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翻译论文1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toTranslation,1981)、《翻译教程》(ATextbookofTranslation,1988)、《翻译论》(AboutTranslation,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onTranslation,1993)。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function)。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他将文本分为以下六种:(一)表达功能(expressivefunction)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讲话人、作者。语言表达功能的核心在于讲话人或作者运用这些话语表情达意,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纽马克认为,从翻译的目的看,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有: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件等,法律法规文献,公认的权威人物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这些文本的权威性来自其作者的地位或翻译论文可靠性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虽然这样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带有其作者个人特征的印记;3、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当这些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当读者背景模糊时,便属于表达型文本。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不仅不容许对原文进行修饰和修正,而且必须尽可能以词、短语和分句作为基本翻译单位。(二)信息功能(informativefunction)语言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在的语境、话题的事实或语言之外的因素等。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涉及百科知识,其形式往往非常标准化,如教材、技术报告、报纸或杂志文章、学术论文、备忘录或会议记录等。信息型文本由于强调真实性,通常用不带个人特色的现代语言写成。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与表达型文本相比,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当原文表达含糊、混乱或不确切时,译者有责任进行修改,以对目的语读者负责。鉴于此,翻译信息型文本为主的对外交流材料时,可以不受原文结构的束缚,打乱原文的叙述顺序,采用自由的方式,以原文信息加以充实。这种场合,由于许多信息资料通过翻译得以进一步整理,有时译者翻译的文本反而好于原文。(三)呼唤功能(vocativefunction)呼唤型文本的对象是读者或被打招呼的人,意在号召读者们按照作者的意图去行动、思考、感受或作出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号召的受众不是个人,而是读者群。呼唤类文本包括说明书、宣传资料、申请书、案情资料、通俗读物(寓教于乐的文本)等。在动笔翻译前,译者要考虑原语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目的语的语用效果。例如,中国的菜名翻译是门深奥的学问,有一道菜叫驴打滚(蒸熟的江米裹上甜豆面粉),翻译成英文是glutinousricerollswithsweetbeenflour,翻译中假如出现驴(donkey)就要让英美人士费解了。(四)审美功能(aestheticfunction)翻译论文3审美功能即令人得到美感的语言。这样的文本所用的手段第一是声音,第二是比喻。此外,句子、小句、词语的节奏、平衡和对比也有作用。审美功能存在于大部分文类,更是诗词、废话诗、童谣以及某些广告宣传不可缺少的。(五)应酬功能(phaticfunction)应酬语言用来与受话者保持友好接触而不是用来传递信息。有些应酬话因文化而异,应该用标准的对等词来翻译。(六)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function)元语言功能是用一种语言来解释、标示、批评它自己的特征。在这六种文类中,前三个是主要的。这些文本类型,并不能完全截然分开。很少有文本是纯粹的表达型、信息型或呼唤型文本,通常都是三种功能兼而有之,只是有所侧重而已。大多数信息型文本或者从头至尾带有呼唤色彩,或者在一个单独的段落里用提出建议、观点或评判来表现呼唤功能。表达型文本里也会带有信息。至于抒发文本,则通常含有信息,而其呼唤成分就可多可少,批评家和翻译者对此往往见仁见智。纽马克还指出,在翻译抒发类文本尤其是诗词时,抒发功能和审美功能常常有冲突。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纽马克认为针对不同的文本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标准,因此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重要的概念。从文本的角度讲,表达型文本通常以语义翻译为主,而信息和号召类文本则主要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的背景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自公元1世纪以来到现在,沉醉于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还应当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争论双方都太过理想化。纽马克承认忠实于原文还是忠实于译文的矛盾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但他认为这种矛盾是可以调和的。为此,他采用了一个翻译论文平底的V字形图形来表示各种翻译方法的差异:SLemphasisTLemphasisWordforwordtranslationadaptation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FaithfultranslationIdiomatictranslationSemantictranslationCommunicativetranslation从上图可以看出,“字对字翻译”(word-forwordtranslation)和“归化”(adaptation)译文之间的差距最大,其次是“直译”(literaltranslation)和“意译”(freetranslation),再其次是“忠实翻译”(faithfultranslation)和“地道翻译”(idiomatictranslation),差距最小的是“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1,6]。这八种方法是一个连续体,各种方法相辅相成,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不过,语义翻译拥有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拥有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应该说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1、从理论上讲,两者有很大的差异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的意思是:译者只在目的语句法和语义的限制内,试图再现原作者的准确语境意义。因此,语义翻译往往会尽可能地在目的语规定的范围内复制原文形式。语义翻译把原文的词句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哪怕是原文出现歧义和错误。纽马克说:交际翻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读者感受到的同样效果”。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语义翻译较客观,力求保留原文的文化、词汇和句法特色,忠实于原文作者;而交际翻译较主观,以译文的可读性为主,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向读者群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交际信息。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译的唯一源泉。2、在表达形式上亦有区别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最大可能地和原文形式贴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谐音效果。如果原文语言偏离了原语文体规范,译文也应体现出来。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以翻译论文5Bewarethedog!为例,为了准确传达其讯息,应采用交际翻译将其译成提防恶犬,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同时,语义翻译以较小的单词、短语或者从句为翻译单位,交际翻译以段落为翻译单位。(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运用不是绝对的,二者可以交换使用。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比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分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须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或绝对的交际翻译。三.关联翻译方法关联翻译法是指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他对“重要”的界定是语言表示出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都要以“重要“为标准。紧贴翻译就是最贴近字字对译的翻译。它要保持词的外延和内涵,不但要保留原词、词语的意义,还要保留其用法。贴切是和准确、对等联系在一起的,紧贴的程度因上下问而异。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翻译方法都存在着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这一标准就是“重要”与否。一篇译作的紧贴程度可以从文本、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加以概括。(一)从词汇上说最常见的紧贴翻译是字对字翻译,可采用转化、归化、直译和释义的方法达到对等。翻译有时需要进行转化(借词),即把一个原文里的词转化到译文里去。(二)从语法上说翻译论文翻译中的贴切程度依换置(transposition)的类型而定。在许多情况下,相同的结构是可以复制的。当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的语法结构时,则需要调整语句结构。(三)从文本贴切的程度看词汇和语法贴切之和,加上文本的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就构成文本贴切的程度。为做到紧贴翻译,纽马克提出了七种方法:成分分析法、调整译法、描写对等、功能对等、文化对等,同义(近义)和释义。紧贴程度最高的是成分分析法,紧贴程度最低的是释义法。“紧贴”是相对的,“紧贴”与“不紧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缩小了意译派同直译派的分歧,同时消除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间界限分明的区分,使自己的译文更接近对方,这样形成的译文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所产生的译文。四、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实践意义传统的翻译理论一向以忠实为己任,对原作亦步亦趋,很少注意到文本类型间的差异。忠实与通顺之争由来已久。我们应该看到,以上对翻译标准的探讨都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实际上,在翻译实践中,要翻译的文本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本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例如,为出版社翻译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和给朋友翻译一份照相机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不会使用同一翻译标准。为商业机构翻译贸易合同和给广告商翻译宣传广告也不会使用相同翻译标准。因此,正如纽马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TheTheoryandCraftofTranslation)中说的:如果原作是一首诗,那就以表情为主。
本文标题:纽马克翻译理论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0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