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关税变化引起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关税变化引起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全球贸易的多边体制和地区贸易格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迅速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和美国国内政党、权力及利益集团的斗争从两个侧面决定着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美国一直自视为战后自由贸易的“白衣骑士”。它领导创建了关贸总协定,近50年间积极推动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自诩有“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贸易体系”,即使在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里根总统执政期间,自由贸易也是常挂在嘴边以维持全球战略的标榜之词。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德国和日本的冲击,进而又面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挑战,“自由贸易”的面纱立即被揭去,而互惠主义又得到了回归和发展。美国行业竞争力和贸易赤字间的关系是这种变化的关键。80年代中期,美国钢铁、汽车等产品竞争力衰退造成巨额部门贸易逆差,申请进口救济的保护主义在里根总统的第二任期间达到顶峰。经过里根、布什政府的结构调整和克林顿政府的复兴经济计划,当前美国产业的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在电信、半导体、汽车等高科技领域恢复了劳动生产率的领先地位,制成品出口在发达国家中制成品总额中的比例也由80年代中期的14%提高到1993年的18%。自1990年以来,美国开始使用《协调制度》或HS制度下的关税税则,从而代替了原来的《美国税则》。协调制税则是国际通用的关税税则,它改善了进口统计的分类,也可满足海关的使用要求。《协调制度》税则美国文本共将商品分为22类、97章。美国海关征收进口货物关税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该批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应税价值通常是决定于外国出口港口的离岸价格。但是1979年修改的第402条款新规定新估价标准或方法的次序如下: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同商品的成交价格;相似商品的成交价格;倒扣价格;计算价格。美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同样也发表了“节税”的声明,其中包括对美国海关退税制度、美国海关关税优惠制度等两个制度的完善。分别包括:(1)制成品必须在有关负税进口产品进口之日起5年内。出口退税额相当于出口产品中外国已负税料件税款的99%。适用退税的有普通关税、倾销税、反补贴税和标志税。退税同样适用于国内税法对进口规定的税种,以及某些种类的石油及其制品进口许可证费等。(2)第一种类型主要是涉及美国产品出口后经过有效的加工复运进口的产品,如国外修理或改制货物的复进口关税优惠,国外组装美国零部件复进口的关税优惠等。第二种类型是反映美国贸易政策,如国际贸易协定等,比如普惠制对加拿大汽车零件的关税优惠等。但是外贸逆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台时贸易逆差为1313.7亿美元,到1995年已增加到1719.9亿美元,同时,美国商务部预计到2000年出口部门将支撑近1600万个就业机会,其就业回报率将比平均水平高出30%。这些都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将目标由进口保护转向迫使外国市场“消除一切贸易壁垒”,于是新的互惠主义思想孕育而生。“新互惠主义”要求“全面互惠”,即贸易伙伴之间就开放全部市场及全部关税及非关税限制问题谋求互惠及平衡的办法,或是通常所说的“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它的主要内容是:(1)产品、部门或行业内部平衡,而非“第一差异互惠主义”下不同部门之间按比较优势的相互大体对等减让;(2)以政治决定的“成效导向”标准替代市场决定的“规则导向”标准,即不以“事前”竞争法规而以“事后”自己最终的实际出口量来决定外国市场的开放程度(3)采用固定份额或数量指标,将“自动出口限制”和“自动进口扩大”相结合,保障本国产品在外国市场的最低占有率,并限制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渗透率,这是对“有秩序销售安排”的发展;(4)单边标准和治外法权,以美国国内法作为判别“公平”之标准,对其单方面认定的“不公平”或“歧视性”贸易行为加以制裁或报复,当美国按其标准认为对手的减让程度低于本国时,美国将不再采取行动而只等待对方作出单方承让。在美国《1996年贸易政策议程和1995年总统关于贸易协定方案的年度报告》中,克林顿总统明确了其外贸政策的四个基本目标:打开外国市场、坚持“平等竞技”、为美国公司和工人实行激进的贸易促进战略、将贸易政策与全球经济战略相结合。这个“门户开放”战略是继他第一任期间提出“出口能动主义”的延续,也是“新互惠主义”哲学理念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出口保护主义”彻头彻尾的体现。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重商主义的互惠贸易思想自始至终是美国制定外贸政策的信条,这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美国的相对经济地位的竞争力。近年来新的互惠主义观点对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从规则上看也违反了美国自己努力创建的GATT成功的基础──非歧视性原则。具体说它歧视欠发达国家和较小的国家,表现为经济大国的强权,违背了最惠国待遇;同时,任何国家都可能给予进口物品与本国同等待遇的同时,仍然违反美国互惠主义的法律,故而国民待遇也遭到破坏。按照互惠主义的逻辑发展下去,最终将建立一种需要大量互惠主义的双边和部门贸易及投资政策的新秩序。这种双边及部门政策的扩散最终将使关贸总协定和多边原则变成一纸空文,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贸易摩擦,使世界贸易体系解体为霍宾斯所说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例:2007年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按序为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法国、台湾地区、荷兰,与2006年排名相比,仅有的变化是荷兰替代马来西亚成为美第十大贸易伙伴。其中,加拿大以5,616亿美元遥遥领先,中国为3,868亿美元,墨西哥是3,473亿美元,与中国相差394亿美元。从绝对值来看,美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中国的贸易额以12.8%的增幅拔得头筹。但从占美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只有中国所占份额上升,德国、英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其它五个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则有所下降。这十大贸易伙伴占美国货物进口总额的64.9%和出口总额的58.7%。美对其十大贸易伙伴除荷兰外均有贸易赤字。另外,在美对外贸易十大逆差来源国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以2,563亿美元居榜首;对日本逆差从2006年的886亿美元下降到828亿美元,仍居第2位;对墨西哥、加拿大、和德国逆差分别为743亿、647亿和447亿美元,列3-5位,其中加拿大和德国已是连续两年对美顺差净值出现下降。另外,分列第6、7、8位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沙特都是因为对美保有300亿美元以上的原油出口顺差而得以列入美十大逆差国。表三:2007年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位次国家或地区自美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对美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总额比重%1加拿大24847.731313.556165.3182中国65218.2321511.7386712.812.43墨西哥13651.921086.334734.511.14日本6275.11455-1.820810.26.75德国49720.29445.9144010.44.56英国50310.85696.310728.43.47韩国34774763.88235.12.78法国27413.241612.369012.62.29台湾26414.43830.26475.62.110荷兰33061846.25146.11.6由图可看出,应为美国它歧视欠发达国家和较小的国家,表现为经济大国的强权,违背了最惠国待遇。拿中国为例美国可以说经常找中国的“茬”,包括美国指控我国很多企业对某些产品实行倾销,具体表现为我国可能给予进口物品与本国同等待遇的同时,仍然违反美国互惠主义的法律,故而国民待遇也遭到破坏。既对我国很多企业征收反倾销税,而且其税率高达应征税额的几百倍,甚至更高。但由于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新崛起的大国,而且其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低廉,所以在WTO的推动下,美国与中国的商品交易也在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外贸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施新的“国家出口战略”。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公布了国家出口战略,确定半导体、电脑、通讯、环境保护、咨询软件工业及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6大重点出口产业。采取的措施包括减除政府对技术领先产业出口的管制、开拓新兴市场、提供贸易融资、设立中小企业出口协助中心、提供贸易咨询等,将出口的焦点集中于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环境科技、服务业、科技咨询等产业上。美国政府实施的“国家出口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92—1996年,美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6.2%,高于全球5%的平均增长速度,出口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多。第二,推动双边、多边、区域贸易,积极扩展美国对外贸易的空间。1.致力于多边贸易政策。美国充分发挥其影响力,积极参与GATT与WTO的各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谈判涉及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关税减让、劳工标准、基础电信、金融服务、海运服务等方面。同时,美国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贸易纠纷,从1995年11月到1996年11月,美国向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申诉了21起纠纷,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关税、农业政策、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等。2.推进区域性贸易自由化。1992年8月12日北美三国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克林顿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1994年决定和西半球国家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1995年他又在马德里会上与欧盟达成跨大西洋自由协定的行动纲领。3.采用双边贸易政策。美国还积极利用双边贸易谈判机制迫使主要贸易伙伴国做出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让步,使其成为美国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劳务输出的开放市场,达到削减贸易赤字,促进出口的目的。克林顿执政的第一个四年间,美国就同别的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二百多个双边贸易协定。以日本为例,仅1993—1995年美日签署二十多个贸易协定,促使美对日出口增加了85%。第三,克林顿在加强与贸易伙伴合作的同时,对与其有贸易争端的国家采取了大棒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以“对等”贸易和“公平”贸易为借口,以本国的“综合贸易法”和“301条款”为依据,尤其是利用“特殊301”和“超级301”,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同时,美国还广泛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保护本国的企业和市场。如1993年美国曾宣布对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钢材征收109%的惩罚性关税。第四,美国政府顺应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构筑全球网络贸易战略。未来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和网络已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和魅力。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实施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技术和国家利益》、《全球电子商务框架》、《IT2计划》等战略,这些战略有力地引导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促进了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美国国际竞争力也因此迅速增强。布什上台以后,贸易政策加大推行公平贸易的力度,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8月6日在白宫签署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从而使这项中断8年的总统外贸谈判授权得到恢复。美国加大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一方面,推动多边贸易合作。启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谈判共涉及七个领域,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以及贸易与环境。在对美国有利的基础上提出非农产品零关税方案、农产品减少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方案、提出开放服务市场的建议等。另一方面注重展开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9·11”事件以后,美国加强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与此同时,美国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力度。2002年3月20日,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动。2002年5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农产品补贴法案。90年代后美国关税变化以及对外贸易的变化美国自1980年7月1日起,按成交价征税。自1990年以来,美国开始使用《协调制度》或HS制度下的关税税则,从而代替了原来的《美国税则》。协调制税则是国际通用的关税税则,它改善了进口统计的分类,也可满足海关的使用要求。《协调制度
本文标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关税变化引起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4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