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第1页(共5页)《蜀相》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参阅资料,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主旨和作品意蕴。3、合作探讨,了解诗歌鉴赏的常见类型如“炼字型”、“情感主旨型”,并掌握解题方法。3、用心投入,感受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4、熟读成诵。◆重点、难点探究诗歌主旨和作品意蕴。掌握两种诗歌鉴赏常见类型的解题方法。(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不读课文,不做学案。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课堂讨论解决。)预习案【教材助读】一、作家档案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工部。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二、背景回放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第2页(共5页)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〇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三、诗歌常识怀古咏史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等。鉴赏要点:⑴、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⑵、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自主研习】一、参阅资料,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1、走进诗人亲爱的同学,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来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请说说你的理由。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战争,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我记得他有这样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带来痛苦的诗文。“一个爱国的杜甫”。杜甫许多诗篇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国的热诚,如《春望》,描写了沦陷后的长安城池残破、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以及因战乱不休、家人音讯隔绝而引起的愁苦心情,深刻地抒写了亡国的哀痛。此外,《登高》等诗篇,也充满着悲壮的爱国激情。“一个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报效国家,可统治者并没有给他机会。2、走近时代聪明的你,通过查阅资料,一定了解公元760年前后杜甫的情况吧。不妨说说看。明确: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生活上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彻底落空。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755——763)仍未平息,生民涂炭,田园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第3页(共5页)荒芜,生产遭到大破坏,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所以当他来到诸葛祠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二、诵读感知,把握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要重视诵读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在古诗词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首先,你要读准字音。你能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吗?柏森森黄鹂空好音频烦2、其次,你要读准节拍。(参考课后练习一)3、再次,你要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现在,你能说说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吗?明确: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4、最后,你要声音洪亮,用你所判定的感情基调饱含感情地读。试一试吧,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很好。【我的疑问】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疑惑呢?请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寻求答案吧。探究案【展示交流】“以意逆志”也是鉴赏诗歌主旨的重要方法,先回忆一下什么是“以意逆志”,然后思考下列问题,探究本诗的主旨。1、你认为本诗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诗句中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之。它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深沉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尽”“皆”展现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传达的是兴奋高兴的心情。不符合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自”“空”二字写出了祠中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气氛。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渗透着作者“感物怀人”之意。3、颈联为什么要写刘备三顾茅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第4页(共5页)明确:写刘备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本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下句写出山之后帮助刘备开国,辅佐刘禅继位。“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耿耿忠心。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比敬仰之情。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明确: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训练案【当堂检测】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3、聪明的你,现在能背诵这首诗了吗?试试看。【拓展延伸】下面是特级教师茹清平老师在读完《蜀相》后所写的诗歌,你在走进杜甫,走进《蜀相》后又有怎样的心得呢?请用精彩的语言写下来吧。倾听杜甫1、杜甫,你是寻找宝藏的孩子2、我想听携着诗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风烟里寻找、迷失你这位读书破万卷的名门之后记下了每一个黄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何时走出书斋,裘马轻狂当我找不到哪间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洁的灵魂时何时登临绝顶,睥睨众山我渴望,渴望能倾听你的心声又是在何处与李白同醉,与高适和唱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第5页(共5页)3、我想听4、我想听一个高洁的灵魂怎堪朝扣富门、暮随马尘你如何宽慰新安吏抓来的壮丁老妇的告白,征人的陈述如何慰藉新婚别夫的妇人路边的饿殍,朱门的歌舞烽火连三月如何传递可抵万金的家书又是如何搅乱你伤痕累累的心湖风雨飘摇中迈着怎样的步履走进羌村5、我想听6、我想听何处的翠柳边有两个黄鹂西郊草堂的床头屋漏是否修葺何处的小舟上有独立的危樯千万间广厦为何只庇天下寒士知时的好雨何时敲打游子的无眠锦官城的蜀相为何让英雄洒泪如雨放歌纵酒后的你可曾穿过巫峡回到洛阳安史之乱中你与妻儿有怎样的分合离聚7、我还想听8、我想听,我想听你的心声贫穷何以成就伟大然后跟着你往洛阳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困窘怎样坚守内心体会沉郁顿挫,体会忧国伤时国家不幸为何诗家幸或者泡在你的泪水里满目疮痍的时代为何有你这样仁厚深沉的诗人寻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张力的精神我的反思:
本文标题:《蜀相》导学案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8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