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7.走进贝类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贝类。2.了解贝壳在生活中的应用。3.引导学生搜集贝壳,尝试制作贝壳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海的情感。4.学会团结礼让,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贝类,了解贝壳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引导学生搜集贝壳,尝试制作贝壳标本。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各种各样的贝壳及贝壳制品。2.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各种贝类的图片及资料,分装在资料袋中,并标注好“图片”、“资料”字样。3.准备放大镜每人1个。教师准备:1.搜集各种各样的贝壳及贝壳制品,将学生搜集的贝壳分盛在篮筐中,每组一份。2.煮熟的贝类(牡蛎、扇贝、贻贝、蛤蜊、缢蛏、竹蛏、玉螺、毛蚶等)的拼盘6份。3.蛤蜊吐水、扇贝走路的录像及资料。4.鹦鹉螺手偶,“贝类大观园”大幅背景图一张。5.观察记录表格6张(每组一张)。教学过程:一.角色介入,激情导入。(提前组织学生围坐成半圆)1.教师呈现手偶,声情并茂地问:“XXX班的小朋友,猜猜我是谁?”(生答:海螺)2.鹦鹉螺妈妈(教师):我是鹦鹉螺妈妈,我今天是来邀请大家去我们“贝类世界”坐客的,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生答:愿意)那让我们准备一下,马上出发——“走进贝类世界”。(板书:走进贝类世界)[设计意图:以“海螺妈妈”的角色介入活动,符合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会很快地将自己融入到情景中,会心潮澎湃地想去“贝类大观园”看看,参与活动的积极情趣油然而生。]二.走进“贝类大观园”——初步认识部分贝类。提前创设“贝类大观园”的场景,将煮熟的贝类拼盘分组摆放到桌上,将盛有各种贝壳的篮筐分组“藏”到桌洞里或者桌子下。1.课件播放《大海的摇篮曲》背景音乐。鹦鹉螺妈妈(教师)手持“红螺壳”,学生每人手持一枚自己搜集的“贝壳”,在老师的引领下边表演边朗诵诗歌《小海螺》。2.引导学生按组坐好。鹦鹉螺妈妈(教师):到我们“贝类世界”了,快快入座吧!3.小组交流活动。(1)师:我们“贝类世界”的贝壳丰富多彩,仔细看看,你都认识谁,和同伴说一说。(2)集体交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的贝类吧!学生介绍拼盘中认识的贝类(教师随机板贴贝壳相应的名字)(3)引导学生认识不熟悉的贝类。①师:我们“家族”里的哪些贝类你不认识呀?②学生出示自己不认识的贝类,教师指导认识,相机丰富对“竹蛏”、“鹦鹉螺”的认识。a.提问:小客人们,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叫“竹蛏”吗?b.可以放手让学生汇报,若生汇报不出,则教师以“竹蛏”口吻介绍:竹蛏是双壳软体动物,两壳合抱后呈竹筒状。c.师:小客人们,你了解我鹦鹉螺吗?(随机出示鹦鹉螺手偶)d.指生介绍,若生不了解,师:你想了解我们吗?(想)那我来为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们鹦鹉螺早在4.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被称为海洋中的“活化石”。4.观察体验活动,感受贝类的特点。(1)师: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贝类有什么共同的结构呀?(有贝壳和身体)(2)师:请在小组中有秩序地摸一摸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外壳,体验一下我们贝类的身体和外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呀?和小组里的伙伴说一说。①组内触摸感受贝类的外壳及身体,并交流。②集体谈感受。a师:请勇敢的小客人与我们分享一下他的体验,我们的外壳和里面的身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b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贴:“软软的身体,硬硬的外壳”。)(3)小结:怪不得诗歌中这样唱我们:“小海螺呀小海螺,软软的身子,硬硬的壳”。5.品尝“贝类”。(1)师:为了盛情款待你们这些小客人,请从拼盘中任选一枚贝类品尝一下,告诉大家味道如何?(2)生组内品尝并交流味道。(3)集体交流味道。(4)小结:我们贝类的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全身都是宝。(二)认识其他贝类——红螺、牡蛎导语:小客人们,除了这些“贝类”,我们家族里还有好多“贝类”嫌自己长得丑,躲在桌子底下,不好意思见你们呢,你能悄悄地把它们请出来吗?认识其他贝类(红螺、牡蛎)1.学生将装有各种各样贝壳的篮筐取出。2.小组活动。①引导搜寻:篮筐中还有哪些贝类还没有跟我们见面?仔细找找,然后跟伙伴说一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②集体汇报,a.师:你都找到了哪些贝类,能举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吗?b.师随机板贴名字c.学生不认识的贝类,教师随机指导认识。(三)认识“帽贝”1.导语:哎呀,还有一枚淘气的“贝类”,独自待在海边的礁石上,找不到“大部队”了,快让我们看看它是谁?2.课件呈现“帽贝”图片,学生认识,若学生不认识,师指导认识这是——“帽贝”。(随机在大幅“背景图”中板贴“帽贝”图片。)3.了解帽贝的生活环境及外形特点。①师:仔细看看帽贝生活在什么地方?(海边的礁石上)②师:它的贝壳看上去像什么?(爷爷戴的斗笠)[设计意图: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小客人们,除了这些“贝类”,我们家族里还有好多“贝类”嫌自己长得丑,躲在桌子底下,不好意思见你们呢,你能悄悄地把它们请出来吗?还有一枚淘气的“贝类”,独自待在海边的礁石上,找不到“大部队”了,快让我们看看它是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探究过程生动活泼。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贝类大观园”的场景,开放学习空间,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拉到“餐桌”旁,使活动富有生活气息,温馨而自然。引领学生进入“场景”,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贝类”实物能更加直观真切地感知,认识“贝类”,了解贝类的特点。]三.贝类探秘——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贝类的外形、习性等。(一)小小观察员:观察蛤蜊吐水1.情景导入。鹦鹉螺妈妈(教师):小客人们,我们“贝类世界”里的蛤蜊在“被煮熟”款待你们之前,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为小客人们跳一段“吐水舞”,能帮我录下来吗?于是,我就给它录了一段,现在放给你们看。请你仔细观察:蛤蜊是怎样吐水的?2.课件播放“蛤蜊”吐水录像,(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及童音解说)学生观察。3.学生描述蛤蜊吐水的情形。4.学生用动作表演蛤蜊吐水的情形。鹦鹉螺妈妈(教师):我们蛤蜊的“吐水舞”跳的漂亮吗?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拟人化的蛤蜊要为小客人表演“吐水舞”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一种“看表演”的情境中,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蛤蜊吐水”的情形符合学生的特点,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学生乐于参与。](二)小小研究员:★贝类习性研究组:研究扇贝怎样走路。1.鹦鹉螺妈妈(教师):扇贝听说蛤蜊要为大家表演“吐水舞”,心里很着急,几枚扇贝商量了一下,决定为你们表演“竞走”,让我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扇贝是怎样走路的?2.课件播放“扇贝走路”的录像,配以背景音乐及解说,学生观察。3.集体交流:扇贝是怎样走路的?①师: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扇贝是怎样走路的吗?②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扇贝是怎么走路的吗?4.小结:刚才,我们贝类习性研究组研究了扇贝走路的情形,通过你们的表现,我感觉你们深深地爱上了我们贝类,对我们贝类生活习性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很感动,你们能这样喜欢我们、亲近我们,我们随时欢迎你们光临我们贝类世界,继续探究其他贝类是怎样生活的。★贝类外形研究组:小组研究贝类的花纹、外形。1.鹦鹉螺妈妈(教师):听说,小客人们对我们贝类的外形、贝壳的花纹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带来了放大镜,唯恐遗漏我们身上的任何秘密,我看到你们正在积极地认真地研究我们身上的花纹,别忘记看看我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吆!2.学生组内观察篮筐及拼盘中的贝壳。(1)组内分好观察员、记录员。(2)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记录表中)——附教案后(3)集体交流(小组代表投影展示汇报)3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合作地也很愉快,记录的也很清晰,说说我的贝壳是什么样子的吧?(随机评价)①出示手偶(鹦鹉螺),学生观察描述。②师:谢谢你们把我描述地这么美丽。[设计意图:正面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激起他们亲近贝类、喜欢贝类的情感.通过观看录像、小组交流、亲自观察实物、分工记录观察结果、表达交流展示等形式使学生经历观察及研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四.生活妙用——了解贝壳的用途导语:小客人们,在“品尝”我们贝类味道时,你感受到了我们的身体肥而鲜美,可以食用,我告诉过你们我们全身是宝,我们的外壳也不能丢弃,用途大的很呢!你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有何妙用吗?1.小组活动: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贝类制品。①你都搜集了哪些贝类制品?在小组里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吧。②组内展示交流,师巡回指导,发现特殊的贝类制品。③集体展示交流师:哪位小客人愿意将你的制品展示给大家看?2.表演展示:贝壳制成的各种小装饰品。(1)过渡:刚才,你们为大家展示了这么多贝类制品,我们能为你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好处,让我们贝类感到很自豪。(2)师佩戴贝壳制成的项链、手链走到“小客人”中间,展示饰品给人带来的美。①师:你见过自己的妈妈像我这样戴过贝类饰品吗?我们为什么要佩戴这些饰品呀?②师:看看,你搜集的饰品中有没有像我这样的项链、手链?小姑娘们也戴上去美一美吧。可是平时你们可不能戴呀!等你们长成像我和妈妈这么大的时候,就可以天天佩戴了!3.课件展示其它贝类制品。(1)课件依次呈现“肥皂盒、烟灰缸”等生活用品及贝雕画,学生欣赏。(2)提问:仔细看,这些图片是用我们贝壳做成的什么生活用品?你感觉被我们贝壳装饰了的生活用品及用贝壳雕刻成的画美吗?[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搜集的贝壳制品,佩戴贝壳饰品,观察贝类制成的生活用品及贝雕画,感受贝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了解贝壳的妙用。同时注意对学生审美方向的正确导向。]五.宝贝收藏——收集、制作贝壳标本。过渡:知道了我们的用途广泛,还舍得丢弃我们的外壳吗?一定想好好珍藏我们吧,下面就教给你们一种珍藏我们的好方法——制作贝壳标本1.课件演示讲解制作流程,学生学习。重点演示制作标签的方法。2.出示提前做好的“我的百宝箱”,直观演示——“放上棉花”、“贴好标签”环节,整体呈现标本作品。[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及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学会制作贝壳标本的方法,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六.拓展延伸。1.今天的“贝类世界”之行,你有哪些收获?2.将我们搜集的贝类制成标本,收藏在“我的百宝箱”里,下周展评。(作业)3.继续探究我们贝类的外形、习性,并记录到观察表格中。(作业)4.播放《大海的摇篮曲》,配《小海螺》诗歌朗诵,学生在轻松的送小海螺回家的游戏中结束。[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进行自我提炼及自我反思,同时布置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将对贝类的探究活动延续。播放轻音乐,朗诵《小海螺》,首尾呼应,在送小海螺回家的游戏中,学生按照板书上的名字将相应的贝类图粘贴上,既是对贝类认识的进一步巩固,又是情感升华的教育契机,激发了学生喜爱贝类、亲近贝类的情感。]参考资料:蛤蜊是怎样吐水的?蛤蜊的吐水和它的“游泳”有关:蛤蜊是双贝母软体动物,属于低等生物。蛤蜊是海洋生命中的一员,生活在海洋中就必须会游泳,为了适应海洋环境,几百万年前大部分软体动物就演化出了一个气肛,平时气肛中充满了水,要出行时气肛收缩,喷出一股强有力的水柱推动它前进。而且也是为了防撞而进化出了双壳。扇贝是怎样走路的?扇贝(Scallop)为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中的一科。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蛤类的一种,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本文标题:7.走进贝类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