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猫》课件
图片欣赏: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郑振铎(1898—1958)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yōuyùsèchàngquánsǒngyǒngchéngzǔníngdīngzhǔ浏览课文:•1.文中写“我”家养了?只猫。•2.其中重点写的是第?只猫。•3.文中分别在哪些段落写这些猫的?1-2第一只3-14第二只15-34第三只三只第三只细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完成下表。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一只花白猫第二只小黄猫第三只丑猫从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的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宠物宠物病死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一缕酸辛怅然愤恨诅咒路人(1—2)(3—14)(15—34)张婶捡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不活泼忧郁懒惰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被我打伤致死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第一、二、三只猫档案记录表: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品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4、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5、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6、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活动:小神探破案:《芙蓉鸟被害》。重点品读(15-34段):第三只猫的故事芙蓉鸟被害案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第三只猫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冤案案件定性: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原文)案件反思:难过、自责、内疚。妄下断语不能说话误解以貌取人偏见待人主观断事(强)我——————————————猫(弱)你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弱小者、不受欢迎者常成为误解的对象。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勿以貌取人———博爱•勿偏见待人———平等•勿主观断事———民主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多”,为什么?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冤枉了第三只猫,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且这个过失无法补救,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此两句一前一后,前后呼应,是作者在继续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的两次震撼。•①表现的是当别人夺去自己所爱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②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前两只猫真的“幸福”吗?议一议活着玩偶地位死去可以替代失踪了无牵挂——同样的悲哀!小生命的悲剧!创作背景:《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郑振铎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郑振铎在他的《新文学观的建设》一文中提出“文艺的对象,应该是被侮辱与被践踏的血和泪”的主张。小人物的悲剧!表达对弱势小人物的同情,对专制、霸道、缺乏关爱的社会的谴责!悲剧不再重演!关爱小生命,小人物!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不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说一说:在第(?)张图片中,我看见(?)被(?),它(们)看上去很(?)。如果我在边上,我会(?)。写作手法•1.抓住事物特征,生动的细节描写。•2.对比烘托。•3.心理描写•4.设置伏笔。•5.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猫》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2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