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8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如何理解“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扼杀新生苏维埃政权。⑵物资奇缺,经济极端困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1、“非常时期”指什么?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措施”有哪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农业工业商业分配余粮征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否定私有制(特征1)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特征2)依靠行政和军事手段(特征3)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略2、目的:略3、措施和特征:1919年1月11日,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各产粮省份征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规定余粮收集的办法是:由政府确定征收任务总额,自上而下地摊派至各个农户,按国家固定价格收购。4、评价(1)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积极: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2,分析战时共产主义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消极: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知识延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前提: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有人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看做是列宁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如何实践这一构想的?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问题?错误的实质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先进的生产关系脱离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理想化社会主义一致性:余粮收集制和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取消商品贸易——计划经济。出现问题原因: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占大多数。错误的实质:说明:材料: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引自《苏联兴亡史》5、既然不能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接下来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贸易自由’、“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1、结合课文和上述材料,新经济政策实施前,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背景: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2、内容问题1:列宁的政策与马克思主义设想相比,哪里退了?问题2:哪里不退?问题3:列宁的这种“退”是真的退回到资本主义吗?3、实质:利用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新经济政策对中国有何启示?4、作用结合表格和课文内容,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年份项目1913年9446(万公顷)39.79(亿普特)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6620(万公顷)7860(万公顷)8730(万公顷)粮食作物产量22.13(亿普特)34.55(亿普特)44.24(亿普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各是什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苏俄: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全国)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1.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态度:由排斥到利用;2.工业经济成分:由单一公有制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控制经济手段:由军事和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4.分配方式:由配给制到工资制;5.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由直接进入到恢复经济逐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扩大生产。问题3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从中有何启示?点拨:(1)内涵:①新经济政策“新”: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罗斯福新政“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启示:①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②发展经济应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俄语中,列宁的名字是水——勒拿河,斯大林的名字是钢的意思。有人说,名若其人。正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以铁一样的手段,加快推进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形成斯大林经济体制。三、斯大林模式——歪曲理想的实验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国崛起》1、背景:1925年,苏联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国内外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斯大林是如何解决的?更令人不安的是富农及其支持者的力量不断增长。由于……富农公开敌视苏维埃政权。他们生产了大部分剩余粮食,所以,采取的报复手段是:或者减少自己的产量,或者不把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以迫使价格上涨。因此,苏维埃发现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越来越困难了;敌对的富农能够随意使城市居民挨饿。——瞿秋白《饿乡纪程》国际: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国内:富农对苏维埃政权的敌视和城市粮食的供应困难;苏联工业的极其落后。项目内容工业政策农业政策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推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斯大林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内容)三、斯大林模式——歪曲理想的实验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管。除了为工业提供必需的资本外,政府还为促进最高产量而采用了软硬兼施的做法。工人和经理都必须完成某种定额,违则罚款或开除。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超额完成定额,就会得到奖金.——《全球通史》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①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②1925年仍是从外国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政策: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4、过程和成就1926—1928年,改建扩建旧企业的同时新建几千家企业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改变;工业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928年,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材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1928年一五计划初步方案一五计划最佳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1160190022002140生铁(万吨)3388001000616钢(万吨)4308301040592棉织品(亿米)26.78576226.9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农民付出的代价过大。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1)农业生产落后,仍停留于个体小生产水平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方针3)农业生产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出现粮食收购危机2、目的: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克服粮食危机3、过程:①1929年下半年,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出现强迫命令现象;②1930年3月进行整顿,秋天又迅速发展。③1932年,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④1937年,93%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最终实现。一名苏联农村干部对集体化运动的回忆:一天,我接到克林党委的一道命令:必须使100多户农户全部加入集体农庄。我向党委汇报,要求容许有先有后,并保证全村在下一年实现集体化。但是,党委不愿听我讲下去。党委接到莫斯科的命令,长长的单子上规定好各地区完成集体化的日期和数字。党委批评我对集体化消极怠工,并警告我如果不按指示办,将被开除出党。我回到村里召开全村大会,宣布必须全体加入集体农庄,凡不愿加入的将被流放、财产没收。当天晚上,全村都签名参加集体农庄。当天晚上,他们就回家宰杀牲畜。我拿了新名单到党委,党委很满意。当我把村民宰杀牲畜的情况向党委汇报时,党委对此不感兴趣。我明白,这不能责怪党委,因为他们也是奉命办事,正像我也是奉命办事一样。材料: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多数农民不愿加入;用行政命令或变相强迫的方式思考:农民对集体化的态度如何?党和政府采用什么方式完成集体化的?材料: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
本文标题:2018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9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