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周庄发展的综合评价张红豆:关于周庄的历史文化张雪:关于周庄现在经济状况段小梅:关于周庄的现行发展模式王萌:关于周庄现在状况有利的方面分析王飞:关于周庄现在状况不利的方面分析席旭姣:关于周庄发展应该学习的地方杜占妮:周庄未来发展的方向分析(张红豆)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地命名为庄”。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剧源于昆山。民代嘉靖年间(1522-1566)昆山人魏良辅将戈阳、海盐故调改为昆腔,同邑人梁辰鱼填“浣纱记”传奇,一词一曲,开创了昆剧历史。因文辞清丽、唱腔瑰雅而风靡全国。深谷幽兰的昆剧于2001年5月18日被列入世界“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弘扬传统文化恢复重建了周庄古戏台,并与江苏昆剧团合作常年演出昆剧,让游客领略昆剧艺术的特有风采并带来极妙的艺术享受和难以忘怀的无穷回味。沈万三,名富,宇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佑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土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1654楹,酒楼4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张雪•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水乡古镇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强化宣传促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最受外国人喜欢的50个地方”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的荣誉。近年来,不断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正日益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睐,每年吸引了超过250万人次的游人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全社会旅游收入达8亿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富贵园、江南人家、钱龙盛市等适宜现代休闲体验型旅游配套项目的相继推出和完善,扩大旅游规模,做大旅游盘子,使周庄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发达的旅游业为周庄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部分居民以自家房屋为依托办起了茶室、饭馆,或是卖卖当地的纪念品、特色小吃。旅游区来来往往人员众多,况且来参观的游客必然是抱着一颗好奇心,想要充分体验当地的生活,品尝当地的美食,所以,虽然当地消费较高,但是店铺依旧生意兴隆。再加上人都有分享和炫耀的心理,纪念品一类的东西销量自然不错。还有一些人家,从周庄的水做起了生意,摇一叶扁舟,载几名游客,唱着悠悠小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来回穿梭。暂不说坐船,单是那唱的小调,一天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旅游胜地的人气也吸引着广大商家,伴随着周庄发展的还有一些食宿企业的落户。可以说,旅游业俨然以成为当地居民维持升级的主要产业。•但是,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便。日常消费被提高可谓是重中之重。大部分居民都深有体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消费在明显的提高。虽然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是当地恩格尔系数没有太大变动。而且,大量的游客所产生的副效应也然当地居民很是头痛。大量的生活消耗品、垃圾、污水等的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人的消费。再者,旅游人一多,景区维护的费用就不得不产生,不得不增加,这对当地人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不维护,只能是越来越破旧,而维护,虽有“万利”,却还需“一本”!•周庄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有弊有利的,但是,从他们现在的生活来看,利还是大于弊的。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周庄应该个注重细节,挖掘古韵所在之处,坚持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游客参观周庄,无非是想要体验“古镇”的感觉,不要然经济利益冲昏头脑而过分走向商业化。探索周庄现形发展模式追溯九百年周庄演进史,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周庄的兴盛和衰落,始终是跟一个著名商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史料记载,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这位“先世以躬耕起家”、没有任何显赫身世和文化背景的沈万三,凭着个人的顽强努力和精明果敢,以小小的周庄做基地,利用其水路优势,大力开展水上对外贸易,终于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可以想见,沈万三这位成功商人的个人形象,是如何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周庄人的记忆里。他的经商之道和行事做派,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周庄人的直觉思维和文化习俗。1.周庄模式发展的起源:(段晓梅)2:周庄模式”之所以形成的内在机理:比如,从决策思维(领导者的个人素质)、组织架构(政商一体的运营模式)、经济动力(脱贫致富的民间力量)、技术支持(学者专家的适时介入)等各个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寻找“周庄模式”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和内在合理性。然而,从现有资料来看,周庄的成功,似乎更多的是偶然性的新闻事件、因缘巧合的个人因素以及充满戏剧性的创业故事。超前发展,江南成为“中国第一水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改造旧镇在江南水乡各地高潮迭起时,周庄却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积极走发展古镇旅游之路。正是这种先人一步的超前发展意识,奠定了周庄“中国第一水乡”的地位。1986年,周庄开始修缮沈厅,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并售出了周庄旅游的第一张门票。周庄旅游公司名誉董事长庄春地深有感触地回忆说:“当时的门票是6毛钱一张。我觉得,周庄小河小桥小人家的独特风景,使她独具魅力。”典型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传统建筑,浓厚的文化底蕴,绚丽的民俗风情,加上古镇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使来此旅游的游客“看什么都新鲜”!与此同时,从1996年到2009年,周庄成功举办了14届国际旅游节,古镇的文化品位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周庄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约300万人次,吸引了当地近一半的劳动人口从事旅游相关产业,“中国第一水乡”实至名归。回首周庄旅游20年的发展,周庄镇党委书记李忠说:“我觉得周庄旅游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探索发现阶段,聪明的周庄人创造了水乡古镇旅游的崭新模式。二是快速成长阶段,周庄及时满足了旅游人士的爱好。三是名气提升阶段,周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青睐。四是转型升级阶段,也就是周庄必须从单一的观光游逐渐向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发展。”和谐发展,诠释人与自然、经济的融合20年来,古镇内风貌依旧,“小桥流水人家”述说着传统文化的久远魅力。而古镇外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文明已赋予古镇鲜明的时代感。周庄百姓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最为切身的感受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经济的和谐发展。数字说明了变化。1988年,周庄农民人均收入仅为932元,2008年上升为13101元。2002年,周庄被昆山列为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镇,至2008年,全镇参保率99.6%,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6%。“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在周庄梦想成真。周庄庞大的三产服务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平台,当地百姓已成为保护周庄自然文化遗产和推动周庄发展的主体。万三糕店的邹炎老板告诉记者:“20年前,我刚开厂的时候,一年赚10万元。现在不同了,因为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我另外在镇上开了几家门市部,一年能赚到60万元。”生活富裕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全旺村的王巧林说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王巧林说:“20年前,古镇外都是水稻田,出门要划船。如今,生活便利、交通方便,我们真的觉得蛮开心!”“逆潮流”,小镇做成“中国第一水乡”•上世纪90年代初,周庄大胆地将古镇景区的众多景点“集体打包”,以“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推向海内外,由此成功开发出了“古镇旅游”这一全新的旅游类市场。与纯粹景区不同的是,周庄为了让游客体味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保留了居住在古镇内的2000多位居民。当国内刮起一股景区经营权拍卖之风时,周庄却一直坚守着政府主导、民营公司参股的“周庄模式”。1986年,当倡导古镇保护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阮仪三四处碰壁、情绪低落地骑车到周庄考察时,他的理念与周庄镇领导一拍即合。阮仪三当即念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十六字“真经”。两年后,周庄跨出了国内水乡古镇旅游开发的第一步。“周庄最早的运作,并没有‘古镇’的概念。”周庄镇原镇长庄春地说,直到在阮仪三等专家的点拨下,他们才意识到“水乡古镇”的旅游价值。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管理经营模式让周庄声名鹊起,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周庄不仅与全国众多名山大川一道跻身全国首批5A级景区,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奖等多项重量级殊荣。古镇周庄成了“中国江南水乡”的一个符号:中国江南水乡即是古镇周庄,周庄稳坐“中国第一水乡”的宝座。“摒依赖”,从一枝独秀到“三花齐放”2008年10月,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落户周庄,并迅速形成集聚效应,依托画家村、国际艺术品博览中心、台湾老街等载体,至今年11月底,共引进文化机构和项目95家,预计总投资近10亿元。古镇旅游、原创书画艺术、《四季周庄》演出、古戏台昆曲传习、民俗文化街传统作坊和旅游工艺品开发设计六大板块已经形成;旅游文化、艺术品交易文化、农业休闲文化和旅游工艺品文化四条产业链正在周庄加快延伸和拓展。今年全镇文化产业销售总量有望突破15亿元。先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辉告诉记者,他们选择在周庄兴业,正是看中了这里优良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依托长三角、面向全国带来的广阔市场。1992年,沪昆电子研究所落户周庄,成为周庄传感器产业基地的“种子”。18年来,周庄镇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发展传感器产业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至今,周庄已引进和培育了云联科技、诺金传感等感知技术及延伸企业近50家,累计引进资金28亿元,实现年产值15亿元,聚集了乐秀海、陈大鹏、王文襄等数十位传感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国家级传感器产业基地。今天,在物联网春风的吹拂下,基地企业焕发了“第二春”:“双桥测控”从事着风荷载传感器物联网示范工程;光微电子的“红外成像”传感技术将填补国内红外成像芯片市场的空白……深圳远望谷、中移动等上市企业对基地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向。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落户周庄,并迅速形成集聚效应,依托画家村、国际艺术品博览中心、台湾老街等载体,至今年11月底,共引进文化机构和项目95家,预计总投资近10亿元。古镇旅游、原创书画艺术、《四季周庄》演出、古戏台昆曲传习、民俗文化街传统作坊和旅游工艺品开发设计六大板块已经形成;旅游文化、艺术品交易文化、农业休闲文化和旅游工艺品文化四条产业链正在周庄加快延伸和拓展。曾几何时,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在周庄“一枝独秀”。而今,旅游、文化创意、传感器三大产业“三花齐放”,这正缘于周庄人破除依赖、另辟蹊径的“大决心”和“大智慧”。周庄人早就意识到,地方经济依靠旅游单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危险的。周庄选择了“突围”,而方向确定在高科技、无污染的传感器产业和与旅游业天然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倒过来”,古镇解出“温差”难题•周庄借助得天独厚的水乡资源优势,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先后建设了富贵园、爱渡风情小镇、江南人家等一批大型休闲旅游综合配套项目。为了吸引“自由行”和“休闲客”,周庄还推出了环镇水上游、乡村单车游、自驾游等独特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将旅游从古镇延伸到了乡村。知名经济型连锁酒店莫泰168等项目进驻周庄,一批咖吧、书吧、艺术
本文标题:周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9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