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5课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
第5课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北京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课程标准1.爆发原因736年左右,上在位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时李林甫为相,时谓之“口蜜腹剑”,安禄山得宠。张九龄因谏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无复直言。——《资治通鉴唐纪》皇帝怠于政事;奸相掌权;边将得势;吏治昏聩。一、安史之乱励精图治——纵情享乐,惰于朝政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后宫宫女增加到四万人,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到了天宝间,更加耽于享乐,挥金如土。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宠幸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1)政治日益腐败“(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资治通鉴》李林甫执政19年,是造成唐朝腐败政局的重要因素。选贤任能——任用奸臣,吏治腐败(1)政治日益腐败玄宗时期,由于经济加速发展,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权贵及其亲属们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有近半的农民失去土地而成为流民。(2)阶级矛盾尖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玄宗宠爱杨贵妃后,杨氏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3)地方权力过大,外重内轻节度使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为防止边倕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唐代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管理军事,而且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唐朝对节度使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边疆的节度使权力越来愈大。“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新唐书》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3)地方权力过大,外重内轻至玄宗时,国内益臻安富,而朝廷之对外经营,亦益趋积极,于四边境置十节度经略使,共兵额486900人。而府兵制既坏,此等边兵多出招募。一面形成外强中弱之势、一面又因坐养巨额军队,而影响及于全国之经济。——《国史大纲》(4)大力拓边,国力虚耗“开元初,每岁边费约用钱二百万贯。及末年,至一千万贯。天宝末,更加四、五百万。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5)过分重用胡人又玄宗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战功进,尊宠间己,乃请专用蕃将,于是诸道节度多用胡人,其所带镇兵,间亦杂有大量之胡卒。其先本用兵防胡,其后乃变为豢胡为兵,全失本意。……唐人既不严种姓之防,又不能注意于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而徒养诸胡为爪牙,欲藉以为噬搏之用,则宜酿成此旷古未有之大祸矣。安、史之乱,蔓延大河南北,破两京,延及九年。讨平安、史乱的诸将,亦几乎尽是胡人。——出自《国史大纲》(6)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举兵叛唐。安禄山头像安禄山本营州杂胡,玄宗授以大权。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18万。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实力强大。明皇幸蜀图马嵬驿之变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756年,太子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任命郭子仪、李光弼平叛。763年,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755年,范阳起兵,一路南下,入河北,渡黄河,攻占东都洛阳。756年,攻克潼关,入长安。756年,唐玄宗逃往成都。唐帝国原有的府兵制已经衰落,关中、京师地区兵力空虚;叛军实力壮大。内地军队,民疏于战,“太平日久,人不知战”,战斗力弱;叛军起兵前,就经常与契丹、奚这些草原骑兵打仗,作战经验丰富,加上东突厥加入后,精锐猛将云集。唐朝统治阶层矛盾造成指挥失误,葬送了短期内平叛成功的大好机会。为什么“安史之乱”八年之久才平定?《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3.安史之乱的影响(1)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时间全国户数全国口数安史之乱前891470952919309安史之乱后19331346990386百姓家园荒废,人口锐减,军力人力匮乏。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黄河流域受破坏最大,凋敝不堪,满目荒凉。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统一的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安史余党和平叛功臣形成藩镇割据局面。(2)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唐自安、史之乱以后,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互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国史大纲》安禄山乱兵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数十年后,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3)边防空虚,危机四伏削弱了中央力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力日渐衰弱由胜到衰安史之乱1.外有藩镇割据,削弱国家力量二、唐朝的灭亡历史上宦官擅权,与王室骄奢成正比……——《国史大纲》为唐朝带来“元和中兴”的唐宪宗被宦官弑后,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八世,宦官立者七君。公元835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等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权。文宗以观树上甘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后院欲斩杀,被发觉,双方激战,李训等朝廷要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遭灭门,事变后受株连被杀一千多人。2.内有宦官专权,加剧政治腐败甘露之变“(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资治通鉴》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上。战争不断,涂炭百姓,唐政府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极为尖锐,起义不断。3.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王朝统治朱温(852年-912年)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曾被唐廷赐名朱全忠。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唐朝289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3.朱温建政权,唐朝结束三、五代十国(907年-960年)五代十国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唐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以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后周建北宋为结束。三、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政权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荆南、后蜀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此所谓五代十国,其实只是唐室藩镇之延续。——钱穆《国史大纲》★五代中只后唐都洛陽,尚是东周、东汉、西晋、北魏之旧都。其他四代皆都汴(开封)。直到宋代不能迁都。此证黄河流域之气运,不仅关中以西不复兴,即中部洛陽一带亦不够再做文化、政治的中心点。中国社会的力量,渐渐退缩到东边来。课堂练习列表比较唐玄宗前后期统治的不同,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勤于朝政惰于朝政用人任人唯贤任用奸小吏治吏治清明吏治腐败局面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推动唐朝走向盛世;导致帝国由盛而衰。
本文标题:第5课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1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