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年高考诗歌分类-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ppt
距离高考只有239天诗歌分类之写景抒情类诗歌温故知新•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四川)•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5分)•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意象去揣摩画面的意境[思想情感]的题。•[参考答案]•(1)①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2分)•②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2分)。③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分)••(2)①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2分)•②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3分)•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该诗的第二句中“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1、“惊”字最值玩味。(1分)•①它写出了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2分)②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2分)•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2分)②“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2分)•③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2分)•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以描写景色为主•“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高度一致•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手法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境-情-情景关系•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读诗文—找景语—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景物描写”考点•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怎样写景的?(表达技巧)•3、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题型—意象类]06广东卷溪亭(07广东卷)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的变化。•思路:画面名称+内容•步骤:描写一幅……的画面特点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一、描绘画面类题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题格式:•通过…A…,描绘了一幅…B…的画面。•如全国二卷:军城早秋严武[注]•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A列举景物)•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B概括意境)•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09全国卷)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答案】①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全国一:•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欧华飘香的恬静幽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越,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光。•2、特点+分析•如宁夏海南卷:•词的上阙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意境特点)•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描述句意)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答案】①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②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题型二—描绘画面类]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命题形式注意: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题型三—意境类][题型——意境类]A、抓住意象B、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D、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意象(意境)题•(思路)意象+意境+气氛+情感•步骤:(意象)营造……渲染……表达(表现)……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bēi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①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2分)②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③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的心情。(2分)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小结:乐景:色彩明丽、清新、鲜艳、丰富;充满活力、生机盎然;调子轻快、活泼。哀景:色彩暗淡、偏冷、较单一;颓败、枯落、萧瑟、冷清、荒凉、肃杀;调子沉郁、凝重。二、怎样写景的?(表达技巧))•分析描写角度•a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色彩:(色彩绚丽与否)•c顺序:空间角度(远近、上下、俯仰、内外等);时间角度,•d感官: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通感)•白描、工笔•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湖北卷:•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分开之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贾岛《客思》中“促织声尖尖似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声与色的结合•正与侧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1、正与侧的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声与色的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诗歌分类-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0280 .html