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矿山地面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一)、质量保证资料部分的监督:一.质量保证资料的内容⑴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和监理工程师个人资质证明。⑵单位工程开工报告。⑶施工图及图纸会审记录。⑷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⑸班组施工记录。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⑺单位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⑻设计变更及工程更改记录。⑼单位工程竣工报告。⑽材料、设备代用库。⑾单位工程竣工图。⑿设备、原材料出厂合格证。⒀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二.质量保证资料监督要点1.核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资质证明的合法性以及与所承担工程要求资质等级是否相符。办理资质核查手续。2.施工图及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班组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均需形成分项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并应在单位工程评定时复查。3.资料中所列报告、设计和措施、记录、试验或检验单、合格证等文件内容应齐全、完整、准确、真实,结论应明确,并有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4.上述文件的复制或抄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复制人、抄件人签字和单位盖章。5.设计有要求的重要项目应按要求复试。6.进口设备、材料应有商检部分的相关合法手续。7.对有保存期要求的材料,应核查出厂日期。8.竣工图施工单位要加盖“竣工图”字样图章,其内容和施工工程一致。9.设计和施工变更应有相关各方有关负责人签字和单位公章。(二)、质量保证过程监督要点:一、地基与基础分部1、地基及基础子分部地基的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做好地基验槽工作。2、土方开挖分项工程标高及尺寸控制;做好排水降水工作;做好护坡;做好地基验槽工作。3、土方回填分项工程标高控制;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积水、淤泥;分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分层回填厚度。4、桩基子分部工程(由于桩基种类繁多,下面仅列举两个桩基形式的监督要点,在监督过程中可根据现场施工的不同成桩形式分别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控制监督)。(1)静压桩的质量控制要点主控项目:桩身质量检验应符合规定要求:可采用动测法检验(大小应变),不少于总桩数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少于1根。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100%检查。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静载试验,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小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一般项目:成品桩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观检查,抽总桩数20%硫磺胶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产品合格证或抽样送检。焊条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产品合格证书。焊条采用和钢板材料配套的型号。压桩压力偏差不超5%。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和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桩顶标高。(2)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要点。主控项目: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100%检查。桩体质量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静载试验,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小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孔深允许偏差不超过+300mm。一般项目: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1%。桩径符合规范要求:±50mm。泥浆比重:1.15-1.20。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沉渣厚度(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160-220mm)。钢筋笼安装深度允许偏差(±100mm)。混凝土充盈系数(大于1)。桩顶标高允许偏差(+30,-50)。(3)桩基的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1、小应变检测2、钻芯取样桩体承载力检测1、静载试验2、大应变检测(4)桩基的验收资料:(通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复核签证单;成桩质量检查报告;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二、主体结构分部工程1、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2、劲钢(管)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3、砌体结构子分部工程4、钢结构子分部工程5、木结构子分部工程6、网架和索膜结构子分部工程一、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1、模板分项工程2、钢筋分项工程3、混凝土分项工程4、预应力分项工程5、现浇结构分项工程6、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一、模板分项工程的验收监督要点:主控项目: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隔离剂的作用:防止混凝土与模板粘结,防止木模板从混凝土中吸水,以易于拆模,使混凝土表面整洁光滑。选用隔离剂应考虑取材容易,配制简单,经济适用,脱模效果好,不脏构件表面,对混凝土与钢筋无损害作用等。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不承重的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对承重的模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构件跨度混凝土强度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拆模程序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对肋形楼盖应先拆柱模板,再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模板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防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模板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一般项目: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轴线位置5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底模上表面标高±5大于5m8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柱、墙、梁+4,-5表面平整度5一般项目: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能保证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2)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主控项目: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查,其质量符合标准。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3。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要求:HPB235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2.5d,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3d。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度弯钩时,HRB335、HRB400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4d,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5d。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满足上条的要求外,尚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箍筋弯钩的角度,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不小于135度弯钩。箍筋弯后的平直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项目: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没污、颗粒关或片状老锈。钢筋的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235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RRB400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接头的末端至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d。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103箍筋的内净尺寸±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的接头均属同一连接区段。同一区段钢筋的接头率符合下列要求: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要求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内。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钢筋的绑扎搭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的接头均属同一连接区段。同一区段钢筋的接头率符合下列要求:对梁、板类及墙类等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它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对梁、柱类构件的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最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项次项目(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mm)1绑扎钢筋网长、宽±10网眼尺寸±202绑扎钢筋骨架长±10宽、高±53受力钢筋间距±10排距±5基础保护层厚度±10柱、梁保护层厚度±5板、墙、壳保护层厚度±34绑扎箍筋、横向钢筋的间距±205钢筋弯起点位置20(3)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主控项目: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进行复检,其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及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混凝土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程性能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
本文标题:土建部分质量监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