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定稿)登泰山记课件
登泰山记姚鼐教学目标:1、积累“阴、阳、始、循”等文言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写景特点。3、体会本文条理清晰,章法严明,剪裁得当的写法。作者简介•姚鼐,清朝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主要作家之一。字姬传,又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乾隆年间做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后辞官讲学四十余年。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所编《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富有文采。著有《惜抱轩诗文集》。清朝桐城派简介•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他们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主张古文“清正雅洁”。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故人称桐城派。1、《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记。作者姚鼐,字________,一字________,室名________,其文集名因此而来。他是________派古文家,_____代人,他与_____、_____等同属_____派作家,三人并称为“”。该流派作家主张文学兼具_____、_____、词章之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文论和写作方面都有一定成就。课堂练习:游记姬传梦谷惜抱轩桐城派清代方苞刘大櫆桐城派“桐城三祖”义理考据课堂练习2、泰山——五岳独尊泰山位于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古称东岳,别称、,与南岳(在湖南)、西岳(在陕西)、北岳(在山西)、中岳(在河南)并称五岳。泰山为五岳之。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山东曲阜岱宗、岱岳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五岳之首泰山四绝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泰山泰山顶峰玉皇顶(天柱峰)东面的日观峰上有日观亭碧霞祠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泰山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国画:泰山日出南天门十八盘泰山溪水飞来峰一线天孔子登临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冬天的摩崖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蚂蚁搬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泰山泰水(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课堂练习4.下列词语中加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徂徕(cúlài)B.悬崖(yá)石磴(dènɡ)须臾(yú)摴蒱(chūpú)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绛皓(xiánghào)D.膝盖(qī)石罅(xià)佝偻(lóu)若偻(lǚ)B(A.“雕砌”的“砌”读“qì”;徕——lái)C.“姚鼐”的“鼐”读“nài”;绛——jiàngD.“膝盖”的“膝”读“xī”)课堂练习翻译课文,理清文章思路。6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山南水北,泰山南面山北水南为阴,泰山北面向西,名词作状语在,介词有关的古文化知识阳与阴山南水北(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泰山之阳山北水南为阴:其阴玉皇顶上的日观峰日观亭1概括介绍地理形势南北分流南北分界最高之处汶和济古长城日观峰点线面(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6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chéng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到达山脚石级同“又”界限,城墙趁,冒着在,介词6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省“之”,指中谷)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少于,形容词作为动词。不到一半相当于“而”,就,表承接,连词顶峰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照,名作动背,覆盖停留…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等到几乎像门槛一样,名作状语南天门泰山溪水雪中的碧霞元君祠苍山负雪苍山负雪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辛巳四月二十七日江泽民日照城郭日照城郭请找出作者登山的路线。思考京师泰安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乘、历、穿、越由循越复循遂至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2登山经过先写:京师泰安再写:山麓山顶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晚日照城郭~半山居雾若带(壮阔)(雄浑)(高峻)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思考课堂练习: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请你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6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省“于”,在)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古:渐渐。今:稍微,略微。)见云中白若摴蒱(骰子tóuzǐ)数十立者,山也。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有关的古文化知识•朔、晦、望与既望•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晚上7时至9时为一更,9时至11时为二更,11时至1时为三更(即“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四更,后半夜3时至5时为五更,“五鼓”相当于五点钟。6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判断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有人同“彩”脊背弯曲杂像一条条线,名作状语尽,尽头有的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思考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五鼓,坐日观亭,待日出。日出时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出后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日上,正赤如丹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明确:主要写山顶观日出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比喻、拟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课堂练习:泰山日出图姚鼐描述: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课堂练习:泰山日出图请你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日出奇观:——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巴金《海上的日出》6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
本文标题:(定稿)登泰山记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2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