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7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7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订单完成周期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组织新思想——延迟制造(Postponement)1、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比较计划的重要性!规划与计划的关系。1.1、传统的企业计划的局限性以企业自身的物料需求为中心展开,受企业的资源能力约束原材料和外协零部件的供应,缺乏与供应商的协调企业计划的制定没有考虑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能力不确定性对库存和服务水平的影响库存控制难度大1.2、现行生产计划与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差距现行生产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环境决策信息需求信息(用户订单、市场预测)企业内部资源信息信息多源化企业内外资源信息决策模式集中式决策决策群体性、分布性信息反馈机制按组织层级递阶、链式反馈并行、网络反馈计划运行环境计划的刚性较强相对固定的市场环境计划的柔性和敏捷性不确定性、动态的市场环境1.3、供应链同步化企业计划的提出什么是同步化计划?为了使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实现同步生产的目的(与订单相吻合),制造商根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这些计划应能实时传给供应链上各供应商,以便使供应商制定的生产计划与该计划相协调。在供应链运作的每一个阶段,把最终用户的需求(实际)传递回去。因此,一旦实际需求发生变化,所有地点都知道,并实时产生适当的行动。1、同步化供应(是服务和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同步化供应不利的几个因素:(1)大批量订货。(2)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3)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的库存水平。2、可靠的、灵活的运作(是同步化的关键)可靠、灵活的运作应该主要集中于生产、物流管理库存控制、分销。销售与市场的角色是揭开需求。3、与供应商集成(是同步化运作的保障)大部分生产商经营的失败,除了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外,就是供应的不稳定性。应鼓励供应商去寻求减少供应链总成本的方法,和供应商共享利益。同步化供应链企业计划的三个主要问题1.4、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信息交换与处理示意图需求方销售商(用户)订货向供应方发来的浏览请求发出的数据用户和订货信息下载向供应商发布制造商生产与采购需求信息库存信息处理主生产计划处理企业内部浏览物料需求计划生成原材料外购件需求计划在制品完工产品车间生产作业信息入库信息计划材料与人工设备消耗成本执行核算InternetInternet生产进度信息Internet采购计划向用户开放1.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的特点在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的制定增添了新的特点:(1)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纵向:上下游企业。横向: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能力平衡:指生产能力与订单任务之间的差距。合作企业、外包企业的生产能力都应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能力中去。(3)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一般是三个计划的环,而且都在企业内部(1)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2)投入产出计划——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衡)——投入产出计划(3)投入产出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投入产出计划名词解释在闭环MRP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称粗能力平衡,主要面向主生产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称细能力平衡,主要对象是相关需求件。独立需求: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相关需求: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在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的特点(1)主生产计划——供应链企业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2)主生产计划——外包工程计划——外包工程进度——主生产计划(3)外包工程计划——主生产计划——供应链企业生产能力平衡——外包工程计划(4)投入产出计划——供应链企业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衡)——投入产出计划(5)投入产出计划——上游企业生产进度分析——投入产出计划(6)投入产出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投入产出计划1.6、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外协生产和业务外包的要求)2.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准时制生产和同步化的要求)3.提前期管理(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的要求)4.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的要求,多点多方库存模式)(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2、供应链管理下的订单完成周期现状: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的要求:1、市场对产品更新的要求: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早期的机械式打字机的寿命周期是30年电动式打字机的产品寿命周期约为10年电子式打字机的产品寿命周期约为4年2、市场对企业响应能力的要求:响应时间越来越短过去,由于产品寿命周期长,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开发新的产品现在留给企业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企业的响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准时生产(JIT)的环境下,提前期越短企业越具有竞争力2.1订单完成周期(Order-to-deliveryCycle)1)生产周期的概念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到制品完工为止所经历的日历时间。毛坯生产周期零件的生产周期:零件的工序生产周期之和部件装配周期产品装配周期2)订单完成周期(Ordercycletime)从接到用户订单起到交货为止的时间。订单完成周期的可靠性比订单完成周期的长短更重要3)订单完成周期的构成:用户提出一个订货需求订货信息进入企业系统按订单组织生产按订单完成产品装配运输向用户交货订货-交货周期(以定制家具为例)1.订货沟通3天时间变化1-5天2天时间变化1-3天2.订单处理3.订单生产或进货5天时间变化1-9天3天时间变化1-5天4.运输2天时间变化1-3天5.顾客接收总计3天1525天订单完成周期的组成安装调试周期订单接收周期计划周期加工周期物料计划与采购周期供应商的周期厂内运输周期接收检查周期装配准备周期等待时间装配时间工序运输时间发货准备时间向用户运输时间商务与计划时间物料周期装配周期分销周期不断缩小企业订单完成周期和用户期望的订货交货周期之间的差距,是一个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增加价值和增加成本的时间构成原材料储存产成品储存生产运输用户交货地区仓储成本增加的时间(促销、存储和运输成本是资金的时间成本)价值增加tp消除或者减少不增加价值的活动原材料储存产成品储存生产运输用户交货地区仓储时间t价值增加p2.2缩短交货期的措施——时间压缩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流水线生产、并行工程、成组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看板管理、准时生产制、精细生产、柔性生产、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等,提高工作质量及生产效率;先进的管理技术:物料需求计划(MRP)、资源需求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通过信息共享,达到敏捷性;先进的设计技术:通过CAD缩短客户定制时间。压缩时间的四个层次: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缩短加工时间、物流时间;提高机器设备的柔性,缩短调整准备时间;运用先进的设计技术,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供应链整体柔性,缩短响应客户需求的总周期。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总体模型3.1几个概念的新拓展1)供应链管理对资源(Resource)概念内涵的拓展(企业内、企业外)2)供应链管理对能力(Capacity)概念内涵的拓展(整个供应链内)3.)供应链管理对提前期(LeadTime)概念内涵的扩展(淡化时间长短,强调准时!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准时交货)3.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管理组织模式3.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特征1.开放性2.动态性3.集成性4.群体性5.分布性3.4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及其特点1)生产计划特点2)生产控制模式的特点(1)订货决策与订单分解控制(2)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订单运行流程QFD方法有助于企业从检验产品转向检查产品设计的内在质量。QPD把客户的要求转换成相应的技术要求,帮助企业的研究小组系统化地达成共识。要回答的问题:做什么?什么样的方法最好?怎样用最好的指令去完成工作?对员工与资源有什么要求?QFD:Quality(质量)、Function(功能)与Development(发展)QFD:Quality(质量)、Function(功能)与Development(发展)QFD的四阶段瀑布式展开顾客需求质量关系矩阵策划质量设计要求质量设计相关矩阵设计需求零部件要求设计要求零部件要求零部件需求工艺要求工艺要求工艺需求生产要求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1)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协调目的:为了实现供应链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协调机制,以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的发生,使供应链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协调内容:生产--供应;生产--销售;库存--销售;多个工厂之间的协调。2)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中心化协调。集中决策,反应迟缓非中心化协调。分散决策,同步化差混合式协调。兼有独立性与同步性,协调性好3)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目的:通过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的跟踪与反馈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订单,及时交货。(1)跟踪机制的外部运行环境①.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上、下游企业联系的窗口)②.制造部门(采购验收、汇总进度信息)③.生产计划部门(滚动编制计划,对上下游企业负责)(2)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即主生产计划完成后,各子计划的定制情况)(3)生产进度控制中的跟踪机制(分析生产进度与生产计划要求的差异)跟踪机制运行环境5.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组织新思想——延迟制造(Postponement)延迟策略是指将供应链中的某些产品客户化的作业流程,延缓至顾客订单确定后才进行;由于延迟策略并非靠预测未来需求量来制造产品,而是根据实际的顾客订单,如此可避免产生成品的存货,因此延迟策略也比较适合运用在对存货成本敏感度高于对配送成本敏感度的企业。延迟的实质: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寻找不同产品差异点,尽可能延迟差异点生产的时间,这样就减少了制造上复杂性,同时可使预测误差减小,降低需求不稳定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从MP(大量生产)MC(大批量定制)1)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2)实施延迟的途径(1)工艺重构。即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步骤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成为具体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工序尽可能往后延迟。(2)通用化。是指采用通用零部件或工艺以减少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提高在制品库存的柔性。(3)模块化。是指将一个完整的产品分解为一些便于组装在一起的模块,而在设计阶段,将各种功能放进各个模块。(4)标准化。即用标准产品替代一个产品系列,实现标准化的方法之一是建立特定顾客可能需要的几个备选方案。3.供应链环境下的延迟模式制造延迟物流延迟完全延迟制造延迟将制造中比较简单的制造程序,或最后组装、包装、贴标的程序延迟至顾客需求已知后才进行。目标:尽量使产品保持中性及非委托状态,理想的延迟应用是制造相当数量的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以实现规模化经济,而将最后的特点推迟到收到客户的委托以后。基本观点:在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尽量使产品保持中性及非委托状态,制造相当数量的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以实现规模化经济,等收到客户订单后,才从事产成品的生产。物流延迟在制造上
本文标题:第7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4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