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思考?荒漠化还是一个局部环境问题吗?所谓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一、荒漠化概念、表现与危害1、荒漠化的概念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2、荒漠化的表现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3、荒漠化危害注意:荒漠指的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沙漠和沙地,从类型和面积上说,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更多的表现为沙漠化。注意: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与我们习惯上所讲的西北地区不同,它是指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暖温带荒漠地区两个自然区。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读图2.1观察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地形特征–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行政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2.地形特征位于第二级阶梯。以贺兰山为界,东中部:辽阔坦荡的高原,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为西北暖温带荒漠。3.干旱的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4、西北地区的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半干旱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干旱区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极端干旱区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部为“三山夹两盆”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思考:天山北坡与南坡的降水有何不同?天山北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和大西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由于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1)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关键词:干旱物理风化风力作用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干旱的自然特征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风力作用显著土壤发育差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戈壁、沙漠多疏松沙质沉积物风沙易于活动脆弱的生态环境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动力因素物质基础基本条件(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人类的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人为原因的表现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1)过度樵采防风固沙的植被遭到破坏缺乏能源的地区(2)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3)过度开垦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读图观察: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绿洲地区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图2.6主要补充说明过度放牧的多种形式和后果,通过a、b两图的对照,说明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这事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现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聚集在土壤表层,使土壤肥力下降。这也是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归纳:☆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黄沙掩盖下的古丝绸之路思考回答: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3.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怎么样?参考答案:河流都发源于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在古代,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的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使这里出现了许多富饶的人类聚集地。后来随着人们的盲目肯耕、战争、瘟疫等多种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少,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一些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消失,人们被迫放弃。荒漠化的范围越来越大,使丝绸之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道路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并且越来越远,这样下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小结:荒漠化使西北地区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因此,抓好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课本20页“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回答: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潜在的荒漠化威胁是由本区的地理位置和水热等气候条件决定的。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少而蒸发旺盛,这就为荒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20世纪以来,萨赫勒地区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根据图2.8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大量增加,使萨赫勒地区的旱作农业不断的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现象对本区的草场环境和荒漠化的扩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4.人口和贫困的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使分析出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而同时也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使人口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资源利用相适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这种恶性循环。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2.两条原则(两结合)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的严重的地段(二)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绿洲地区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缺水源地区设置沙障——草方格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西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与自然条件抗争中,积累了哪些丰富的治沙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造林等(三)我国荒漠化治理措施和经验读课本图2.12:1.在图中找到沙坡头,了解其周边的自然状况。2.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草方格沙障技术3.这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4.恢复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那么,选择哪类荒漠植被较好?选择耐旱性强、耐盐碱、根系和地下茎发达的荒漠植被沙拐枣梭梭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看我们扎的草方格多标准!(四)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西北、华北、东北的“三北”地区,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沙地和戈壁,形成长达4000千米—5000千米的风沙线,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人口增长超过了当地的自然承载能力,这里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从1978年起,国家开展了“三北”防护林网体系的建设,它横跨13个省级行政区,绵延4480千米,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2%,整个工程计划在2050年全部完成,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什么是“生态移民”?
本文标题: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5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