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光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2、下图是小涵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B.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C.在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像的上方D.用手拿凸透镜去看远处的山,看到的是山倒立缩小的实像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小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2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8、如图所示,小猫没有叉到水中的鱼感到很奇怪,其原因是()A.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小猫看到的鱼变浅了B.由于光的反射,小猫看到的鱼变深了C.由于光的折射,小猫看到的鱼变浅了D.由于光的折射,小猫看到的鱼变深了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0、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不.相.符.的是()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3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13、下列叙述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毕业合“影”B.立竿见“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1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水中的倒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C.鸽子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放映电影是由于光折射形成的1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主要反应光具有能量的是()1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8、下列情形中,与近视眼矫正相符的是()19、“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了水中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420、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B、5cmC、7cmD、9cm21、以下是小明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22、下面四幅图中有关光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上出现竖直杆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因B.漫反射中的有些光线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C.右边同学能看到水中硬币的像.是由于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D.医生能通过光纤看到病人体内的病灶是由于光只能传递能量23、根据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B.利用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C.“削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AB两点间取火D.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二、非选择题:24、教室里各处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_,但有时也有部分同学感觉黑板“反光”,为了避免此现象,同学们往往会采取“挂窗帘”的办法,“挂窗帘”可以减弱“反光”的道理是.25、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削冰”就是把冰制成,“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位置。26、一位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某次实验蜡烛距透镜18cm,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像的特点是,据此人们制成了。27、小雪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_______1.6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8、在“小小镜头,展家乡风貌”的恬动中,哈尔滨市某中学摄影小组的新新同5学,在拍摄太阳岛风景的时候,发现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太小了,他应将照相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同时将暗箱(像距)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29、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30、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3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该实验所需测量工具是;将一张白纸放在镜中的蜡烛像处,纸张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32、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蜡烛像;则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蜡烛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33、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平面镜的作用是。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cm.34、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36、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m。若人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m/s。637、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填“实”或“虚”)像.已知湖水深10m,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m.38、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39、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通过平面镜看蜡烛的火焰,请画出他看到火焰在镜中像的光路图。(可取烛焰上任意一点画出一条光路即可)40、在下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41、如图所示,OO’是凸透镜的主光轴,A’B’是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用作图的方法找出右侧焦点F的位置。42、如图,M、N是由某一光源发出,经平面镜L反射进入人眼的两条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画图的方法确定光源S的位置.43、晓彤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1)如图所示,他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光斑,得到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5cm处,并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像的性质是像。(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至图中光具座45cm处,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原因是,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晓彤想看到烛焰的像,请你帮晓彤想出合理的办法。744、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蜡烛、玻璃板、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1)甲组同学所用玻璃板没有镀膜,乙组同学所用玻璃板后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中,______组同学所成像更清晰。(2)甲组同学在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点燃蜡烛为A,未点燃的蜡烛为B,则是用未点燃的蜡烛B替代了___________(填“A”或“A的像”);乙组同学在研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测量物距及像距时应该测量蜡烛到__________(填1或2)的距离。(3)甲组同学由下表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其中的错误及不足之处是?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同学们在进行光学知识复习时,来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1)第一小组进行“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现:若光从BO入射时,反射光线从OA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小组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从光屏一侧看,光屏上却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3)第三小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发现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像(写出具体成像情况);当蜡烛从较远处靠近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先变小后变大”)。46、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8(1)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2)当u=7.5cm时,像的性质为;(3)小华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_____。(4)小华对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后进行分析和处理不但得出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物体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像的性质;还发现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47、小文和小涛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根据以下场景回答问题:(1)体验猜想:小文在平面镜前5米、10米、15米处都感觉到镜中的像比自己小,因此他的猜想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比物体小”;小涛把手放在镜子上,看到手的像和手一样大,因此他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谁的猜想与物理规律一致?答:;谁的猜想依据更充分?答:;(2)证据处理:他们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玻璃板、每次物体以及物体像的位置,并且用刻度尺和量角器测得数据(如图甲)。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两条平面镜成像规律:①;②;(3)问题聚焦:实验时,小文看向玻璃板(如图乙),发现小涛摸到烛火了,可小涛并没觉得
本文标题:光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5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