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光眼基本知识1.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眼压升高的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发展有关。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科疾病之一,有一定遗传趋向。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2.眼压与青光眼的关系?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从临床角度,正常眼压的定义应该是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水平。但由于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正常眼压不能以某一准确数值来定义。正常人眼压平均值为16mmHg(1mmHg=0.133kPa),标准差3mmHg。从统计学概念出发,通常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范围。实际上,正常人眼压并非呈正态分布,而是略偏右侧。因此,不能机械地把眼压21mmHg认为是病理值。临床上,一些人的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而有些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这说明高眼压并非都是青光眼,而正常眼压也不能排除青光眼。此外,也有部分患者在眼压得到控制后,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仍然进行性发展,这提示除眼压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青光眼的发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近视眼也是青光眼常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分布有一定的重叠。眼压升高不是青光眼发病的惟一危险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眼压测量不重要。实验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都证实,眼压升高是引起视神经、视野损害的重要因素。眼压越高,导致视神经损害的危险性越大。因此,认识正常眼压及病理性眼压,对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意义。3.青光眼是如何分类的?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混合性、先天性,原发性又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闭角型有急性和慢性以及恶性青光眼之分。开角型有慢性、单纯性、低眼压性和房水分泌过多性之分。我们将介绍其中几种与老年人密切相关又危害视功能的青光眼。4.什么叫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虹膜周边部的房角被堵塞,房水不能排出而使眼压升高。患者多为浅前房或房角窄者,当晶状体相对增大时,使晶状体隔膜向前移,它与虹膜紧贴,致房水从后房流经晶状体与虹膜间隙时受到的阻力增加,形成生理性瞳孔闭锁,导致后房的压力升高,将周边部虹膜向前推而膨隆使房角变窄或堵塞。5.哪些诱因影响可致眼压升高?(1)瞳孔散大。如药物性散大、在黑暗处时间久或精神因素等引起瞳孔散大后,虹膜阻塞房角,房水不能排出导致眼压升高。(2)瞳孔缩小。如使用强缩瞳剂后,瞳孔缩小致虹膜与晶状体紧贴,产生瞳孔阻滞而使眼压升高。(3)血管神经因素。当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调,一方面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造成睫状体水肿,向前移位而堵塞房角;另一方面可使房水生成过多,后房压力增高,使周边虹膜前移阻塞房角。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多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有关。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为六期。(1)临床前期。当一眼急性发作确诊后,另一眼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或指一眼曾有发作病史,另眼检查有前房浅、房角窄者;或无发作病史但做激发试验呈阳性。同时存在前房浅、房角窄者均为临床前期。应行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手术。(2)先兆期。患者多因疲劳后出现鼻根及眼眶部发酸、眼胀、头痛、视力轻度减退,有时发生虹视现象,如彩虹一样病人多能说出其形状、大小和色泽,它的产生是由于眼压升高造成眼内液循环障碍,引起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屈光发生改变所致。此时如经睡觉休息,症状多能自行缓解;如反复发作,则发作时间由短到长,间隔时间由长变短,症状由轻到重,进入急性发作期。此期眼部检查可见球结膜轻度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度稍有减退,前房略变浅,瞳孔变化不明显,眼压小有增高或正常,房角开放,房水排出不受阻。(3)急性发作期。患眼突然起病发作,出现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同侧偏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视力急骤下降。检查患眼视力为眼前手动或光感,眼压明显增高多在50mmHg以上,眼球坚硬如石,球结膜睫状体或混合充血、水肿、角膜水肿呈毛玻璃状,角膜后壁有棕色沉着物,前房极浅,房角大部关闭或出现粘连,前房有闪光或浮游物,虹膜水肿,隐窝消失,长时间高眼压可以使虹膜萎缩,在角膜后壁和虹膜表面有色素颗粒沉着。由于高眼压使瞳孔呈竖卵圆形中度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虹膜发生后粘连,晶状体前囊下出现各种形状的混浊,称为青光眼斑。眼底出现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有动脉搏动,静脉扩张或小片状视网膜出血。此期抢救不及时则可导致失明。(4)间歇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过急性发作后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后使眼压得以控制,房角重新开放,症状减轻或暂时消退而进入间歇期。间歇期的主要诊断标准是:①有明确的小发作史。②房角开放或大部分开放。③在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瞳剂时,眼压即能稳定在正常水平;但由于瞳孔阻滞等情况仍存在,随时可以复发。眼部检查仅见前房浅,房角窄。(5)慢性期。大多数患者经急性发作后症状缓解而进人慢性期。但终因房角关闭时间过长,造成周边部虹膜与房角部小梁组织发生永久性粘连,房水排出受阻或不畅,眼压仍偏高,还存在较轻微的症状并逐渐消退。检查时可见虹膜萎缩,瞳孔仍中度散大,形状不规则,晶状体有青光眼斑。眼底视神经乳头发生萎缩变苍白并有病理性陷凹,视野呈管状,最后失明进入绝对期青光眼。(6)绝对期。患者视力完全消失,有头痛、眼胀或明显眼痛等刺激症状。检查可见球结膜轻度睫状充血,角膜上皮轻度水肿,有时出现大泡或上皮剥脱,或发生带状混浊,前房极浅,虹膜萎缩并有大量新生血管,瞳孔缘色素层外翻,晶状体混浊,巩膜出现葡萄肿,严重者眼球破裂,晚期整个眼球变性,睫状体功能减退,眼压低于正常,最后眼球萎缩,常常发生角膜溃疡或全眼球炎,形成眼球痨。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做哪些检查?(1)病史。可有家族史。一般有环境、情绪等影响的因素。了解视网膜有无病变,近期是否做过激光或手术治疗,用过何种药物等。(2)症状。突然发作的半侧头痛,同侧眼痛,视物不清或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3)裂隙灯检查。急性发作时可看到角膜水肿、浅前房、棕色KP、虹膜后粘连、虹膜扇形萎缩、瞳孔中等度散大、前房见细胞,房水闪辉阳性,有时可见青光眼斑。(4)眼压。多在50mmHg以上。(5)房角镜检查。如角膜水肿,可局部用高渗剂使角膜透明(如甘油)。压迫房角镜观察小梁网阻滞是否可恢复。眼压下降后,患眼房角检查确定房角是否开放和新生血管是否存在。(6)眼底检查。观察是否有中央静脉阻塞,出血或视杯出现。如视杯明显有病理性改变,治疗刻不容缓。8.可疑青光眼患者的诊断步骤有哪些?(1)病史。50岁以上女性多发,晚间情绪激动时易发作虹视。一般经休息后可自然好转。(2)测量眼压及暗室俯卧试验。(3)裂隙灯及房角镜检查。(4)A超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5)立体眼底照相。(6)自动视野检查。9.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与哪些病做鉴别诊断?(1)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眼压升高,但房角为开角: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单眼眼压升高,反复发作,前房见细胞,房闪轻微,羊脂状KP少而大,患眼一般无充血及疼痛。②炎症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重度前房炎症反应。③球后出血或炎症。眼球突出及运动受限。④外伤性(溶血性)青光眼。有外伤史,前房可见红细胞。⑤色素性青光眼。深前房,运动或散瞳后前房中见浮游细胞。辐射状虹膜透照缺损。(2)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眼压升高,房角为闭角:新生血管或炎症反应机化膜牵拉房角关闭,瞳孔缘或小梁网可见异常走行的新生血管。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房角机械性关闭,如晶状体诱导的(如晶状体膨胀引起瞳孔阻滞);脉络膜脱离(浆液性或出血性)一般见于手术后眼底镜或B超可辅助诊断;视网膜激光术后脉络膜水肿或视网膜手术放置环扎带;眼后段肿瘤(如脉络膜或睫状体黑色素瘤);虹膜周边前粘连,眼压不是急性升高,常由于葡萄膜炎、激光小梁成形术或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等引起。10.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如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先兆期、间歇期,可以首选YAG激光虹膜打孔术或周边虹膜切除术。(1)急性发作时应进行如下治疗:发作时联合用药:①局部用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10min滴1次,共滴1h;②球后注射2%普鲁卡因2ml;③口服50%甘油盐水。60~120ml/次;④口服乙酰唑胺,首次500mg;⑤用药的同时按摩眼球。以上用药后2h,若眼压下降,必须检查视力及测量眼压,以判断视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若眼压不能控制,应即刻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若眼压再不能控制,应即刻作青光眼滤过手术(高眼压下手术,必须由有经验的青光眼专业医师进行)。若眼压下降至正常,可逐渐减少毛果芸香碱和乙酰唑胺用量和次数,至停药或仅用低浓度药物眼压仍能维持正常,再根据前房角开放情况选择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如减药不能维持眼压则需尽早手术。(2)慢性期的治疗:在用以上药物控制不理想时,应尽早做青光眼滤过手术。(3)绝对期的治疗:此期用药物治疗一般是无效的,绝对不可以长期口服降眼压药物,以免损害肾脏功能。对于疼痛难忍者,主要采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如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或睫状体冷冻术。(4)若为白内障膨胀性青光眼,应先用降眼压药物将眼压控制在近于正常水平,尽早摘除自内障。必要时联合青光眼滤过手术。(5)闭角型青光眼为双眼科疾病,对于已发作眼的对侧眼(临床前期眼)的情况,必须告知病人,尽快做预防性手术,如激光治疗或周边虹膜切除术,否则随时都可以在一定的诱因影响下引起急性发作,甚至在2~3年内视力完全丧失。11.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1)对药物治疗的患者,每月测量眼压,并根据眼压的情况更换眼药,调节眼药的浓度及用量。必要时做24h跟压曲线,找出眼压的高峰,针对眼压的高峰用药。每年做眼底照相及视野检查,以监测视神经及视功能的情况。(2)虹膜周切术后,患者应分别于1周、1个月、3个月、1年进行复查。每次检查应包括测量眼压,房角镜检查及观察虹膜周切孔是否通畅。若术后仅虹膜膨隆解除,而房角仍有关闭,应考虑可能存在多种机制的发病因素,必要时做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或青光眼滤过手术。(3)对滤过手术后的患者,注意眼压是否稳定,并根据前房恢复的状况调整用药。1周后可测量眼压,必要时尽早嘱咐按摩。眼部情况恢复良好时,可在手术后每月测量眼压1次,持续眼压正常,方可延长观察眼压的时间。定期监测眼压、视力、眼底及视野。必要时每年做眼底照相或视野检查。12.慢性暑角型青光眼分为哪些类型?此型按照房角形态可分为虹膜膨隆型和虹膜高褶型。(1)虹膜膨隆型。患者自觉症状轻微,表现为眼胀、头痛、视物不清及虹视现象等。检查可见角膜上皮轻微水肿,前房极浅,虹膜略有膨隆,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在发作时房角关闭,眼压在40mmHg左右。初期发作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经反复发作,病情发展,持续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房角出现粘连,眼压升高,晚期视神经乳头萎缩,但病理陷凹较浅且伴有视野缺损。此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失明。(2)虹膜高褶型。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但可有虹视现象,也可呈急性充血性发作。检查前房周边部极浅,虹膜不膨隆,其周边部皱褶明显,当瞳孔散大时,虹膜周边部极易与小梁相贴而使房角关闭,一部分从房角隐窝处开始出现粘连,继续向前发展可达Schwalbe氏线。但另一部分房角是开放的,房角粘连越广泛,眼压升高越明显。此型房角改变极不一致。1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做哪些临床检查?(1)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征。眼压升高时,无明显的眼前节症状及体征。(2)眼压:多呈中度升高,一般在40~50mmHg左右。眼压升高时,房角关闭。(3)裂隙灯检查:即使眼压持续较高,眼前节仍无任何改变。前房轴深基本正常,但周边前房较浅。对已做过虹膜周边切除的,应检查周切口是否通畅。(4)双眼前房角镜检查。(5)不散瞳
本文标题:青光眼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9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