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消化吸收说课稿一、教学需要1、说教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教材内容较多,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消化和吸收。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人体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为下一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打下基础。在学习生殖系统后进一步巩固系统的概念,并逐步让学生理解系统中的器官是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问题。是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打下基础。说课标:本节内容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对于本届的要求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说学情:(授课对象,初一学生)学生刚刚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并初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只有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但对这过程不了解。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但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过程中有许多知识障碍,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不易区分,容易将二者搞混,所以在教学应给予简单明确的分析。二、教学目标(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通过老师讲解和合作学习能正确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通过老师讲解和小组合作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讨论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情感目标: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情况设定一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通过资料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小肠是主要消化吸收的场所。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小肠与消化吸收的结构功能特点。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资料分析法,让学生在提问、设想、参与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法五、说教学思路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与生动的实例和具体形象的图像,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探究实验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将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六、说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这节课我将以以两个实例进行导入: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这样从生活事例入手,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从而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指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学生通过看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片,自主学习,尝试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功能,然后老师对其中的知识障碍讲解(如消化道和消化腺),再通过挂图、提问、习题进行检验。通过以上对消化系统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个结构的功能。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是口腔,这时我又回到上课时的事例:在吃馒头时你的口腔都对馒头进行了哪些处理?馒头有什么味道?这样引导学生对口腔的消化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探究实验1、思考问题,设计探究针对学生提出的口腔对馒头的处理和馒头味道的变化,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会得出馒头在口腔内经过了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会分泌唾液。教师提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种成分有没有甜味?教师继续提问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产生变化呢?下面让学生根据假设做出他的探究方案。教师在这里适当的给予提示:①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有的既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探究唾液的作用。②如何收集唾液。③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2、手脑并用,深入体会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教授学生如何收集唾液,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3、观察现象,思考原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现象,请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前面给于的提示,学生小组讨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A试管未变蓝,说明A试管中的淀粉在唾液作用下分解为了麦芽糖。B试管变蓝了,说明B试管中的淀粉未分解为麦芽糖。C试管变为棕色,馒头块变蓝。这样学生就从感性的认识过度为了理性的认识。4、表达讨论,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学生理性的认识到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尝试归纳总结出:牙齿对馒头进行咀嚼使馒头变碎,舌头进行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唾液就使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吃到馒头感到甜。食物的消化让学生观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结合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及消化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合作学习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并展示学习成果,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过程给予补充。并明确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资料分析:观察大肠和小肠的特点,知道小肠是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5-6米),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壁内表面(黏膜)形成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形成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明确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课堂总结巩固练习七、教学反思教学前我对教材、课标及学情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节课应该采用的教法和学法,遵循学生为本的原则设计本次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对于探究实验给予指导,由于探究实验耗时长,合理把控学生探究的时间,对于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节课时。也对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文标题:消化吸收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2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