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卷[人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2、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孟子B.韩非子C.黄宗羲D.荀子3、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否定帝权D.提倡法治和众治4、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6、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图8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8、“2007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07年2月3日在奥地利金色大厅举行,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9、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1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观点的历史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2、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里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A.火车时代,堪比“乘风而行”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13、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14、“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C.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16、“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C.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17、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新民主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理论1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道理和民主权利的愿望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是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20、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也有学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21、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22、邓小平说:“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邓小平的努力有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③推动211工程④提出三个面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下面是一首歌曲的简谱,这一乐曲曾在1970年响彻全球的同时宣告中国进入了A.航天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核能时代24、2008年8月8日北京将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26、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27、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A.人文主义B.新航路开辟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28、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突出特征包括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③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奥斯特创立电磁学理论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0、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31、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32、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ABCD33、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①《神曲》②《歌集》③《三国演义》④《红楼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4、下列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蒙娜丽莎》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共产党宣言》封面《新青年》A.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C.对宇宙观的认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二、非选择题35、(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必久安。材料二:“(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卷[人民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3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