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景物描写Acompanyisanassociationorcollectionofindividuals.2018学习目标•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写作指导描写景物,关键是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练就的观察能力。学习描写景物,首先就要走进具体情境,细心观察,如此才能“眼处心生句自神”(元好问语)。细心观察的第一步是确立好观察点。定点观察,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就像一个摄影师,把镜头一会儿推远,一会儿拉近,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观察景物才全面。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写景时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除了在固定的观察点上观察,还可变换观察点,即所谓“移步换景”“选点描绘”。法国大文豪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每一处景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会为景物涂上不同的色彩;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景物又会展现不同的风姿;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又会给景物带来各种变化。写景要写得好,就要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景物的“个性”,而这些“个性”往往就体现在景物的“细微”之处。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所写的多为寻常细节,如“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以及人们寒暄中的语音语调。甚至以枣的形状颜色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从中秋到晚秋的时序推移对北京最“有名”的秋景,却是闲闲带过,几不着墨。这样写,似乎少了一些“北京的符号”,却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了故都的秋韵秋味,也更好地佐证了作者将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所做的对比。描写的成功,正因为作者在观察中抓住了“故都的秋”不同于别处秋天的细微“个性”特点。写景要写得好,就要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景物的“个性”,而这些“个性”往往就体现在景物的“细微”之处。描写景物要讲究顺序描写景物要讲究顺序,一般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的安排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选取固定观察点,按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描写各位置上的景物;二是不取固定观察点,采用游览顺序,其优势是层次清晰,犹如绘画中的长卷。采用时间顺序的优势在于能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实际的文章写作中,人们往往会把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起来运用,这样写来,景物丰富多彩而又层次井然。采用逻辑顺序的优势是能面对较为复杂的写作对象,充分彰显作者的写作意图。要调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全方位观察感受景物。如《春》中“花里带着甜味儿”就是嗅觉的体验,“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则又是听觉的感受。描写景物,要学会融情于景,把主观感情投射到景物上,写出特定心境下看到的景色。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中,使景物鲜活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当景物在自己心灵上激起波澜时,要善于捕捉此时对景物的独特发现,写出景物非同寻常的美。如《济南的冬天》中,薄雪“忽然害了羞”,让我们看到了姑娘似的娇媚;水因水藻而“不忍得冻上”,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万般柔情。描写景物要调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全方位观察感受景物描写景物,要运用联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果树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人们熟知的“火”“霞”“雪”来比喻盛开的花朵,让读者感受到了花儿的鲜艳和勃勃生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是由“花”放飞了想象,由眼前的“花”想到了将来的“果”,把读者带到了鲜果满园的丰收季节。当然,把景物的特征描绘出来,并不是说写景一定要依赖于华丽的辞藻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关键还是准确和具体。有时候不用一个形容词或副词来描写,只说一句极简单的话,但因为说得具体,说得有感染力,也能使人恍如亲历。描写景物,要运用联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我望着天空、树木和青草,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来没有的快感,我恨不得变成母牛,好去吃草。”(福楼拜语)这就是把情感和意志移入景物中,去收获满眼的瑰丽和丰富。自然景物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不同人物的眼中,却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色彩。观察景物,要注入感情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观察景物,要注入感情色彩景物描写1、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细心观察,确立好观察点:定点观察、移步换景、选点描绘。写出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景物的个性(“细微”之处)2、要讲究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要调动多感官,全方位感知4、要注入感情色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运用观察景物——一次实战演练请你在三秒内判断图片中的四块积木相同吗?请你观察下图中这是同一个人吗?请你比较下图中的气球大小?这四朵玫瑰相同的吗?请你观察下图的正方体有什么特点?你的发现?角度不同,效果有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描写景物朱自清的《春》“春花图”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山”、“雪”《雨的四季》学过的名家作品是怎样写景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写春花就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先写树花,再写地上的野花。在写眼前的春花时,不由得想象了秋后丰收的景象“闭了眼,树上彷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拟人手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春花争相开放、生机勃勃的姿态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出来。景物描写的角度1、定点观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动用多种感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定点观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生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在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1、定点观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3、动用多种感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感官眼、耳、口、鼻、手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感知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4、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源记》中多处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属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桃源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实战演练评一评,议一议1、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哟,一望无际的前方是一片片的狗尾巴草!2、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笔直的公路,黄黄的草,矮矮的山丘,窄窄的路.......实战演练品一品议一议有一条路它通向未知的远方,路的两旁有金灿灿的麦田。从路旁向远方眺望,只能望见一座座连绵起伏不绝的高山,哦,远处好像还有几处人家。我站在路旁抬头仰望天空,他是那么的一望无际,朵朵棉花糖似得白云浮在天空。突然一阵微风轻抚过麦田,麦苗轻摇,好似与他嬉戏......期待你的精彩片段......课堂总结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以及美丽的校园,只要对我们的自然心怀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方法,那么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美景就会呈现在你我的面前。写景方法1、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2、有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3、从不同的角度(多角度、多感官)全方位感知4、运用多种手法(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修辞、融情于景等)注入感情色彩今天收获作业:•走出家门,留心生活,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的东西让你流连忘返。每天选择一处景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作。谢谢观看THANKYOU
本文标题:学习景物描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6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