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
浅析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洞口县黄桥镇中心小学周媚小学一、二年级是写作的初步阶段,而这个时往往是孩子们对写作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孩子们这时段是否喜欢读书、写作,将会影响孩子进入三年级后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兴趣和质量。看图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形式可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其中,单幅图以图中所画主要内容为描写点,以此扩展,关键在于抓住中心物,然后加以细致刻画;而多幅图则是引导学生发现各图之间的相互联系,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有层次地进行练习,以达到熟练看图写话的目的。一、析学生①、6-8周岁的孩子处于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求知欲高峰,特别喜欢问为什么,特别喜欢新奇的东西,特别想去表现自己,因此,看图写话要旨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活跃孩子思维,初步培养写作兴趣。②、一、二年级的孩子看图写话都不愿意尝试,写话如同挤牙膏。这归咎于孩子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正确的写作态度。二、析教材①、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任务还是以认字为主,孩子的认字量多少将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甚至影响写作能力,这个时候的阅读不仅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增加知识面的重要渠道。②、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初步的作文训练,也许是因为是“初步”,它往往被一些老师忽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看图写话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与字、词教学一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析教学方法①、准确把握图意对于初次接触看图写话的学生,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把图的意思说得过全过国满,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在看图写话训练中,教师应在学生弄清图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出图所要表达的意思。②、准确叙述图意当学生把握了图的中心意思之后,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对图进行描述。这一环节可采用以下三个步骤。A、有条理地叙述。让学生把图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及结果描写清楚。B、添加枝叶。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条理叙述的基础上,添加些描述性的语言,即“枝叶”,使得句子更加优美流畅。C、点睛之笔。点睛之笔即画外之话。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创作,如让学生给文章加一个精彩的结尾,或是抒发一下内心感受等。这样会为写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③、准确连贯图意多幅图是建立在单幅图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写作时就需要特别注意故事的合理性、连贯性。A、分开观察。在进行多幅图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分开观察,先把单图的内容搞清楚。B、合并图意。当学生能够准确叙述出单幅图的内容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把各幅图的意思连在一起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C、详略得当。写文章要脉络清楚,有主有次。看图写话也是如此,也需要过程清晰,详略得当。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多幅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幅图需要详写,哪幅图需要略写,其次再突出中心。D、爱心批语,走进学生心灵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教师评价艺术的真谛就是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因此,每次对写话的批改,我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找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发现每一个闪光点,写上他们能读懂的话语,尤如面对面的亲切交谈,如我班的陈涛同学在介绍“我的家”时写到“我家的阳台上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于是我就写上“你的家真好!下次能把你家阳台上花的名字和颜色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为了鼓励每一个同学,每周我都表扬一些有进步的同学,并奖给他们小奖贴画,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从而更加喜欢写话。同学们每次交上来后就盼望着快点发本子,迫不急待地想看看老师跟他说些啥。本学期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我们把“天天一句话”提高到“天天一段话”,并规定写话本每周交一次,星期五早上交,教师批阅后,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讲评,并由同学们选出本周的“小小作家”,人数不限,并颁发精美的礼物,把他的大名贴在我们精心布置的“小小作家秀”,聪明屋中,每次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上板,心里是乐开了花,那种神情真是比得了世界冠军还高兴、荣耀。总之,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应让儿童多“看”、多“想”、多“说”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富有个性。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初学写作要从小着眼,千万不能贪大贪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9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