点第78甲子太阳寒水1924-1953太阴湿土1954-1983寒湿第79甲子厥阴风木1984-2013少阳相火2014-2043风火我们现在正处在风火之第79甲子。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天气很冷,都需要穿棉裤、棉鞋,戴棉帽,有不少人手、脚、耳朵屡犯冻疮。而从1984年之后,据气象观测记载,至2008年之前,已经出现了16个暖冬,这又恰与我们推列的气运的变化规律相符。甲子纪年、公元纪年、司天之气、在泉之气、气候特点甲子庚午丙子壬午戊子、*1984*1990*1996*2002、2008、少阴君火、阳明燥金:火燥乙丑辛未丁丑癸未巳丑、1985199119972003、2009、太阴湿土、太阳寒水:湿寒丙寅壬申戊寅甲申庚寅、*1986*1992*1998*2004、2010、少阳相火、厥阴风木:火风丁卯癸酉己卯乙酉辛卯、*1987*1993*1999*2005、2011、阳明燥金、少阴君火:燥火戊辰甲戌庚辰丙戌壬辰、1988、1994、2000、2006、2012、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寒湿己巳乙亥辛巳丁亥癸巳、*1989*1995*2001*2007、2013、厥阴风木、少阳相火:风火*为1984-2007年出现的暖冬适应自然规律是健康的基石庚寅岁(2010年1月20日-2011年1月20日),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风火相煽,温热流行;水不涵木,疏泄太过。经云:冬不臧精,春必病温。又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去冬初则阳气不臧,终则寒气凛冽,不臧精与伤于寒并行,今春欲不病温不可得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流行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湿热相值,云雨大作。湿气横逆,火热上郁而难降,今年降雨量大50%适应自然规律是健康的基石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两火相值,上必大热,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时当长夏,凉气先来,燥湿相济,火热初平。“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药食宜甘温。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凉燥敛降太过,又见伤寒证。“民避寒邪,君子固密”。如登革热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风气疏泄,收敛不及。什么是阳气不足低体温感觉畏寒、怕冷食寒性食物不适早衰,如早出白发、早出现畏寒部位脏腑阳气虚症状:不育、不孕、关节痛、胃痛、腹泻、阳萎、过敏性鼻炎(遇寒流涕)、咳嗽不易愈等等。《黄帝内经》中损伤阳气不良行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形寒饮冷。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日本学者研究低体温的原因:运动不足,过度饮冷饮,过食凉性食物,饮水过多,饮牛奶。《黄帝内经》养护阳气的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阳气足-----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形劳不倦。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合于道…以其德全不危。病从脾胃生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五脏六腑理论基础,五脏相生相克---产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阳气脾胃运行图脾胃消化吸收外界精华,生成人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根椐功能不同,按阴阳划分为阳气与阴精(血)两大类。阳气是维持体温的基本物质国家膳食指南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评:机械的营养观,忽视对健康的影响;只知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了解食物的功效。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国家膳食指南中的宝塔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常见食物的寒热属性及功效种类名称性味功效谷类大麦甘、咸,凉。健脾消食,除热止渴,利小便小麦甘,凉。养心益脾,除烦热,止渴,利小便荞麦甘、微酸,寒。健脾除湿,开胃宽肠,下气消积粳米甘,平。补中益
本文标题:病从脾胃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7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