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基于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
第12卷第1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No.12010年2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Feb.2010收稿日期:2009-10-16作者简介:王雪英(1972-),女,辽宁盖州人,副教授。基于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王雪英,许东,刘春香(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针对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筑构造理论教学应与生产实践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观点,分析了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加强构造课中实践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为今后的建筑构造教学作出指导。关键词:建筑构造;实践性教学;建筑设计;系统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27X(2010)01-0137-02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建筑物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学科。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往往只将建筑设计课列为重中之重,重视的是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普遍反映因对构造课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缺乏而不具备施工图设计实践能力,基于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陈旧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老的构造做法已趋于被淘汰。例如2000年初预制空心楼板就几乎被现浇楼板所代替;“禁实”后多层住宅往往采用框架结构,墙体材料也由空心砖替代了实心粘土砖;石材幕墙的湿挂做法由于存在许多弊病而被干挂做法所取代……而建筑构造课教材中的许多构造做法不能与时俱进,由于教材的修编速度滞后,空心楼板、实心粘土砖、湿挂石材幕墙等做法在教材中仍占主导,而新的构造做法却未能及时补充进来,当前兴起的绿色建筑构造更是无人问津。这导致学生还未出校门所接受的知识就已经落伍。(二)缺乏实践教学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需要将书本中所学到的节点与施工现场中所看到的实际构配件进行对应,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对构造做法的理解能力。而目前设于建筑构造课程后的建筑构造实习环节存有许多现实问题,如施工单位考虑到现场的安全往往不愿意接受人数较多的学生集体参观,即便勉强接纳,短时间的走马观花、现场的施工进度与教学实践内容脱节等原因也使得实习多留于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实习目的。(三)缺少与建筑设计课程的联系目前,建筑设计课程多偏重于建筑的功能组织、空间造型和艺术形象处理能力的培养,缺少建筑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于设计课设计出的方案往往不知如何“建造”出来。虽然,在大学三年级相应安排有设计集中周(施工图综合训练),该环节对构造节点详图绘制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期末时学生本身精力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短短的课程设计周要求学生将复杂的设计方案作出相应的“构造节点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多数学生为赶交作业,互相拷贝节点详图致使节点详图与实际设计方案“不交圈”,使建筑设计脱离节点构造而无法实现。二、教学改革(一)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化高校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讲解者,更应是新构造技术的倡导者。为此,教师应广泛搜集学科的前沿138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期知识,通过参与工程实践和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及时补充学科新知识。让学生了解学科新动向,开阔学生视野,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以期达到教学与实践接轨的目的。此外,在讲解构造设计原理时,需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化。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构造设计原理的系统化讲解,提高学生的构造设计能力,以不变的设计原理应对日新月异的构造做法。具体讲解可参照樊振和编写的《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一书。本书昀可取之处在于,将建筑构造的全部内容作了系统化(以“建筑承载系统”、“建筑围护系统”、“建筑装修”、“建筑变形缝”划分)的优化整合,并特别强调“以建筑构造原理为基础掌握庞杂的建筑构造内容”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不同部位但遵循同样构造原理的构造做法对应作比较介绍,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墙身防水的构造节点部位虽不同,但遵循的是同样的设计原理,即“材料防水”结合“构造防水”,无非都是“堵”+“导”的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建筑部位以及应用的防水材料特性差异作出合理选择。通过此种比较讲解,可将繁杂的构造节点做法化零为整,让学生在理解个体的基础上从大局把握问题所在,真正将构造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学会如何运用所学构造知识为个性方案进行创新的构造设计。(二)加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1.加强构造实习实践环节管理。为了使短时间的构造实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昀好于构造实习前期通过多媒体课件明确提出参观要求和汇报要求,并列举施工现场实例展示学生重点需参观的内容。参观前请工长介绍工程概况,并带领学生边参观边讲解。参观后学生通过熟悉工程图纸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参观。工地参观后,学生需将工地拍照进行整理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参观汇报,并将实际图片绘成节点详图写于实习日记中。教师需将每年的实习成果(图片、摄像)进行分类整理插于理论教学环节的多媒体课件中,结合对应内容进行讲解,使教学展示效果更为直观,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2.建立构造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是教学课堂及施工现场的延伸地。教师可组织学生将常见构造做法制成实物模型,实物模型需显示其内部构造层次,展示于构造实验室中用于直观教学。学生也可通过模型课用ABS板、有机玻璃、泡沫塑料等材料替代实际建筑材料将建筑构造节点、楼梯等按比例缩小制作成模型。(三)以建筑设计教学引导建筑构造教学为加强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教学联系,需于施工图综合训练周前就对构造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具体可结合设计课或构造课作业进行:找出校园内现有实例,依照已有的建筑外观绘制节点详图(如墙身大样),使学生建立起节点详图应与设计对应的概念;或者在构造课程以后的设计课环节中,鼓励并指导学生将自己方案中的特殊节点进行构造设计并制作成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其方案的技术性表达能力。等到设计集中周(施工图综合训练周)时,再让学生以建筑设计课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为依据进行构造设计,学生在施工图训练中无从下手的现象将得到改善,从而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模式。三、结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于将其应用于实践,建筑设计也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基于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强化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对建筑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上手”,从而驾轻就熟。参考文献:[1]杨维菊.建筑构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华中建筑,2007(4):137-141.[3]宋桂杰.从建筑到构造——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7):60-62.[4]张琳.加强建筑构造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尝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3):80-81.[5]周拥军.关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7):35-36.(责任编校:付春玲)
本文标题:基于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