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求同存异到谐同和异-树立新的同异观
求同存异到谐同和异——树立新的同异观求同存异到谐同和异——树立新的同异观2012年2月1日民建中央网站作者:朱相远谈到“同异”,人们自然想起求同存异。并常理解为求大同,存小异,经增同减异,达到惟同无异。这实际上是党同伐异。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传统思维方式,却遭到巨大挑战。在许多领域,正好相反,似乎是存同求异甚至弃同赏异了。实践证明,在转型期间,人们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更换思维方式。因而,要树立谐同和异的新同异观。求同存异还是存同求异过去坚持阶级斗争为纲,必然赏同罚异。异己、异化、异议、异类、异见等,皆是斗争的对象。阶级异己分子,更是敌我矛盾。因为,同即一致性,异即多样性。当时在政治上,虽也说民主集中制,其实是高度集中强调一致性,淡化民主排斥多样性。通过不断的运动、斗争,把各种不同政见、不同阶层、不同所有制、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利益、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学说等,皆当作异己力量,遭受党同伐异、诛锄异己的命运。理论上虽说求同存异,但根本目的是兴同灭异。通过各种运动,不断扩大同、缩小异,经过增同减异,最终达到惟同无异。这不仅消灭了开国组建联合政府时的各种政治流派、政治主张,连中共党内包括领导层的不同意见、不同主张也当作异己路线、反党集团而彻底消灭。结果酿成“文革”的灭顶之灾。经济上原本主张“公私兼顾,共同发展”,允许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在求同存异中,逐步扩大公有制、削弱私有制,经兴同灭异,最终达到惟同无异。城里全是国有制,农村也从个体走向集体,以至公社化。使我国经济错过一次大发展的机遇,落在亚洲一些邻国之后。文化上起先曾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继而通过文艺批判与历次运动,最终明确,所谓百家争鸣,就是资无两家。要么是无产阶级,要么是资产阶级。经“兴无灭资”运动后,到文革时,就仅剩下“样版戏”一花独放了。全人类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在“封资修”的大帽子下,全都当作异己而遭排斥。教育上更是惟同无异,强调共性,抹杀个性。要学生同得如一个模子所脱出。社会生活中也是兴同灭异。从衣着装饰到生活方式,举国上下,趋同一致。男女一样,老少一样,全国一遍灰蓝式。文革时更是一片“红海洋”。各种不同审美情趣、不同爱好、不同休闲方式,皆作为奇装异服、奇模异样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遭到讨伐。这种兴同灭异的思维方式,给国家与人民带来无穷灾难。改革开放后,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路线,也逐渐改变了这种思维方式,走向存同求异。存同就是坚持“四项原则”,坚持依法治国,作为一致性,以维护稳定;求异,就是寻求改革变异,在各个领域发展多样性。于是,鼓励人们标新立异、创新求异。异,由反面、贬意,变成了正面、褒意。经过三十年求异的改革,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愈发奇光异彩,争奇斗艳了。政治上大力发扬民主。作决定、做报告,事前都广泛征求不同意见,这就是赏异、求异。还提出一国两制,一个中国是存同,从一种制度到两种制度就是求异。在国内,鼓励各种不同新阶层的出现,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国际上,广交不同政治主张的朋友,推动世界多极化。这些都是求异。经济上由同一的利益主体,演变成多元利益主体。主张以公有制为主,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实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放手让一切个人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些都是存同求异。各地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敢为人先,大搞特色经济,也都属于求异,以争取异军突起。文化上主张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无论文艺还是教育、科技等,都要以创新为灵魂。而创新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也就是求异,发展多样性。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大家反对“千城一面”的趋同化。这就因建筑设计,求同不求异,不敢创新。社会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就是“和而不同”,不同就是异。要发展并维护人民信仰、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的多样性,这也是求异。再将这些异,和谐在一个统一体中,构成和谐社会。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中,我们的思维方式,似乎已由赏同罚异转为弃同赏异,结果也由同而不和转为和而不同了,这就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到底如何看待求同存异与存同求异?也即如何认识同与异的关系。同与异的辩证关系同与异是一对哲学范畴。我国的先秦哲学中,就有“同异之辩”,专门讨论事物之同异关系。惠子、庄子皆主张“合同异”。“就其同观之,万物莫不同;就其异观之,万物莫不异。”所以,“万物毕同而毕异”。还提出“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墨子虽主张“离同异”,但同样主张同异统一。他认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于同可得异,于异可得同。但自秦代起,文化专制主义渐占主流。虽书同文、车同轨,有积极意义,但焚书坑儒,就是兴同灭异。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到清代的文字狱,都是主张尊同排异。而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经文艺复兴到现代文明,却一直是存同求异、弃同赏义,促使生产力、科技、文化等不断创新,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以现代观点来探讨同与异,从不同角度,则有不同理解和含意。——从辩证法角度。同代表一致性、同一性、共性、普遍性、必然性;异代表多样性、差异性、个性、特殊性、偶然性。正如美国物理学家戴森所说:“如果少了一致性,宇宙就毫无伟大之处;如果缺乏多样性,世界也失去了自由。”因此,同与异,一致性与多样性,既是相互排斥,又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我们讲一致性,是指多样性基础上的一致性;讲多样性,又是一致性为前提下的多样性。这正如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从矛盾角度。同代表矛盾双方的统一,异代表矛盾双方的对立。因而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异则是无条件的、长期的、绝对的。世间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异、运动,因而才不断发展。另外,同和异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可以异化,如传统可以现代化;异也可以同化,如国外的东西可以本土化。——从逻辑角度。同即是一个事物、概念的内涵,异则是它的外延。一个事物、概念的内涵总是相同、一致的,但其外延则是相异、多样、丰富多彩的。我们倡导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的内涵外延化。基本原理是同,是一致性,外延时与本国实践情况相结合,就是异,出现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外延出来的。所以,只讲同不讲异,就要犯教条主义错误;而只讲异不讲同,就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从历史角度。生物的进化史、人类的发展史,都是同与异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历程。生物由低级进化到高级、进化到人类,靠的就是遗传性与变异性这对矛盾。而遗传性就是同,使下一代相同于上一代,以保持同一性、一致性、稳定性;变异性就是异,使下一代有所变异,有所进化,以出现多样性、进步性,逐渐进化出新种。人类文明史,靠的就是继承与创新这对矛盾。继承是同,创新是异。因继承使我们民族的文化,能保持代代相传;因创新又使我们的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经融合创新,而令传统有所变异,有所进步。——从运动角度。运动是动与静的统一。动就是异,因变异而运动发展;静就是同,因守同而安静、稳定。我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指动的重要性,只有改革、变异,推动多样性,才能保证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我们也常说,“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指静的重要性。只有统一号令、尊纪守法,全国基本保持一致性,才有安静、稳定的环境,好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谐同和异从以上分析,可见同与异,是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求同存异与存同求异也是辩证统一的。惟同无异,或惟异无同,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当我们需要强调同的时候,可坚持求同存异;当我们需要强调异的时候,可坚持存同求异。不管求同存异,还是存同求异,最终都应统一为:谐同和异。求同也好,存同也罢,这同不是简单的同、绝对的同,而是谐同、协谐的同。另外,求异、存异,这异也不是简单的异,而是和异,即和而不同。孔子主和不主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冯友兰解释道:这里“‘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根据谐同和异原则,来制定我们的战略与策略,我们就能自如地处理好同异关系。在政治上,我们对不同体制的国家,坚持和平共处方针。要共处就得求共识,这就需要求同存异,把争议、对立先搁存一边,以后再说,先求得当前利益、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有了共识,就可统一行动。比如处理国际金融危机、地球环境恶化、地区性冲突等。这种谐同和异使得我国的和平外交路线,逐步得到各国的认同。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我们也坚持求同存异,搁置争议,达成共识。即使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了。一国为同,两制仍为异,故仍需谐同和异。今年6月19日,国台办主任王毅提出,两岸要争取“聚同化异”。其原意为“要致力于和平统一与振兴中华的大同,化解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心结和岐见。”这是正确的。但最近在报上,有人提出,这是对求同存异的升华:应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聚合最大之同,把异化到最小。”还有人跟着提出:“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进一步‘聚同化异’,使‘同’实现最大化,使‘异’达到最小化。”这就曲解了王毅的原意。其化异是化解历史留下的心结与岐见,而非使两岸的异达到最小化。那还有什么“两制”可言?这种观点,实为旧同异观在作怪,仍是主张惟同无异。这里还有个普世价值观的问题。有些人一味强调,人类是分阶级的,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价值观,根本不存在什么普世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偏见,是“左”的残余。马克思将人作为类的存在,类即同类。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人作为类的存在,人类还是有共同性的,人性是相近的。不承认人类有共性,有共同利益,能达成共识,那就是惟异无同,也等于否定了和平共处与和谐世界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进行各种改革、创新,这就要存同求异,我们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要大胆吸收国外一切有用的知识与经验,是求异不要排异。但仍应坚持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决不能全盘照搬。包括马克思主义,也要中国化。这实际上就是谐同和异。在经济上,我们改变同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实现多样性、多元性的市场经济,这是求异的结果。但仍要坚持走向共同富裕的统一目标,实行统一的经济法规、税收政策、货币体制及社保制度,这就是谐同。使不同所有制、不同分配方式等,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和异。在文化上,文艺要繁荣,教育要发展,科技要创新。这些求异,导致文艺、教育、科技的体制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但这些差异是和异,是和而不同。犹如一支乐器各异的交响乐队,一幅色彩各异的巨幅油画,经过指挥与画家的谐同和异,才能奏出最美的旋律,绘出最动人的画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更要坚持谐同和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生活性趣、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们,由于户籍开放,人口流动,人们更频繁、更多样地融居于基层社区之中。惟有谐同和异,才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随着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树立谐同和异的新同异观,看来是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作者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八届民建中央副主席、十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本文标题:求同存异到谐同和异-树立新的同异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1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