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七章课堂笔记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专业专注周到细致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七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了解和掌握社会民主政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相关内容。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一、历史的反思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争得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纪元。(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1、1954年7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是一部贯彻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人民宪法。我国宪法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的集中表现,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革命秩序,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武器。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高度赞扬和衷心拥护。3、1957年2月,毛泽东科学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名讲话,深刻阐述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系统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4、可是,从表面上看1957年夏季开始,政治上的“左”倾思想逐渐膨胀起来。195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运动中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把许多革命的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和党外爱国人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5、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是总结经验,纠正“左”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则对彭得怀等人进行了错误的批判,随后,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反右倾”斗争,结果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损坏。6、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进一步肯定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7、1963年至此1965年间,在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1965年1月,又错误地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8、“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二)历史的反思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为什么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十多年后,还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空前浩劫?全党、全国人民都在思考、在探索、在反思。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这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则是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的错误。此外,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病。诸如,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固然某些领导人员有一定的责任。但如果把原因仅仅归咎于某个人或若干人,就不能使全党得到深刻的教训,并找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步骤。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教训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一条是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有鉴于此,我们党把建设民主政治的任务提到战略高度,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伟大目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专业专注周到细致标。(一)邓小平的著名命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始终把民主政治建设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同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在一起。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抓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二)深刻内涵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只讲公有制,不讲民主制,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完全,就会被歪曲,就不能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不只是为了过富裕文明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还要求充分享有社会主义宪法所确认的各项民主权利,要求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这些正当的权利,要求有民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不能离开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也不能够离开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既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那种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很不全面的。实际上,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包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和支持。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证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强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二)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我们要努力把它建设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因为: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享有名副其实的自由和权利。这里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是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所未曾有过、也是不可能有的。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保障全体人民享有管理政治的权力,而且保障全体人民享有管理经济、管理科学文化、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保证全体人民参加各种不同的组织和不同形式的政治生活。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在根本利益上一致,使平等原则和平等事实真正一致,从而必然要求在人民内部按照民主原则建立起各种平等的社会政治关系,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等等。同时,也必然要求建立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包括国家必须保证公民正当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必须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并且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社会的利益,等等。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民主和集中是紧密结合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保障民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形式。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实行民主集中制,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专业专注周到细致使国家机关充分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立法、行政、司法有必要的分工,而又是统一的强有力的有机整体,在党的领导下相互协调地进行工作。只讲集中不讲民主,那是官僚集中制。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否定必要的纪律,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所反对的无政府主义或其他反民主、反社会行为。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先进最优越的民主政治。但是,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总的说建立的时间不长,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曲折,因此,它的发展远不充分,在具体形式、具体制度上也很不完备,需要大力建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近二十年来,经过党和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有力措施,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恢复了和发展了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了的民主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主要表现在:1、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审议和决定全国或地方的重大问题;2、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进行了多年的普法教育,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3、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已在乡、镇、县实行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府部分领导人员的选举中实行差额选举;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开辟多种参政议政的渠道;5、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6、废除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努力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扩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特别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建设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具有很大的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从1988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国际上注目。总之,无论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以及在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民主,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民主建设的范围扩大了,内容丰富了,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建国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步伐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观察我国民主政治,不看这十多年来的显著进步和发展,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估计的。但是,这决不是说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们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和高度发展,恰恰相反,这方面与高度民主的差距还很大,对于民主政治建设要有紧迫感;同时也不能认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轻而易举,只要纠正一下失误,提出一些做一做,就可以一步登天,迅速达到民主政治的高度成熟。(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现在还处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能低估。这主要是因为:1、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当前,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也不富裕,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文盲、半文盲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列宁所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众多的人缺乏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习惯,这又势必影响他们实际参政和议政的能力。在我国,要创造使民主得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条件,不经过相当长期的努力是办不到的。2、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少。建国后,我们对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又估计不足,以致时至今日仍在毒害人们的头脑,忽视民主政治的建设。此外,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如一些人划不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盲目追求资产阶级民主的那一套;有的人热衷于绝对的民主自由,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无政府主义混为一谈;有的人追求个人极端自私的目的而违反、破坏民主与法制,等等。这一
本文标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七章课堂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5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