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017年03月目录CONTENTS什么是课程标准?01《生活适应》课程的追溯02《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理解03《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亮点与创新04课程标准一、什么是课程标准?1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Out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1二、《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编写依据3教育方针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设置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实施中处于最上位,是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这一依据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是课程实施的总指令。《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为指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确定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而研制。5《课程标准》以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生活适应”课程目标为基础,与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接,同时,借鉴、参考、吸收了国内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发展经验编写而成。6如健康中提到:7《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9教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再创造,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与指导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把握教材与课程的关系,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调整、拓展补充;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灵活使用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生活适应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三、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10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目标分段目标课程内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国家与世界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保障措施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追溯一、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11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Out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培养目标开设课程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常识、劳动、体育等课程,虽没单设生活适应,但是主要内容分散在思想品德、常识和劳动等课程中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是儿童少年的一个部分。应当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数三部分,生活适应课程正式进入培智学校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生活适应课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7+5门课程,分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生活适应”课程成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一般性课程(即核心课程之一)。一、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11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Out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培养目标开设课程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常识、劳动、体育等课程,虽没单设生活适应,但是主要内容分散在思想品德、常识和劳动等课程中一、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11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Out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是儿童少年的一个部分。应当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数三部分,生活适应课程正式进入培智学校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生活适应课一、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11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Out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7+5门课程,分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生活适应”课程成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一般性课程(即核心课程之一)。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培养目标开设课程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常识、劳动、体育等课程,虽没单设生活适应,但是主要内容分散在思想品德、常识和劳动等课程中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是儿童少年的一个部分。应当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数三部分,生活适应课程正式进入培智学校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生活适应课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7+5门课程,分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生活适应”课程成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一般性课程(即核心课程之一)。一、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11一、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11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Out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培养目标开设课程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常识、劳动、体育等课程,虽没单设生活适应,但是主要内容分散在思想品德、常识和劳动等课程中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是儿童少年的一个部分。应当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数三部分,生活适应课程正式进入培智学校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生活适应课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
本文标题: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6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