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简答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测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3、迁移的作用:(1)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作用。4、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迁移的产生。5、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者报告。7、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8、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1)学习策略收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小学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指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9、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练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10、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1)讲演慢一点(2)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3)呈现做笔记的线索(4)在黑板上上写出重要的信息(5)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笔记,让他们观看(6)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1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12、如何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13、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2年考过)(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假设(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14、高创造者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和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15、如何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16、如何从个性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7、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a)形成到的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1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此有影响。19、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0、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1、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遵循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2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发、示范法、消退法、处罚发、自我控制法2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24、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1)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保护。(2)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吃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动向。(3)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4)对于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2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的依据2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27、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1)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论述:1、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品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惩罚。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职责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人物本身产生兴趣。(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骄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是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2、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千亿价值较大。(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体现迁移规律。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据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的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了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3、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的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者报告。(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由于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2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4、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中专考过)*(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我们知道,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概念或者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消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消息。(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应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一类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治时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概括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作结论,学生背结论”的被动方式。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防遗忘的方法)(12年刚考过)*(1)深度加工材料。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盟。(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3)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有意义的的较大单位的过程。(4)适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也有可能出论述题)(a)及时复习。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b)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指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付息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大多数人而言,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重复阅读。(d)采用多样化复习,动员各种器官。(e)设法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忆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
本文标题: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2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