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北斗星: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意象
北斗星: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意象隐逸是古代士大夫仕途失意,厌倦官场后的归宿之一。西晋的竹林七贤、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孟浩然、宋代的林逋……,他们或啸傲泉石,举杯邀月;或柴门篷户,安贫乐道;或躬耕陇亩,闲话桑麻;或净身修禅,妙辩庄老。性之所至,高绝风尘。中国文化中的隐逸情结非常浓厚,经久不散。菊花、修竹、长松、三径、五柳等点缀于诗坛上的诸多隐逸意象为潇洒出尘、归隐山林、遁世无闷的隐者建筑起了一座座多彩的精神家园。1.梅花梅花是山林隐逸者的精神寄托。高山幽谷荒村水泽,凌寒独开暗香浮动,远离尘世孤芳自赏,梅花的这种生态与处江湖之远的山林隐逸者有天然相近之处。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南宋大厦将倾,山河沦于敌手,天地寂寥,烟笼雨霁,隐居闽中的作者是以傲霜吐艳的梅花作为精神支柱的。杨无咎《柳梢青》:“为爱冰姿,画看不足,吟看不足。已恨春催,可堪风里,飞英相逐。只应自惜高标,似羞伴、妖红媚绿。藏白收香,放他桃李,漫山粗俗。”杨无咎不愿依附权贵,朝廷屡召不应,作此词明志。那些“妖红媚绿”的漫山“桃李”,阿谄趋奉,丑态百出。梅花“自惜高标”羞于与之为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寄迹山水的隐逸情怀。“风流无俗韵,恬澹出天姿”的梅花香彻隐逸诗词,是历代文人墨客送给孤标者的一束心香。2.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是一种意象,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审美意趣。月亮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在为山川增色的同时,也引无数隐逸诗人折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皓月当空,山泉清冽,诗人坐拥溪月,石径探幽。明月、清泉等意象表现了诗人远离俗世,寄情山水田园的人生选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园田居》)洒遍田野的是月光,也是诗人自耕自食、高蹈避世的愉悦。多情的月亮,诗人的知己。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普通星体,更是通脱淡泊的隐逸情怀的象征。3.菊花菊花,花之隐者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笔下的菊花素净文雅、色彩灿妍、风骨坚毅、令人羡慕。菊花丰富的意趣正好体现了陶渊明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对恬淡安好,幽独高雅的隐士生涯的神驰。4.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论语·子罕》)松柏孤直耐寒,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也烙下了隐逸者孤傲耿介的情结。“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李山浦《松》)“清泉绝天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态。”(苏舜钦《无锡惠山寺》)诗人托志趣于长松,道尽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李膺《隐逸》)诗人以石为枕,以松为伴,恬淡平和,率性而为,傲视尘俗,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5.桃花桃花作为桃源的意象,饱含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宋末元初的谢枋得在诗中把自己隐居地比作桃源,将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像桃花源中一样不记时日,看到桃花开放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诗人看到落英缤纷,花落流水担心会有“渔郎”问津,害怕暴露“桃源”所在,表现了作者隐居的坚定态度。“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的风调,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全诗借“桃花流水”抒发诗人高蹈尘外,醉心山林的隐逸情怀。6.麋鹿麋鹿素有“瑞兽”之誉。性喜山泽,体态雄伟,角如梅枝,尾似长鞭,或静如处子,或动若脱兔,自有一种超然情趣。这种超然情趣令人联想到逍遥自在,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友人生活在一个山青水秀、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飞泉,耳闻钟声;可以与麋鹿为伴,与青松为友;可以浪迹山林,心游道院。这首诗借麋鹿等意象讴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无踪的隐逸风采。7.鸡鸣、犬吠说到鸡鸣、犬吠,我们会想到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他理想的田园生活时的两句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在描写自己远离市朝纷扰的归园田居生活时,常常会运用鸡鸣、犬吠的意象。如陆游《幽居》:“喔喔鸡鸣树,狺狺犬吠篱。谋生已过足,富贵亦何为?”诗人笔下的鸡鸣、犬吠是太平生活的标志,也是诗人趋本归真、复返自然心境写照。8.竹枝叶柔柔,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清秀俊逸的修竹以神姿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虚而有节之美与圣贤高洁、谦逊的情操契合相印。正因为竹如此引人,古代不少隐逸名士远离红尘,隐居深山僻壤,满野竹林是他们最理想的解脱之地。他们以竹为伴,视竹为友,醉心竹林,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王维历经安史之乱,饱尝尘嚣烦恼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竹里馆,潜心修行,彻悟佛法,静习禅定,归心淡泊。诗人托身于广袤的竹林,沐浴于修竹篁韵之中,如痴如醉,沉溺其中。“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七律·池上闲咏》)诗人白居易,仕途几经挫折,晚年退居洛阳。月照林上,竹影婆娑,诗人漫步竹间,赏月桥头,惬意悠闲。白居易以诗言志,借竹的形象抒发自已格守淡泊的人格和情操。9.牧童、短笛、牛背“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栖蟾《牧童》)诗中春风、细雨、青草和牧童、短笛、老牛和谐地融为一体,景色自然怡人,牧童悠然自得。诗人以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这首田园牧歌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诗中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将率性而为、崇尚自然的隐逸情结熔铸于牧童、短笛、牛背组成的清新悠闲的画面之中。在隐逸诗人眼中,牧童、短笛、牛背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10.柴门、岩扉、松径柴门、岩扉、松径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这类远离人寰的幽境与丝竹乱耳、红袖飘香、车马喧闹的尘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最易表达隐者返璞归真、率性自然、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倚杖柴门,临风听蝉。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舒适惬意,哪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比拟的?11.鹿门《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这些诗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仰先贤,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12.三径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13.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东晋著名诗人、隐士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情怀和人生追求。至此,“五柳”成为隐逸的代称。“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人以陶潜自况,刻画了一个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狂士形象。14.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古典诗词中常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文人墨客闲雅的情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杨炯《庭菊赋》)“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柳永《玉蝴蝶·重阳》)15.梅妻鹤子林逋,北宋著名隐士,为人清高孤傲,据说一生不仕不娶,曾经泛舟西湖,结庐孤山,植梅放鹤,与梅花、仙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林处士鹤妻梅子,可称千古高风矣。”(彭孙遹《金粟词话》)后人用“梅妻鹤子”表示隐居或清高。“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宋•文及翁《贺新郎·游西湖有感》)“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16.盟鸥盟鸥指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古人往往盛赞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才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欲与之结盟为友,常来常往,一起优游闲适。17.鹤怨猿惊鹤怨猿惊,用于表达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语出孔稚《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还老是呆在尘世里当官,惹先贤隐士嘲笑呢!词人以带湖的仙鹤老猿埋怨惊怪其主人的迟迟不至,表达自己急切归隐的心志。
本文标题:北斗星: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4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