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文言文(成语)补充学习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忧虑)其苗不长而揠(拔)之者,茫茫然(疲劳的样子)归,谓其人(他家里人)曰:“今日病矣(累坏了)!予(我)助苗长矣!”其子趋(快跑)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枯萎)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放弃它)者,不耘苗者也;助(帮助)之长(长高)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中心思想】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露出地面的树桩),兔走(跑)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而守株,冀(希望)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寓意】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自相矛盾人有鬻(yù,卖)矛与盾者,誉(夸耀)其(他的)盾之坚,物(东西)莫能陷(刺破)也,俄而(过了一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接着问)之曰:“以(用)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怎么样)?”其人弗(fú,不)能应(回答)也。——(选自《韩非子》)【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有关成语】: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叫作)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乌鸦),文首(头上有花纹),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是(这)炎帝之少女(小女儿),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所以)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填塞)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寓意】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面对厄运要知难而进,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做到问心无愧。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掩耳盗铃范氏之亡(逃亡)也,百姓有得钟(古代的打击乐器)者,欲负而走,则(但是)钟大不可负(用背驮东西);以锤(槌子或棒子)毁之,钟况((huàng))然(形容钟声)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立刻)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害怕)己自闻之,悖((bèi)荒谬)也!——《吕氏春秋·自知》字面意思: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寓意】比喻自欺欺人。画蛇添足楚有祠(祭祀)者,赐其舍人(门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互相商议)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完成),引(拿,举)酒且(准备)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来,原来)无足,子安能(哪能)为(给)之足?”遂(于是、就)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最后)亡其酒。《战国策·齐二》【寓意】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郑人买履郑(郑国)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量)其足,而置之(指代量好的尺码)其坐(座位),至之(待到去)市而忘操(拿)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尺码)。”反(同“返”)归取之。及(等到)反,市罢(散),遂不得履。人(有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宁可)信度,无(不要)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寓意】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渡)者,其剑自舟中坠(掉下去)于水,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里)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按照、依照)其所契者(刻有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如此、像这样),不亦惑乎(不也太糊涂了吗)?——《吕氏春秋》【寓意】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下。世传(历史上传说)李太白(李白,唐朝著名诗人)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ao,年老的妇女),方(正)磨铁杵(棒槌),问之(指代老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被老媪的言行所感动),还(回家)卒业(完成学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选自《方舆胜览》【寓意】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也是这样)。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形容鼓声)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字面意思:孟子用“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这个例子劝梁惠王不要过于自大。【寓意】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狐假(假借,凭借)虎威虎求(寻求,寻找)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ang派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对的,正确的),故遂(于是)与之行。兽见之皆(都)走(逃跑)。虎不知兽畏(害怕)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一》【寓意】仰仗或倚仗别人权势来欺压恐吓人。滥竽充数齐宣王使(叫)人吹竽(古代一种乐器),必三百人。南郭处士(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lin,官府发给的粮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寓意】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望梅止渴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行军找不到取水的地方),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饶,丰富、多。果实结得很多。),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借此部队坚持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南朝•宋]刘义庆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车),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车夫)者善(技术好,善于)。’此数(几个,几样)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指建立王业),举欲信於天下。恃(依仗)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扩大)地尊(提高)名,王之(到)动愈数,而离王(wàng称霸)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选自《战国策》)字面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寓意】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与善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教化,同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市场,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寓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们应当亲君子,远小人,谨慎选择朋友。与善人居由俭入(进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花费,使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字面意思: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寓意】坏的习惯很易养成,好的习惯却不容易学会。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小古文一百篇字面意思:口、鼻、眼、眉等五官互相争功,认为自己才最重要。【启示】讽刺妄自尊大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必须在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作用。经典诵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知之不如好之36.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古文一百篇【启示】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对学习就要象对远方来的朋友一样.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要不愠.14.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小古文一百篇字面意思:动物和人有相同点但有因学习能力而不如人类,人类不读书,和动物没有区别。【启示】劝解人们认真读书。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小古文一百篇读书要注意三到:心眼口三者合一,其中,心最重要,用心专一才能牢记。16.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小古文一百篇不能尽信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学会分辨,敢于质疑。18.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小古文一百篇【寓意】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19.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小古文一百篇字面意思:王戎小时候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寓意】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20.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小古文一百篇【启示】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向司马光学习。2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小古文一百篇【启示】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31.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本文标题: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2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