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三叠纪与白垩纪的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存留下来。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劫难,而且还经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科学家根据化石考证,地球至少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和若干次小型的生物灭绝事件。而在中生代的时间内就发生过两次生物大灭绝,他们分别是:发生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三叠纪大灭绝以及发生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大灭绝。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在此次生物大灭绝中,76%的物种被波及,其中海洋生物占最大的比例,但是也正是这次灭绝事件,给恐龙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使得恐龙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关于此次大灭绝的原因,多数的科学家提出了小行星撞击说,并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在白垩纪和古近纪地质界线上发现的铱异常和冲击石英。科学家推测,这种高含量的铱元素就是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带来的,冲击石英在撞击过程中形成,但同时撞击所形成的撞击坑却未被找到,多数的陨石坑被认为其大小与推测不相符合。此外美国人查特吉约提出了一种类似的假说。他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撞击地球的凶手不是一颗小行星或者陨石,而是彗星雨。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不断追寻着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呢?这样的如同大海捞针的探究是否有着现实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就发生在21世纪或者不久的将来,将人类毁灭。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的蚕食。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最新研究显示,人类种群数量在过去的35年里已经加倍,而同时蝴蝶、甲壳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已经减少了45%。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所以节能减排,保护濒危动物,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刻不容缓。
本文标题:白垩纪生物大灭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4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