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电路连接(练习试题)
电路连接(练习试题)1/9甲乙丙电路连接专题---电路图一、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1.根据下图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按照右上图(a)所示的电路图将图(b)中的实物连接起来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4.如上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进行电流强度的测量。已知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小于0.6安5.(1)在图甲、乙○内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并标出正、负接线柱。(2)在图丙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三个元件的符号中选出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进电路的空缺处,填进后要求灯泡L1和L2串联,且都能发光。6.按照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V+—电路连接(练习试题)2/9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1.根据下图画出它的电路图2.按照实物图作出电路图3.按要求组成电路图,元件位置不要移动:(1)图甲要求:只闭合开关S1时,电灯发光,电铃不发声;只闭合开关S2时,电灯发光,同时电铃发声。(2)图乙要求:L1、L2并联;滑动变阻器只改变L1的电流,电流表测L2的电流,开关控制L1、L2的通断。(3)图丙要求:L1、L2串联;电流表测L1的电流,电压表测L2的电压,开关控制的L1通断。三、根据要求连接实物图或电路图1.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L3L2L1S2S1L2L1L2L1S电路连接(练习试题)3/92.要求S为总开关,S1控制L1,S2控制L2,L1、L2并联,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3.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要求:(1)开关K1只控制电灯L1,开关K2只控制电灯L2;(2)共用一个电池组4.按要求连接实物图,并画出电路图:(1)图甲要求:L1、L2并联,开关S1控制L1,开关S2控制L1、L2。(2)图乙要求:L1、L2并联,用两个电流表一次就能测出通过L1、L2的电流及总电流。5.有三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及一些导线,请按下列要求分别画出电路图。(1)开关闭合,当L1灯丝烧断时,L2和L3不受影响;(2)开关闭合,当L2灯丝断了,L1不亮,而L3不受影响6.现有一盏电灯,一个电铃,两个开关,电池组一个,导线若干。要求:电灯与电铃并联,开关S1控制电灯,S2作总开关,画出它的电路图。AA+—L1L2S1S2L1L2电路连接(练习试题)4/9L1电铃L2+—L1S1L2S2第5题第6题四、电路判断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2、S3闭合,S1断开时,灯L1、L2是______联,当S2、S3断开,S1闭合时,L1、L2是______联。当S2断开,S1、S3闭合时,灯______亮,当S1、S2闭合时,会发生______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若要使两灯并联,就要闭合开关____3.关于图所示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接通S1,灯亮、电铃响B.只接通S2,灯亮、电铃响C.只断开S3,灯亮、电铃响D.只断开S1,灯亮、电铃响4.如图所示的电路是李洋同学在做串联电路连接时的实物连接图,当他接好电路开关还未闭合时L1和L2均已发光。则当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熄灭,L2发光B.L1发光,L2熄灭C.L1发光,L2发光D.L1熄灭,L2熄灭5.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l、S2闭合时,L1、L2都亮B.S1、S2闭合时,只有L2亮C.S1断开,S2闭合时,只有L2亮D.S1断开,S2闭合时Ll、L2都亮6.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断开或闭合时,电路结构将发生什么变化?灯的亮灭情况如何?试根据下列条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⑴只闭合开关S3,其余开关断开;⑵只闭合开关S2,其余开关断开;⑶同时闭合S1和S3,其余开关断开;⑷同时闭合S1和S2,其余开关断开;L2L3L1S1S2S3电路连接(练习试题)5/9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⑴当只闭合开关S1时,哪些灯发光?其等效电路如何?⑵当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时,哪些灯发光?其等效电路如何?8.如图所示电路中,⑴只闭合开关S3,而开关S1、S2断开时,L1、L2是________联;⑵只闭合开关S1、S2,而开关S3,断开时,L1、L2是________联;⑶只闭合开关S1,而开关S2、S3,断开时,L1是____路,L2___路。⑷当开关S1断开,而开关S2、S3闭合时,L1是____路,L2___路。⑸当开关S1、S2、S3均闭合时,电路中发生___________现象。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应只闭合开关_________,此时电压表测的是______的电压;要使灯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___________,此时电流表测的是_______的电流。10.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的开关都是断开的⑴要使电路中只有灯L2亮,应闭合开关________;⑵要使电路中只有灯L3亮,应闭合开关________;⑶要使L1和L2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⑷要使L1和L3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⑸要使L2和L3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11.判断如图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画出其等效电路图S1L2L1L3S2S2L1S3S1L2S2S22S1S3L22VL12AS1S2S3L22L32L12电路连接(练习试题)6/9电路连接专题----链接中考1.把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蓄电池、一个电键及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当闭合电键时,两个小灯光均不发光,用伏特表测量,发现L1两端有电压,若整个装置除了两个灯泡以外其余都完好,那么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A.L1的灯丝断了B.L2的灯丝断了C.L1和L2灯丝都断了D.以上三种情况都存在2.关于干电池,正确的说法是()A.锌筒是电源正极B.碳棒是电源正极C.是将电能变成化学能的装置D.可以多次充电重复使用3.把两根碳棒立在盛着硫酸铜溶液的玻璃杯里,用导线把碳棒分别跟电池的两极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在硫酸铜溶液中()A.只有正离子的定向移动B.只有负离子的定向移动C.有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D.电流方向是从B向A4.使用电池的时候,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两极连接起来,是因为()A.这样连接电路不通B.这样连接会在导线中产生很大的电流,电池被损坏C.这样连接电路中电流太小,用电器无法工作D.这样连接有触电危险5.某同学按照下面的电路把图8中的元件连成电路,他所选择的电路图是图的()6.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错误的电路图是()7.甲乙两个办公室为了互相传呼方便,在两个办公室里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两办公室的任何一方按电键都只能使对方的电铃发声,正确的电路图应是图中的()电路连接(练习试题)7/98.如图所示,把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起来,再把两端接到电源上,已知伏特表读数为零,这可能是灯泡L1出现______,也可能是灯泡L2出现______故障。9.图所示为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B实际上是______。10.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__极流向电源的______极;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它内部自由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_______。11.金属导体导电是靠______。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______。(海南)12.在图所示的装置里,碳棒A、B立在硫酸铜溶液里,通电几分钟后,______的棒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铜。1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A表示______,灯L2与A______联,A、L2与灯L1______联,要使灯L1发光,必须闭合电键______。14.把图中的电路符号按下面要求连成电路:使一个电键控制一盏灯时不要影响另一盏灯。15.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些导线、两个电键、两个小灯泡、将两个小灯泡并接起来,其中一个电键控制一个灯泡,另一个电键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试用规定的器材符号画出电路图。16.请在图中标出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17.用线条代替导线,将两节干电池、两个相同规格的电灯泡,一只开关,连成电路,要求使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18.某同学连好上题中所述电路后发现:将关断开时,两灯均发光,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发光,另一盏灯却熄灭了,试画出该同学所连接电路的电路图,他所连电路和错误是_____。20.根据图中的电路图,用铅笔或钢笔代替导线,将如图实物连接起来。电路连接(练习试题)8/9(1)在图中,伏特表是测量L1灯______,伏特表与电灯连接的方式是______联。(2)安培表是测量L1灯中的______,安培表与电灯L1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例1.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用电压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VUUUVaeabbdde3003,,,,则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开关S接触不良B.小灯泡灯丝断了C.d、e间出现断路D.e、f间出现断路例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灯L1处短路B.灯L2处短路C.灯L1处断路D.灯L2处断路例3.如图3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灯L1的接线短路B.灯L2的接线短路C.灯L1的灯丝断了D.灯L2的灯丝断了例4.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电路连接(练习试题)9/9
本文标题:电路连接(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2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