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一)名词解释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四)问答题1.简述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它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二、颅(一)名词解释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2.鼻旁窦:是下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气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4.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5.颅囟新:生儿由于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全,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四)问答题1.颅骨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骨?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二部分。其中脑颅8块: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它们构成颅腔。面颅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骨,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2.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可见哪些孔裂?其中哪些孔裂与眶相通?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的孔裂有视神经管、眶上裂、破裂孔、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其中与眶相通的孔裂有视神经管和眶上裂。3.哪些颅骨中有鼻旁窦?各开口于何处?在额骨、蝶骨、筛骨和上颌骨中有鼻旁窦。在额骨中的鼻旁窦称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在上颌骨内的鼻旁窦称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骨内的鼻旁窦称筛窦,它可分为前、中、后筛窦三组,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在蝶骨内的鼻旁窦称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内。4.在活体上,能摸到颅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能摸到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枕外隆凸、上项线、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颏隆突。5.鼻腔外侧壁上有哪些重要结构?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3个卷曲的骨片,依次为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腔隙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有蝶筛隐窝。各鼻道内有鼻旁窦和鼻泪管的开口。6.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藉眶下裂通眶,向内藉蝶腭孔通鼻腔,向后藉圆孔通颅中窝,藉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经腭大孔通口腔。三、附肢骨骼(一)名词解释1.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2.肱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3.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4.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有肌肉在此附着。5.髋臼:位于髋骨的外侧面,是一朝向外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四)问答题1.简述肩胛骨的形态。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分两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有肩胛冈,其上、下分别有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冈末端称肩峰。上缘外侧份有肩胛切迹,更外侧有喙突;内侧缘又称脊柱缘;外侧缘又称腋缘。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间隙;外侧角上有关节盂。2.试述肱骨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名称。肱骨为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肱骨上端膨大,有半球形关节面称肱骨头;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小结节;两结节之间有一纵沟,称为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肱骨体外侧面的中部有一粗糙隆起,称为三角肌粗隆;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肱骨下端较扁,内侧的关节面称肱骨滑车;外侧部前面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前上方有冠突窝,后上方有鹰嘴窝;肱骨下端的内、外侧有突出的内、外上髁;内上髁后方有尺神经沟。3.简述股骨的形态。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分一体两端。上端有股骨头。头中央稍下有股骨头凹。头外下狭细称股骨颈。颈体交界处上外有大转子,内下有小转子。两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体微向前凸,后面有纵行粗线。粗线向上延续为臀肌粗隆和耻骨肌线。下端向后的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前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两髁后份之间有髁间窝。下端两侧有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上方有收肌结节。4.在活体上,能摸到上肢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上肢骨的骨性标志有锁骨、喙突、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腕豆骨。5.在活体上,能摸到下肢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嵴、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胫骨内外上髁、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腓骨头、胫骨前缘、跟骨结节。第二节关节学一、总论、中轴骨连结(一)名词解释1.关节:又称间接连结,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具有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2.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3.韧带:是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有加强关节的稳固或限制其过度运动的作用。4.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组成。5.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四)问答题1.试述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辅助结构是: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2.椎体和椎弓各有哪些结构连结起来?连结椎体的结构有: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连结椎弓的结构有: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3.试述胸廓的构成。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共同围成。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略扁。有上、下两口和前、后、外侧壁。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上口向前下方倾斜;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两侧的第12肋,第11肋前端和肋弓、剑突围成,下口宽而不整,两侧肋弓构成向下的胸骨下角,前壁最短;后壁较长;外侧壁最长。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为肋间隙。4.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松驰,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盘呈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下颌窝的形状相对应。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颞下颌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二、附肢骨连结(一)名词解释1.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2.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3.提携角:当伸前臂时,前臂偏向外侧,与上臂形成约163°的“提携角”。4.旋前:当桡骨转至尺骨前方并与之相交叉时,手背向前,称为旋前。5.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四)问答题1.为什么肩关节脱位比髋关节脱位常见?肩关节脱位常见由其结构特点决定: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接触面仅1/4~1/3;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下壁没有韧带、肌腱加强,相对较薄弱,故易向前下方脱位。而髋关节:髋臼深,周缘附有髋臼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头的2/3在窝内。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关节囊周围有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等加强。故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有较大的稳固性,不易脱位。2.事述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髋关节组成: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结构特点:髋臼窝深,周缘附有肥厚的髋臼唇,使股骨头几乎全被嵌入;关节囊厚而坚韧,前面包裹整个股骨颈,后面包裹股骨颈的内侧2/3;关节囊周围有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加强。因此,髋关节的稳定性大于灵活性。运动方式:髋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运动的幅度比肩关节小。3.试述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方式。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结构特点: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①关节囊薄而松弛。②增加关节稳固的辅助结构多。如关节囊外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关节囊内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C外O)。③关节囊的滑膜层宽阔,形成髌上囊、髌下深囊、翼状襞。运动方式:主要是屈、伸运动,半屈位时可作轻度的旋内、旋外运动4.足弓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构成。其生理意义: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使重力从距小腿关节经距骨向前、后传递到第1、5跖骨头和跟骨结节,从而保证直立时的稳固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用。足弓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第三节肌学一、总论、头颈肌和躯干肌(一)名词解释1.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2.滑膜囊: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的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薄且内含滑液,可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3.腱鞘:存在于活动较大部位,包绕在肌腱外面的鞘管,由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共同构成。4.腹股沟管: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主动脉裂口:位于膈肌上T12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的裂隙,其中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5.腹直肌鞘:包绕着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构成的腱性结构,鞘分为前、后两层,两层在脐下4~5cm处形成弓状线(半环线)。6.腹股沟韧带: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腹前外侧肌构成的一条从外上向内下贯穿的裂隙,长约4.5cm,内有男性的精索和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其结构包括两个口(内口和外口)和四个壁(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7.HesselbachTriangle海氏(腹股沟)三角:膈肌的三部起点之间通常留有三角形小区,无肌纤维,仅覆以结缔组织,其中胸骨部与肋部起点之间的区域叫胸肋三角;腹部脏器可能经此突入胸腔形成膈疝。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四)问答题1.颞下颌关节上提、下降、前移、后退和左、右移动分别
本文标题: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4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