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鲁迅目录1、作家鲁迅简介2、《朝花夕拾》作品简介3、鲁迅名言警句积累4、人物形象研读5、所选十篇散文分篇介绍6、精彩片段欣赏7、读书引导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三味书屋》)与章闰水建立友谊(《少年闰土》)。1893年祖父因事下狱,父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遭人冷眼。1902年公费赴日本留学在仙台学医(《藤野先生》),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1924年11月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1926年4月鲁迅作《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8月《彷徨》出版,1927年出版《野草》,1928年9月出版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1936年病逝。作者:鲁迅鲁迅名言1、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2、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3、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5、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6、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8、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课本节选少年闰土(故乡)孔乙己(呐喊)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狂人日记记念刘和珍君论雷峰塔的倒掉祝福故乡社戏藤野先生作者:鲁迅《朝花夕拾》“早晨开的花,傍晚把它拾起来”。鲁迅说这是他“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该书回忆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画面,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文章回忆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其中多篇节选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人物介绍阿长: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她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阿长本名藤野严九郎(1874年7月11日-1945年8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毕业于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日本的医生、教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1984年7月,他的故居被改造成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他生前任教的日本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帝国大学)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藤野先生》作为中日两国的语文课课文,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藤野先生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号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皇甫庄人。他诞生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三岁丧父,5岁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1912年,范爱农落水遇难。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范爱农父亲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父亲的病》重点不是写父亲,而是用讽刺的笔调写两个“名医”故作高深,其实却是庸医害人。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内容简介《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塑造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嘲讽了“正人君子”。并且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在长妈妈身上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地抨击。《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罕见的盛事。文中记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急切盼望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在阴间”。文章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地嘲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可以在百草园里观赏美丽的自然风物,可以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捉鸟,可以听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还记叙了在三味书屋读书(寿镜吾老先生)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文中写到一位“名医”陈莲河开具的“药引”——一对蟋蟀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先写邻居衍太太表面对别人家的孩子很好,其实是暗中使坏,她鼓励孩子吃冰,还怂恿“我”去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流言。作品通过这3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后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着重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情(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子裹脚情况)和决定弃医从文(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作者之所以记录这样一位异国医学教授,是因为藤野先生表现出的平等待人的态度,对弱国子民学业的关心,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虽然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但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会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这篇文章里,鲁迅追叙了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两人初次相识是在横滨),着重描写了范爱农孤傲耿直、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以及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课文节选阅读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
本文标题: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6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